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奠定近代中國疆域外,清朝還有哪些貢獻?

2022-08-21     一耿歷史

原標題:除了奠定近代中國疆域外,清朝還有哪些貢獻?

清朝(1636-1912年)國祚二百七十六年,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也就是說,從法理上,中華民國繼承了清朝的疆域。所以從這點看,清朝是對我國疆域的法理性有很大貢獻的,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

1894年的清朝地圖

而除了對領土的貢獻外,清朝還對中國作出了哪些貢獻呢?在展開這個話題之前,觀史君先聲明,在我看來,清朝和其他中國古代王朝一樣,除了作出的貢獻外,亦有著諸多弊病,例如「政治僵化」、「閉關鎖國」、「科技停滯」等,但歷史從來都是兩面的。觀史君在聊各朝時,都不會刻意去放大其的好壞,用有色眼鏡對待某個朝代。那好,閒話不多說,咱們開始話題。

雍正

1723年,雍正發出第一道「豁賤為良」的諭旨,什麼是「豁賤為良」呢?也就赦免賤民,給予其身份。賤民不同於奴籍,事實上,奴籍只是讓你歸屬於別人,但要是哪天錢攢夠了,或者是被主子看上,都是可以贖身成為自由民的。但是賤民則不同,就算是從事自己職業的賤民,也是沒有地位、社會權益的,而且世世代代都是賤民。也就是說,奴籍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變,但賤民卻不行。

雍正元年,御史上書皇帝,請求豁免陝西、陝西樂戶的賤籍。而這兩地的樂戶,則是在靖難之役中支持建文帝的官員後代,這些人在朱棣奪權後下場淒涼。妻女大都被賣入教坊司,充當官妓,陪酒作樂,且世世代代不得恢復,從這裡大家亦可以想像這些人的處境如何。看到奏摺後的雍正對御史提議很贊同,在批准的同時,還下令各省自查,如有發現類似陝、晉樂戶這樣的存在,也要將他們「豁賤為良」。

影視劇中的青樓女子

數月後,兩浙御史上奏,請求豁免紹興府惰民賤籍。什麼是惰民呢?元滅宋後,將俘虜和罪犯集中於紹興等地,明朝編輯戶籍時,統一將這些人編入「丐戶」,後稱惰民,世代充當婚喪賤役,且不許和自由民通婚,備受歧視。兩浙御史在奏摺中請求雍正給這些人「新生之路」。不過這個事情出現了一些波折,在雍正與禮部官員議論此事時,不少大臣認為,這些人世世代代從事這些職業,要是直接消除賤籍,豈不是許多人養家餬口的職業都沒了?但雍正思量一番後,還是覺得直接除去賤籍是好事。於是當年九月,第二道「豁賤為良」的諭旨發出。

此外雍正還給予疍戶以地位,雍正八年,其了解到廣東船居的疍戶十分受鄙夷,甚至許多當地人將疍戶視為賤民,不肯與其通婚。於是雍正給廣東督撫下諭:「聞粵東地方,有一種民戶名為疍戶,以船為家,以捕魚為業,粵民視疍戶為卑賤之流,不容登岸居住。疍戶本屬良民,無可輕賤擯棄之處!」於是,在雍正的督促下,疍戶很快有了自由民戶籍,且勒令誰也不許歧視他們,並令當地官員解決疍戶定局耕種的問題。

除了疍戶外,江蘇李、袁、林、錢、何、葉、許、陳、孫「九姓漁戶」也得到了同樣的待遇,據說「九姓漁戶」是陳友諒及部屬的後人,後被朱元璋入賤籍,時代在常熟地區的湖泊捕魚,長居船上,不得登岸,生活十分困苦。雍正也同樣免除了他們的賤籍,並交代當地官員安置給予安置。

毫無疑問,雍正「豁賤為良」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被解放的賤民不僅可以習文讀書,從事農業手工商業,在一段時間的「清白自守」後,還能獲得報捐應試的資格,不僅解放了這些人的生產力,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平等。本期內容就到這裡,文章由有觀點大歷史原創首發於百家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79476e2ebba791692d421ff4a11c4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