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子進了冷宮,就相當於判了死刑。 吃不上飯、上不成廁所、被太監凌辱都是小事,更可怕的在後頭。
電視劇《甄嬛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甄嬛被華妃設計流產,甄嬛一心希望皇上能嚴懲華妃,好為腹中的孩兒報仇,可皇上只是稍微降了一下華妃的位份,並未傷及華妃的核心利益。
甄嬛一怒之下,便開始消極怠工,和皇上慪氣。
可是,在後宮裡生存,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好姐妹沈眉莊實在看不下去,便拉著甄嬛去了一趟冷宮,剛進門口,兩位「恩寵正盛」的小主,頓時驚呆了!
冷宮裡的嬪妃,不僅穿得破破爛爛、污濁不堪,還神魂顛倒、精神恍惚,有見人就下跪喊皇上的,有窩在草堆里捉身上虱子的,有拿著鏡子孤芳自賞的……
看過這部「人間慘劇」,甄嬛終於重新振作,開始了大女主的升級打怪之路……
這樣的冷宮場景,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冷宮是什麼樣的?被打入冷宮的妃子們,過得又是什麼樣的生活呢?
接下來,咱們就從三個方面詳細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冷宮在哪裡?
很多人認為,「冷宮」應該是指皇宮中某個特定關押妃嬪的地方,實際上,這種看法和叫法都是不對的。
首先,正史記載中,並沒有「冷宮」這個詞,史書一般將關押妃嬪的地方,叫做「側宮」或「別宮」。
比如清順治帝在廢掉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後,又把她打入了冷宮,《清史稿》是這樣記載的:「即日奏皇太后,降後為靜妃,改居側宮,下禮部……於是後竟廢。」
其次,冷宮並沒有固定的場所。
后妃所處的時代不同、所犯的過錯不同、身後的家庭背景不同,失寵後,被關押的地方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高等級的后妃失寵後,會被直接囚禁在自己居住的宮殿中。
比如,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失寵後,被軟禁在長門宮;乾隆的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失寵後,被軟禁在翊坤宮中,這些都是她們身居高位時所住的寢宮。
漢朝時,失寵的后妃一般被囚禁在「永巷」中,比如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
明朝時,失寵的后妃被關押的地方就多了。
有被關押在景陽宮的,比如明神宗的王恭妃;
有被關押在安樂堂的,比如明憲宗的紀妃;
有被關押在乾西的,比如明熹宗的成妃李氏、定妃、恪嬪等;
還有被關押在宮牆過道中的,比如明熹宗的裕妃。
《明史》:「天啟三年八月八日,裕妃被廢,幽於別宮。」
清朝時,最讓人熟知關押失寵后妃的地方,是北三所。
北三所在紫禁城景祺閣的北邊,原是明朝奶媽們養老的地方,因年久失修,這裡冬天漏風、夏天漏雨,光緒皇帝的珍妃就是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的最後兩年。
由此可見,不光后妃們的生死掌握在皇帝手中,就連她們所住的寢宮,是繁華還是冷落,都在皇帝一念之間。
按說,后妃們能從數量眾多的秀女中脫穎而出,選進宮來,一定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她們為什麼還會被打入冷宮呢?
二、妃子為什麼會被打入冷宮?
根據史料記載,我認為主要由於這4點原因:
1、爭寵失敗
後宮是女人的天下,她們為了自己的地位、兒女的前途、家族的榮譽等等,終其一生的奮鬥目標只有一個:得到皇帝的寵愛。
但皇帝只有一個,而且精力有限,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后妃為了引起皇帝的注意,自然是爭得你死我活。
成功上位者,享有用之不盡的榮華富貴,爭寵失敗者,則會被打入冷宮,成為宮廷鬥爭的犧牲品。
比如,唐高宗的王皇后和蕭淑妃,就在和武則天的「鬥法」中敗下陣來,最終,王皇后被廢,和蕭淑妃一起就打入冷宮,而武則天則如願以償,成了唐高宗的第二任皇后。
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也是和衛子夫爭寵不成,被漢武帝一怒之下廢掉後位、打入冷宮,最終鬱郁而死。
2、忤逆皇帝
皇帝不容任何人質疑自己的權威,不管在朝堂,還是在後宮,膽敢逆龍鱗者,下場一般不怎麼好。
這個典型例子,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
1765年,烏拉那拉氏因不滿乾隆寵幸煙花女子,在勸說無效後,毅然斷髮。
在滿清皇室的習俗中,皇后只有在皇帝、太后駕崩時,才能斷髮,烏拉那拉氏此舉,無異於咒乾隆早死。這讓一向自負的皇帝怎麼受得了?
