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天子漢宣帝劉詢,一位比肩漢武帝卻被人們忽視的偉大君主

2024-01-15     丹寶星辰

原標題:「布衣」天子漢宣帝劉詢,一位比肩漢武帝卻被人們忽視的偉大君主

前言

對於漢朝的帝王,人們耳熟能詳的像布衣天子漢高祖劉邦、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以及文景之治。

但提起漢宣帝劉詢,很多人估計沒聽說過,似乎沒什麼存在感。

而提起匈奴王呼韓邪降漢以及西域都護府,都是為大眾津津樂道的歷史典故,要知道這些事情都發生在漢宣帝時期。

又比如漢武帝通過十幾年漢匈戰爭,沉重打擊了匈奴,但並沒有一勞永逸地解決匈奴問題,真正消除匈奴威脅的也是漢宣帝。

在以制定廟號和諡號嚴格而著稱的西漢王朝,劉詢與漢高帝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武帝劉徹並列為擁有廟號的四位皇帝所以漢宣帝偉不偉大,已經不言自明。

西漢第二位「布衣」天子

在西漢的十一位皇帝中,除了開國皇帝劉邦,劉詢的經歷堪稱驚險起伏。

之所以小編稱劉詢是西漢第二位布衣皇帝,也是因為劉詢確實經歷了從皇族到平民,再從平民到皇帝的跌宕一生。

劉詢出生於公元前91年,他的父親叫劉進,劉進是漢武帝劉徹的長孫,劉詢的爺爺就是武帝的太子劉據,因此劉詢也被稱為皇曾孫。

按理說出生在天子家庭,本來可以過著天上人間的生活,可命運女神卻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在他出生數月就爆發巫蠱之禍,太子劉據遭到陷害被殺,劉據的母親皇后衛子夫自盡,劉詢的祖母史良娣、父親劉進、母親王翁須、姑姑及全部家人都在長安遇害。

唯獨襁褓中的劉詢逃過一死,但也被收押在長安臨時設置的官獄裡。

這時候劉詢人生中最難得的貴人出現了。

當時有一位叫丙吉的廷尉監被武帝命令追查巫蠱之亂,丙吉心裡知道衛太子並無謀反罪過。

劉詢好幾次病危,都是丙吉讓乳母用醫藥救活,正是劉詢幼年多病,所以為他取名「病已」,以此祈求健康。

劉詢這名字是在他當皇帝以後才改的。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前87年,四歲的劉詢再次迎來命運危機。此時劉徹病重,他身邊的方士說長安監獄有天子之氣,劉徹便派遣內謁者令郭穰到監獄,將所有犯人不分罪過輕重一律殺掉。

危急關頭丙吉再次挺身而出,深夜郭穰來到官獄,丙吉緊閉大門,說道:

「皇曾孫在此,普通人都不能無辜被殺,何況皇上的親曾孫呢!」

丙吉愣是守了一夜沒讓差役們進來,劉徹得知自己還有一個曾孫在世時也醒悟過來,說:

「這是上天讓這樣做的吧。」

因而大赦天下,沒過幾天劉徹就駕崩了,幸運的是丙吉也將年幼的劉詢接出來,並把他交給祖母史良娣的兄長史恭撫養。

前85年,劉詢在宗室的法律地位終於得到承認,在此後的十年時間,劉詢處於散養狀態,經常出行宮外,屢次在長安諸陵、三輔之間遊歷。

前74年,大漢再次陷入短暫政治危機,先是劉弗陵駕崩,後是劉賀不遵禮法,淫亂無度被霍光廢黜,帝國皇位陷入無人繼承的地步。

這次又是丙吉挺身而出,奏報霍光:自己供養的武帝皇曾孫劉病已正居住在宮庭外的外家中,有很高的才能,行止安閒而氣節操守平和,建議繼承大統。

對於劉詢的德行,很多朝臣,包括霍光府的屬吏也是紛紛稱道,最終霍光採納群臣意見,前74年12月,劉病已繼承皇位,改名劉詢,是為漢宣帝,大漢也迎來了帝國最鼎盛的時刻。

對於劉詢來說,當了皇帝可不意味著萬事大吉,相反,挑戰才剛剛開始,第一個,也是阻礙其集中皇權的就是以大將軍霍光為首的霍氏家族。

從前87年至前74年,霍光一直總理朝政,尤其是在廢立昌邑王劉賀後,更是牢牢把持國家權柄,生殺予奪,成為漢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劉詢明顯感覺到朝廷內部來自霍光集團的政治壓力,雖然在前73年霍光表示歸政皇帝,但劉詢明白自己勢力不足以駕馭朝堂,於是婉言拒絕,暗中積蓄力量。

即便是這期間霍光的妻子霍顯暗中毒殺許皇后,讓劉詢立自己的女兒為後,劉詢也依然接納,因為劉詢明白自己需要等待時機。

前68年,霍光去世,劉詢開始親理朝政,但霍家還控制著中央政府的各個機要部門,尤其是兵權。

第二步,他解除了霍光兩女婿、外甥女婿和孫女婿的衛尉都尉職務,剝奪了他們的禁衛軍兵權,讓自己的親信許、史兩家擔任禁軍統帥,把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步,提拔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大司馬,明升暗降,剝奪了他的軍隊實權,並下令大臣上書,直接呈皇帝審閱,不必經過尚書。

