本文作者:秋葉飄零
比起秉昆,老大對周家沒有多少付出,老二更差勁,沒少添亂。
一上場,周蓉便出格得讓人刮目相看。頂著上山下鄉的名義,不打招呼,從東北跑去西南貴州山區,為了愛情。母親得知,氣得蹦出倆字:私奔。路途遙遠、人身安全、男方何人,全家懸著心,還不能聲張,蒙羞。
按說家人和睦,父母明理,親情溫馨,為何如此絕情?還頗有心計,讓愛慕她的男同學蔡曉光打掩護。想來想去,正是青友的論斷:自私。自我中心,全然不計家人感受。於是,原來最偏心的父親發話,不認這個任性的閨女。
到底是骨肉親情,四年之後,煎熬不已的周父專程去了一趟,實地考察。途中一眼看出,閨女為之神魂顛倒的詩人馮化成,是個好人。詩歌不懂,人品分得出高下。
條件艱苦,但二人恩愛,女兒頗有價值感,教山區失學兒童讀書認字,遂認了這個反革命分子身份的女婿。
也是不得不認。父親大老遠前來,這個倔丫頭仍然語出無情:如不認可他,就當我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長嘆息,爹娘慣的!就一個寶貝閨女,才貌雙全,招人喜愛。
爹娘點頭,又有了女兒,回家省親。半道上這書生不合時宜大發詩興,沒事找事被拘,托外人把孩子送回來。周母聞訊昏倒,一躺幾年,成了植物人。
秉昆不知利害應約發表姐夫的政治詩,也被關半年。家裡老的小的,全扔給了鄭娟。
總算熬到社會正常,周蓉上了北大,馮化成平反回到文壇,好好過日子吧?又出么蛾子!
建立在崇拜之上的愛情,若想天長地久,要麼崇拜到底,哪怕自欺人欺人。醒了,又不願裝睡,就麻煩了。不再仰視,愛情灰飛煙滅,有了孩子,兩人相互包容,也能將就過日子。
可是,用蔡曉光的話說,周蓉是精神上吃不得苦的人,心裡受不得丁點兒委屈。現在頭腦不發熱了,冷眼旁觀,這人哪哪都不順眼。
馮詩人批評不知所云的現代派朦朧詩,我深以為然,這本是學術問題,她來句「酸葡萄心理」,提到才情和胸襟的高度。為了接回認生的女兒玥玥,馮化成想方設法拿獎為分房加碼,她斥責對方貪圖名利手段卑鄙,毫不念及人家為她離京的放棄。
自己清高,凡事不求人,放不下身段,遇事就找一往情深的蔡曉光幫忙。深究起來,有無利用這個情痴的曖昧小心思?
蔡曉光只是個劇團導演,周蓉只要張口,似乎沒有他辦不成的事。這人哪來的社會關係和活動能量,長袖善舞八面來風?劇中交待不清,令人費解。
反正找蔡曉光辦事,成了周蓉戲份中反覆出現的橋段。有回沒辦成,她追問送的什麼禮,居然上門要回來,讓馮書生大跌眼鏡。
周蓉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我覺得有欠真實。一般而言,這樣的冰清玉潔,會出現在冬梅身上——溫室的花朵,與現實真相隔著權勢的保護膜。
光字片能大量產生吃苦耐勞的平民秉昆,也能鶴立雞群出現本色不變的幹部秉義,卻很難養出周蓉這般凌空蹈虛的浪漫情愫和仙風道骨的遺世獨立。
英國十九世紀現實主義作家薩克雷的小說《名利場》,通過出身懸殊的兩個女孩的迥異人生,表現了家庭背景和人物性格的這一普遍現象。
當然,放在全劇來看,周蓉有一個成長過程。氣走了馮化成,經過蔡曉光戳到痛處的點撥:你的愛情基礎是情人眼裡的想像,你的清高漂浮在旁人替代的凡俗之上。
是啊,不面對和正視生活和人性,學生都能拿導師開涮忽悠,這也是自己的切身教訓和體會。從此,她洗心革面,融入社會,不再霧裡看花打量世界。
考慮別人的感受,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學著吃精神的苦,找關係建人脈看臉色求人情。總之,像是光字片出來的人,沒了不切實際不諳世故的想入非非,靠自己一步步打拚,被無情的適者生存法則左右。
不過,她對自己青春年少時的浪漫衝動,並不悔疚,那是成長過程不可或缺的一個階段。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活就老了,就持重就成熟就……沒有不顧一切的追求勁頭,還算少年麼?
聽起來像是自我辯護,但從對待楠楠和玥玥的關係問題上,可以看出是其真實想法,而且是對的——沒有兩小無猜的情感憧憬,玥玥難以走出自暴自棄的青春躁動,也難以真正回到父母身旁,有其母必有其女。她說服鄭娟,不能為了咱們這一代的顏面,犧牲下一代的幸福。
離開劇情,這看法說法我不大讚同。人生路漫漫,緊要處就幾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生活事例不要太多哦。
比較起來,楠楠成熟得多,大兩歲,又是男孩,理性而有主見。他暗示玥玥,先順著大人,等咱翅膀硬了再說。看到兩人沒有血緣關係又彼此喜歡,我為編導發愁:劇情怎麼往下走?兩人若要成,除非離開光字片,可故事發生的主景地又不可能隨意切換。沒想到,編導一狠心,難題不存在了。
周蓉看不太懂,由她延伸出的貴州山區這條副線的內容意義,亦不甚明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革會與經濟先行一步的深圳掛鉤,這是無疑的。企業轉產尋找投資方,而特區的東北人與家鄉的聯繫則是自然紐帶。
西南山區失學兒童的教育,由周蓉起始,一度因貧中斷,後由女兒馮玥資助和國家資金扶助,從青春夢碎到青春夢圓,表現什麼?與主線什麼關係?我始終沒捋清楚。
三兄妹,秉昆活得不易,秉義活得更難,而周蓉,除了插隊幾年生活艱苦卻愛情富裕,一路走來,順風順水,說來說去就一個親情難題——住房難導致的長期分離、女兒生疏。
恢復高考上了北大,分配工作到了高校,一評職稱副教授。不下廚吃現成的美食,丈夫擅長且愛烹調;不操勞費神女兒長大,弟媳無微不至地拉扯著;兩手不沾陽春水,站著說話腰不疼,氣走一個老公,現成的備胎填補空白。
不用親力親為照顧二老,爹疼娘更愛,為了彌補愛女兒時願望,一針一線織了一摞紅毛衣。鄭娟出大力流大汗,也沒落著一件。命咋這麼好呢?名副其實的女神!
(待續)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8d5e82360f5e83037ecf1d623d07b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