於是,在烏拉那拉氏斷髮的當天,乾隆就把她關押了起來,並連夜送回京城,打入冷宮了。
3個月後,烏拉那拉氏被奪回皇后、皇貴妃、貴妃的寶冊,她的後位相當於不廢而廢。
《清史稿》:「那拉氏……自獲過愆,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髮,而竟悍然不顧 ,朕猶包含不行廢斥。後以病薨,止令減其儀文,並未削其位號。」
同樣因為得罪皇帝被打入冷宮的,還有大清的最後一位皇后婉容。
1935年,婉容與侍衛私通產下一女,末代皇帝溥儀頓覺臉上無光,不僅將婉容生下的孩子投入了火爐,還將婉容打入了冷宮,雖然當時清朝已經滅亡23年了,但皇帝的架子和對后妃的處置權還在。
3、得罪太后
太后作為真正的「後宮之主」,其實力和權威也是不容小覷的,特別是一些掌權的太后,在後宮更是說一不二,連皇后都不敢有絲毫違拗。
后妃要是得罪了她,那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清朝的慈禧太后,她在處置自己不喜歡的后妃時,連皇帝都不敢求情。
光緒皇帝有一個特別喜歡的嬪妃——珍妃,倆人興趣相投,經常有說不完的話,這麼一來,光緒就冷落了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這讓慈禧很不滿,她雖然不能拿皇帝怎麼樣,但可以拿出婆婆和太后的款,狠狠教訓珍妃。
所以,珍妃入宮11年,訓斥和打罵,就是家常便飯。
然而,年輕的珍妃對此不以為然,反而堂而皇之賣官鬻爵、支持光緒皇帝變法,慈禧太后立馬意識到珍妃的威脅已經不限於後宮了,於是,她立即下令將珍妃打入冷宮、囚禁在北三所。
兩年後,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倉皇西逃,逃走前,她命人將年僅24歲的珍妃,推入井中淹死了。
4、得罪當權派
在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皇權並不是一直掌握在皇帝本人手裡的,比如明熹宗朱由校執政時,朝政就被大太監魏忠賢牢牢把持著,後宮也由不得太后或皇后做主,而是朱由校的奶媽、魏忠賢的相好客氏說了算。
在這種情況下,朱由校的后妃們想活下來、且活得好,要討好的人,就不僅僅是皇帝,還有魏忠賢和客氏。
一旦得罪了他們,等待后妃們的,要麼是死亡,要麼就是悽慘無比的冷宮。
1623年,朱由校偶然臨幸了一個小宮女張氏,沒想到,張氏竟因此有了身孕,朱由校非常高興,不久就把張氏晉升為裕妃。
裕妃本性純良,見客氏和魏忠賢在後宮一手遮天、肆意殘害皇子和公主,便忍不住嘟囔了幾句,結果被兩人懷恨在心。
裕妃到了生產日期,卻一直沒有臨盆的跡象,於是,客氏趁機向朱由校進讒言,誣陷裕妃是與他人苟且,才有的這個孩子,朱由校深信不疑,遂聽從客氏的勸告,將挺著大肚子的裕妃打入了冷宮。
14天後,裕妃受盡虐待,饑渴而死。
由此可見,后妃一旦被打入冷宮,就相當於變相判了死刑。
三、冷宮到底可怕在哪兒?
