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產業穩步發展之思考

2024-01-06     天山植保

原標題:新疆棉花產業穩步發展之思考

一、我國棉花生產和產業發展概況

(1)棉花在我國的種植歷史。

棉花原產於亞熱帶的中東印度一帶,是世界最主要的農產品經濟作物之一。

2000多年前棉花傳入我國,在廣西、雲南等西北邊境一帶開始種植;在漢魏之際,相關文獻中即有「織貝」的記載;魏晉南北朝時,又稱「木棉」或「吉貝」。目前棉花在我國主要有三大種植區域,分別是西北地區、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近些年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植棉面積和產量逐步減少,與此對應的是西北尤其是新疆地區棉花種植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新疆地區棉花生產在我國棉花產業中的戰略地位越來越突出。

(2)新疆棉花在我國國民經濟和民族政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新疆地區生產總值15983.65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為5143.12億元。當年,全區棉花種植面積2506.1千公頃,皮棉產量512.85萬噸,占全國棉花產量近九成,如按2021年棉花目標價格1.86萬元/噸計算,2021年新疆棉花總產值占整個第一產業產值的比例為18.5%,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近6%。

據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人口為2585.23萬人,其中就業人員統計數為1356萬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員為460萬人,占就業總人數的33.9%,這其中有約50%的農戶是從事棉花生產。新疆棉花無論對於新疆還是對於我國,都變得越來越重要。一方面,棉花作為高價值經濟作物,是數百萬新疆農民擺脫貧困、走向幸福生活的國之利器。對他們來說,棉花不僅僅是農作物,更是一個家庭的經濟來源和收入。另一方面,直接或者間接從事棉花生產種植、加工的人口有數百萬之多,長期保持棉花產業的穩定發展有助於新疆人民穩步提升生活水平,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髮展,達到穩疆、建疆、興疆的目的。同時,我國也是棉花進口大國、消費大國,保持棉花產量的一定增幅,能夠平抑棉花價格波動,增強國家宏觀政策調控,促進國內棉紡行業的良性發展。

(3)近年來我國新疆棉花種植規模、產量及變化趨勢。

近年來,由於國家棉花產業政策、農業補貼政策調整,加上新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有利於規模化、機械化地生產高質量棉花,棉花種植區域逐步向新疆轉移。從圖1可以看出,近幾年新疆棉花的種植面積和產量穩步提高,在全國占比逐年提升,至2021年度,面積已占全國的82.8%,產量占比近90%,以至於開始有「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的說法。

圖1 近8年全國和新疆棉花種植規模及產量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

二、現階段新疆棉花面臨的困難和風險

現階段,新疆棉花獲得了良好的發展,但不可否認,也面臨一些困難和風險,亟待引起重視。

(1)新疆棉花品種過多、內在質量提升不明顯。

因為新疆植棉區域跨度大,植棉主體眾多,多以農戶分散承包制為主。近些年,雖然新疆大力推廣優質棉品種,但是最終還是由農戶自主選擇棉花品種,由於缺乏統一的農戶合作社指導,導致棉花品種「多、亂」的問題較為突出。僅2006—2015年新疆棉花推廣過的良種品種就涉及新陸早、新陸中、中棉所、岱字、新海5個系列,共46個品種。這些品種存在的自然差異,大大影響了新疆棉花質量的一致性,也導致了年度間質量的不穩定。

通過整理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發布的2015—2019年度棉花公檢數據,對此期間的棉花纖維長度、馬克隆值、斷裂比強度等主要指標進行分析得出:纖維長度≥30.0mm的棉花占比較小,其中2015年僅為4.65%,2016年上升到6.96%,2017—2019年趨於穩定,平均占比為10.14%;馬克隆值A級棉花占比,2015—2017年上升較緩慢,年均上升3.57個百分點,2018年迅速上升至28.47%,上升了13.13個百分點,2019年卻下降至18.75%;斷裂比強度≥31cN/tex的棉花總體占比較小,年平均占比僅為4%。

