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醫話 | 「季節性抑鬱症」:陽光下的陰影

2023-11-08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讀心醫話 | 「季節性抑鬱症」:陽光下的陰影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艷教授

早上醒來睏倦,無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特別想吃東西,尤其是熱量高的食物,體重悄悄地就漲上去了,也懶得出去和朋友一起聚會……這是很多人進入秋、冬季節後的狀態,畢竟天氣變冷、光照減少,這些改變都是我們身心的正常變化。

但如果一個人在季節變化時,不僅有以上情況,還常常感到心情低落,對愛好的活動失去了興趣,感到強烈的無望感、無價值感,甚至有自殺等消極念頭……這很有可能與「季節性抑鬱」有關。

「季節性抑鬱症」是抑鬱症的一種,每年同一時間發作,常為秋末冬初開始,到了春末夏初緩解。另外,約有1/10的季節性抑鬱症,是在春季或夏季出現的。「季節性抑鬱症」有典型的抑鬱症的表現,如心境低落、興趣下降、焦慮、易怒、社會活動減少、注意力無法集中等,但也具有一些特有症狀,如「秋冬型季節抑鬱」者易嗜睡、困頓、沒精神,食慾增加、特別想吃熱量高的食物及體重增加;「春夏型季節抑鬱」則易失眠、缺乏食慾、體重減輕和煩躁不安。嚴重的「季節性抑鬱症」可能會產生自殺的想法。

「季節性抑鬱症」有哪些的原因?

光照不足在秋冬季節,白天時間變短,太陽光照時間減少,人體生物鐘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縮短的變化而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導致褪黑素、血清素等神經遞質水平下降及維生素D的缺乏,引發情緒低落。

氣溫變化葡萄糖是大腦的主要能量來源,抑鬱症發病與能量代謝紊亂密切相關。天氣寒冷時,室外活動時間減少,人們往往更多地待在室內,缺乏戶外鍛鍊以及社交活動。體內葡萄糖儲備不足或代謝下降,容易引起情緒低落和抑鬱。

遺傳因素通常如果一個人的家族中有人患有「季節性抑鬱症」,那麼這個人患上該疾病的風險將會更高。研究表明這些人大腦中的神經遞質水平,特別是血清素水平比正常人要低。

擔心自己有「季節性抑鬱症」,怎麼辦?

中醫認為人「感天應地」,絕大部分人的心情都會受到天氣變化的影響,不必過於擔心。如果你在季節變化時出現情緒問題,並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可以嘗試一些自我調整的方法:

增加光照時間陽光可促進身體合成維他命D,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低落情緒。在天氣好的時候,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享受溫暖的陽光也讓自己短暫的休息一下;可以試著在白天將窗簾收起來;可以將自己的桌子挪到離窗戶更近的地方;也可以換上更亮一些的燈泡接受照明。

加強體育鍛鍊合理、規律地鍛鍊有益於身心健康。運動能夠提高大腦的神經遞質分泌,幫助改善情緒和睡眠。白天適度運動,如打球、騎車、散步、慢跑等,有助於緩解壓力和情緒。

保證規律的作息和飲食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對預防「季節性抑鬱症」非常重要。儘量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每天保持適當的睡眠時長,並在早晨醒來後儘快暴露於陽光下。保證三餐規律,飲食結構均衡多樣,不要過飽或過飢,並增加富含維生素D、B12、葉酸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魚類、蔬菜、水果和五穀雜糧等。

保持適當的社交活動不必費力維持原來的社交強度,可以多花點時間去尋找或策劃自己更感興趣的活動,比如約朋友一起嘗試新的餐廳,或是逛一逛喜歡的店鋪,與他人適度的互動可以提升心情並緩解孤獨感。

相較於其他抑鬱症,「季節性抑鬱症」的嚴重程度通常輕一些,甚至很多時候不需要治療在季節交替後可自行緩解,其症狀較輕且不典型,容易被人忽略。但季節性抑鬱的復發率高於其他抑鬱,所以很多人為此感到困擾。通過以上方法仍無法緩解季節變化引發的情緒問題,建議至精神心理專科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系統的治療,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

醫學指導:李艷,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中醫師,國家2級心理諮詢師。現為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主任。獲得廣東省傑出青年中醫藥人才稱號,廣東省中醫院青年名中醫、羊城好醫生稱號。現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睡眠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臨床心身醫學和心理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師承北京廣安門名中醫仝小林教授、陝西中醫學院張學文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河南中醫學院李發枝教授,在中醫學術和醫德醫技方面深受名老中醫薰陶。在多年的臨床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傷寒六經」「脾胃論」為主的中醫理論指導體系,尤其擅長運用「傷寒六經辨證「脾胃論相關理論指導治療焦慮障礙、抑鬱發作、睡眠障礙、驚恐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關疾病。

接受過系統精神分析、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婚姻治療、家庭系統排列、沙盤治療等各流派心理治療專業培訓,靈活採用個人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家庭系統排列、沙盤遊戲、情志相勝療法等多種療法,病種涉及各類睡眠障礙、抑鬱發作、各類神經症、人際關係困難,青少年情緒行為障礙、婚姻家庭關係異常、親子關係異常、職業適應困難等各類心理障礙。

出診時間:周一、三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門診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西區五樓特需門診)。

本期作者

楊玲玲

副研究員、主治醫師、中級心理治療師。

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中國科學院仝小林院士;博士研究生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主攻抑鬱、焦慮及失眠相關研究。

臨床擅長:中西醫結合心理治療診治抑鬱症,焦慮症,失眠和心身障礙,以及疾病康復與藥物副反應的中醫綜合干預。

出診時間:周二全天、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簡介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成立於2005年,建科14年來,發展迅速,診療病種全,綜合服務能力強,全國影響力大。專科目前擁有臨床醫生9人,心理治療師3人,年門診人次超過30000,純中醫藥治療率接近95%,有效率達80%以上。

心理睡眠專科針對病種涉及各類睡眠障礙、精神障礙、心理障礙及一些疑難雜症。並調整人際關係不良、親子關係異常、學習障礙、青少年適應障礙、婚姻關係異常等。

科室臨床診療過程重視軀體治療以及心理治療,根據個體需要,治療方案高度個體化。有選擇性結合中藥湯劑、針灸、心理治療、物理治療。開展個人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睡眠認知行為治療、催眠療法、沙盤治療、針灸等特色療法,臨床療效顯著,中醫特色突出。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 陳鈺冰 楊玲玲

執行編輯:竹心有天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85ba3e01ae7ae156951e7fa507ecc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