冷宮的可怕不僅在於最後的結局,只有死路一條,還在於身在其中的各種折磨,令人窒息。
1、生存環境惡劣
一般情況下,被稱為「冷宮」的地方,都是皇宮裡偏僻、荒涼、人跡罕至、年久失修的地方,后妃住在其中,冬天不能避寒,夏天不能遮陽,只能任由寒霜冰凍、風吹日曬。
而且,后妃一旦被打入冷宮,身邊是不允許帶宮女、太監伺候的。
這也就意味著,后妃要徹底放棄養尊處優的日子,一切髒活、累活都要親自動手。
除此之外,在冷宮裡的后妃幾乎沒有人身自由,一年到頭,她們只能待在一間狹小的屋子裡,吃喝拉撒睡,全在裡面。
慈禧太后手下的太監崔玉貴,回憶起珍妃被打入冷宮的場景時說:
「珍妃住進來後,正門和其他房門都被鎖上,並打上封條了,只有一扇窗戶是活的,吃飯、洗臉都是由下人從窗戶遞進去。她吃的是普通下人的飯,由兩個太監輪流監視,蓋的只有一床單薄的破爛被子,至於洗澡,根本就不可能,連上廁所,一天只能允許一次……"
據說,珍妃在冷宮裡,由於長時間不洗漱,身上和頭髮上,都長滿了虱子。
珍妃在冷宮的生活,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可若把她與明熹宗的裕妃比起來,珍妃的日子還算好的。
1623年,將要臨產的裕妃因得罪魏忠賢和客氏、被打入冷宮。
可據後世學者們考證,裕妃所在的地方,壓根就不能稱為「宮」,它只是一段「宮牆之間的過道」,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
更慘的是,客氏不僅趕走了伺候裕妃的所有宮人,還不給她任何食物和水。
裕妃只能和腹中的孩子一起,在過道中苦苦煎熬,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14天後,天降大雨,饑渴難耐的裕妃,只好趴在地上,舔舐地上的雨水喝。
可只有雨水終究無濟於事,不久,年僅18歲的裕妃和未出世的孩子一起,被活活餓死了。
聽聞她的死訊,朱由校竟無動於衷,仍按宮女的身份,草草將其下葬。
《酌中志》載:
「裕妃張娘娘者,已有身鋪,宮膺冊妃禮畢,逾期久不乳,且有違言。客氏……獨將妃封閉宮牆之內,無所飲食,經數日。後天雨,尚力疾匍匐於產溜之次,伏啖雨水數口氣絕。「
2、精神上備受折磨
被打入冷宮的后妃,除了在生活上過得相當艱難外,在精神上,也好過不到哪去。
就拿珍妃來說,她在冷宮裡,不僅沒有人伺候,連說話都沒人敢理她。
為了加倍羞辱她,慈禧太后還命太監,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訓斥她。每當這個時候,珍妃只能規規矩矩跪在地上,聆聽訓斥,被太監一頓痛罵後,還得對慈禧老佛爺感恩戴德、叩頭謝恩。
長時間的冷宮生活讓珍妃變得瘋瘋癲癲,整天頭髮凌亂,衣服髒亂不堪,這哪裡是高貴的皇妃,簡直就是落魄的乞丐!
3、被下人隨意欺負
正所謂「落難的鳳凰不如雞」,不管多麼顯赫的后妃,一旦被打入冷宮,就只剩被欺負的份了。
敢欺負后妃的人,當然就是在冷宮裡,負責「看管」她們的太監、宮女們了,特別是太監,更是趴在這些妃子們身上的「吸血蟲」。
慈禧的貼身宮女榮兒在《宮女回憶錄》一書中,曾這樣評價宮裡的太監:「當太監的好人稀,他們整天悶著頭琢磨壞主意,什麼邪的、凶的、狠的主意全有……」
由於能從失寵的后妃們身上撈到好處,所以,冷宮這麼一個沒有前途的地方,太監們竟爭著搶著來。
為了能讓自己在冷宮裡過的好一點,大多數出身較好的嬪妃,會不吝金錢和財物,討好太監們,如果實在囊中羞澀,有些后妃還會逼不得已,委身於太監。
而太監由於被剝奪了正常男人的性生活權力,大多數人都有一種病態心理,冷宮裡的后妃們若被欺負了,也只能默默忍受,別無他法。
像珍妃在冷宮裡時,就常遭到太監們的取笑和調戲。
4、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既然妃子在冷宮裡這麼苦,能自殺解脫嗎?
很遺憾,不能。
《甄嬛傳》里有一幕:
安陵容失寵、父親安比槐被打入大牢,甄嬛故意試探皇帝:「安妹妹別想不開!」
皇帝淡定一笑,回答道:「嬪妃自戕是大罪,她不敢!」
在古代帝王看來,如果后妃或宮人在皇宮裡自殺,是對皇家的大不敬,不旦她本人要治罪,連其家人也逃不了干係!
清朝為此出台過一部《太監、宮女自傷自盡治罪則例》,裡面規定:「在宮內自儘自縊身死者, 將屍骸拋棄荒野,其親屬發往伊犁給兵丁為奴。」
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被打入冷宮的妃子,為了家人不敢自殺,只能在一日復一日的折磨中,抑鬱而死。
總結:
后妃一旦打入冷宮,除非遇到重大變故,否則很難有出頭之日。
她們大多懷著美好的期望,進入宮廷,來到皇帝身邊,然而一個小小的失誤,就可能讓自己和家族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這不僅是失寵女子的真實寫照,也是大多數後宮女子的悲慘命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