這招釜底抽薪把霍山、霍雲架空尚書職務,把行政權牢牢控制起來。

劉詢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基本上使霍家的權力被剝奪殆盡,實現自己大權獨攬的目的。

但還沒等他們行動,就被人告發,霍雲、霍山自殺,霍顯、霍禹等人被捕,霍禹被腰斬,霍顯被處死,霍皇后被廢,與霍氏有關的數千戶人家被誅滅。

就這樣朝廷中盤踞十幾年的霍家勢力被一舉殲滅,劉詢終於大權獨攬,並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

一是加強官員考核,對政績優異的官吏給予豐厚的物質獎勵,封侯賞爵。

二是懲治貪腐,劉詢起於民間,知道百姓對官員貪腐切齒痛恨,所以他嚴明執法,懲治並誅殺一大批不法官吏和豪強。

三是為政寬緩,對百姓講求良法善治,廢除嚴刑峻法,平理冤獄,緩解社會矛盾。

除了政治上的改革,劉詢在經濟上也大有作為。

一是抑制土地兼并,把地主豪強多占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把公田或皇家土地分給農民耕作。

二是減免租稅,免除田租,降低鹽價,勸科農桑、發展生產。

三是設立常平倉,即政府於豐年購進糧食儲存,以免穀賤傷農,歉年賣出所儲糧食以穩定糧價,以免谷貴傷民,通過有規律的調節市場,很好的穩定糧價。

在劉詢統治後期,國內經濟繁榮,農業連年豐收,谷價創造了漢代的最低價。

除了在內政經濟方面政績出色,在軍事和維護帝國安全穩定方面也成績顯著。

降服匈奴,囊括西域,大破西羌

匈奴經過漢武帝劉徹於前119年發動的漠北決戰中元氣大傷,但並未臣服,相反經過十幾年的恢復,聲勢復振,一度擊敗漢朝軍隊。

為了一勞永逸的解除匈奴的戰略威脅,劉詢在繼位的第二年,發動十六萬騎兵分五路攻打匈奴,這是兩漢400年最大規模的一次對外騎兵出征。

可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前71年匈奴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雪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國力大為削弱。

所謂趁你病要你命,劉詢派出三千騎兵偷襲匈奴,俘虜匈奴數千人,匈奴求和都來不及,哪敢報復。

在此後的近二十年時間裡,匈奴內鬥不斷,並不斷有王公貴族頭銜漢朝,最有標誌性意義的是前51年,匈奴單于呼韓邪親自前往長安稱臣,甘願做大漢北部藩屬。

而西域半個世紀以來,作為漢匈作戰的第二戰場,也未能逃脫劉詢的手掌心。

在劉詢即位之初,西域天山以南是漢朝勢力範圍,以北是匈奴勢力範圍。

對於西域,劉詢的打法是幹掉盤踞在西域的匈奴勢力,然後對那些不服的西域小國逐個收拾。

在他繼位當年,聯合被匈奴欺負的西域大國烏孫攻伐匈奴,俘獲匈奴近四萬人,劫掠牲畜七十多萬頭,被殺凍餓而死的數不勝數,匈奴不可避免的走向衰敗。

剪除了西域最大的敵人後,劉詢又派遣大軍先後打敗龜茲、車師、莎車等國,漢軍聲威震懾西域。

前60年設置都護府,修築軍事堡壘,統領天山南北,漢朝號令得以正式頒行於西域。

西域都護的設置,不僅是漢王朝,更是華夏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隨著西域都護的設立,西域廣袤地域正式歸漢朝管轄。

劉徹時期曾想解決這一麻煩,但多次被羌人打敗,如今這一難題丟給了劉詢,劉詢雖然不了解西羌情況,但卻起用一名非常關鍵的人物趙充國領兵平叛。

當時趙充國已經七十多歲,他自信地對劉詢說,西羌問題沒有人超過自己。於是劉詢力排眾議派遣趙充國攻打西羌。

評價

在小編看來,漢宣帝劉詢絕對是漢朝歷史政績最傑出的皇帝,沒有之一。

高祖劉邦雖然提三尺劍奪天下,但在位僅七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平定諸侯叛亂,率領三十萬大軍還被匈奴圍困於白登。

文帝劉恆雖然開創文景之治,但政治手段和內政外交不如宣帝,正如西漢晚期劉向說宣帝「聰明遠識,制持萬機」在文帝之上。

至於劉徹,雖然雄才大略,赫赫武功,但經濟一塌糊塗,尤其是晚年巫蠱之亂,動搖國本,再加上連年征戰,輸光家底,導致農民起義不斷,險些重蹈秦朝覆轍。

而漢宣帝劉詢無論在內政還是對外都堪稱明君典範,避免了他的前任種種弊端。

在他統治期間,漢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四夷賓服,綜合國力最為強盛,史稱「孝宣之治」。

如果要說缺點,就是壽命太短,十八歲繼位,在位二十五年,僅僅四十三歲就駕崩,也許是年輕,對於繼承人也沒有選擇餘地,他死後,漢元帝劉奭繼位,漢朝從此走向衰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785d97b22df2201063a95c0794aa6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