(2)新疆棉花及產品遭到來自歐美國家和有關組織的惡意抹黑和抵制。

2021年1月13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PB)發布公告,禁止所有來自新疆地區的棉花和番茄產品。2021年3月,歐盟宣布也效仿,這是美國及西方一些國家打壓中國製造業的又一卑鄙行徑,其目的是以「強迫勞動、種族滅絕」為藉口試圖搞垮新疆棉花。同年12月,拜登簽署了《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此法於2022年6月21日正式生效。

據美國海關預計,若執行「新疆棉」禁令,將使每年需要海關審查和執行的交易數量從不足100萬大幅增加到超過1150萬;另據相關紡織企業反饋,美國進口客戶明確提出自2022年6月22日起,其採購的產品要經美國海關基因檢測,一旦查出該產品所用棉花來源於中國新疆,就會當場銷毀。如此將會導致我國出口型紡織企業不得不停止採購新疆棉產品,並且還需要佐證自己的產品不含新疆棉成分。事實上,許多外貿企業早在2019年年底就已經完全不採購含新疆棉的製品。如此一來,國內市場上可能會出現大量新疆棉「過剩」,給新疆棉的消化和去庫存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3)近期國際國內棉價劇烈波動,內外棉價嚴重倒掛,市場風險陡增。

圖2通過對2022年4—6月國內外棉花價格比較和整理可以發現,棉價震盪加劇,內外棉價差逐步擴大。一方面是棉紗等下游訂單不見好轉,即便是近期國內棉花價格下跌了不少,國內多數紡織企業仍採用邊生產邊採購的策略,維持低原料庫存,以降低風險。另一方面是美國所謂的「涉疆法案」生效帶來的影響。多數紡織企業面臨下遊客戶要求其減少甚至放棄使用新疆棉的困境,部分紡紗織布企業為了避免風險,不得不採購進口棉或紗線,導致國內棉價缺少支撐,加劇下跌,與外棉差價逐漸拉大。

圖2 2022年4—6月國內外棉花價格指數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棉花協會

三、對策和建議

(1)優化棉種品質,提高棉花質量。

好的品質和種植技術一直是提升新疆棉花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驅動力,新疆當地可以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一體化合作,共同建立棉花良種科學試驗基地。在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持和帶動下,逐步培育出適宜的優質棉種並加以推廣,淘汰低品質棉種,從植棉源頭上提高棉花的生產品質。

(2)加大國家政策對新疆棉花產業的扶持力度。

棉花在我國一直都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輕工業原料和儲備性物質,支撐著我國紡織業的快速發展。新疆作為我國重要的棉產區,國家在植棉方面可以適當增加棉農在生產種植方面的農業保險補貼,使棉農切實受益,增強他們的植棉積極性;大力拓展新疆優質棉基地,並提供技術和財政支持,為新疆棉提質增效打好基礎;進一步完善和實施更加靈活的棉花儲備政策,穩定和平抑棉花市場價格,降低市場風險,提高棉花相關主體面對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著力解決目前國內外棉價相差過高等突出問題,以促進國內棉花產業可持續發展。

(3)加強市場建設,增強新疆棉國際影響力。

市場需求對產業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新疆棉花產業的發展既要順應市場需求,更要善於去發現市場、開拓市場。新疆當地可以在扶持和壯大少數幾家棉花行業龍頭企業的同時,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拓展周邊國家市場,提高新疆棉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知名度,為新疆棉紡產品「走出去」營造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一方面支持當地龍頭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收購,進行資源整合,提升企業外部競爭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在烏魯木齊建立棉花交易市場,同時面對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為新疆棉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做好鋪墊。

短期來看,西方國家針對我國新疆棉花進行抹黑和打壓,確實給國內棉花行業的發展造成了困境。作為棉花消費大國,我國棉花95%都用來紡成紗線,然後製成紡織品大量出口。此次歐美國家及某些BCI(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成員對我國新疆棉花進行抹黑和抵制,不僅阻礙了新疆棉產品在國際市場的銷路,還可能造成國內棉花過剩,間接地打壓了我國新疆棉花價格。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新疆棉花產業只要保持信心和定力,不斷轉變經營觀念,致力於提升產品品質,並採取有力的措施加以應對,就一定能夠攻破某些西方國家別有用心的「鬧劇」,開闢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者:嚴進根、周明(寧波市纖維檢驗所),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7f488280e36f33aae4e1abc11b4ab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