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增材製造產業聯盟的消息,6月28日,增材製造產業發展(廣州)論壇暨2023年增材製造產業年會開幕大會在廣州舉行,大會以「引領新業態·賦能新應用」為主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州市人民政府指導,在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和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支持下,中國增材製造產業聯盟、廣東省增材製造協會、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來自全國各地300餘所高校院所科研機構、行業組織、增材製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及媒體代表等500餘人參會。
國家智能製造專家委員會主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蘇波,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應紅,中國科學院院士冷勁松,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汪宏,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任瞿國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左世全,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莊樂從,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高裕躍,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區長譚明鶴,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景廣軍先生以及廣州市科技局、國資委領導等出席大會開幕式。
/ 突破創新 提升增材製造水平
蘇波代表國家智能製造專家委員會,對大會開幕表示熱烈祝賀。並強調,要堅持將以增材製造為關鍵核心技術的智能製造作為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積極推動增材製造的創新發展與產業化應用,不斷提升增材製造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提出要錨定突破創新,努力提升增材製造能力水平;堅持「用字當頭」,加快增材製造應用推廣普及;深化產業集群建設,完善增材製造產業鏈生態。
汪宏指出,經過30餘年的發展,我國增材製造產業規模高速增長,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專精特新」企業加快發展,典型應用場景加速推廣,已成功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醫藥等國民經濟39個行業大類、89個行業中類,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提出要加快提升技術裝備自主供給能力,深入推進產業化應用,持續優化產業生態,推動我國增材製造產業在「快車道」上「踩油門、加速度」,不斷增強產業競爭力。
左世全表示,經過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增材製造產業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整體實現從研發創新向產業規模化發展轉變,裝備實現部分對外依賴為主到自主生產轉變,應用實現從原型製造為主向直接製造擴展,產業布局實現從零散分布到集聚發展演變。預計,今年我國增材製造產業規模將達400億元左右,2027年有望突破千億元大關。未來,增材製造有望成為與減材製造、等材製造並列,並融合發展的三大主流製造工藝之一;我國增材製造供給能力全面提升,實現廣泛應用並重塑製造業面貌;一批增材製造企業、品牌與產品有望引領全球產業發展。
/ 院士獻策 高屋建瓴指方向
中國增材製造產業聯盟專家委副主任李應紅院士作《金屬部件智能增材製造與應急保障》主題演講,表示我國增材製造目前仍處於爬坡階段,智能增材製造是我國航發技術發展趕超的機遇和快車道。
中國增材製造產業聯盟專家委副主任冷勁松院士在大會上發表《4D列印及其應用:新領域賦能新優勢》主題演講。分享了增材製造在航天領域、生物醫學、智能製造、石油管道等的新的研究進展。
/ 紮實探索 產業鏈初步形成
作為國內製造業大省和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廣東省是國內最大的增材製造產業集聚區,產業規模和企業數量占全國30%以上,莊樂從指出,廣東省目標是到2025年打造營收超1800億元人民幣的雷射與增材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截至記者發稿,廣東省已初步形成涵蓋軟體、產品設計、材料、關鍵器件、裝備、工業應用的增材製造產業鏈。
高裕躍介紹說,增材製造(又稱3D列印)被視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技術之一,廣州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系統謀劃、前瞻布局,先後出台廣州製造戰略規劃、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政策規劃強化指導支持。目前廣州涉及3D列印業務的企業超130餘家,擁有邁普醫學、愛司凱等上市企業,在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首批增材製造典型應用場景名單》中,廣州市3家企業入選4個場景。在創新能力和產業園區建設方面,廣州市擁有8個國家級平台和1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當前,廣州市提出「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決策部署,並正在大力推進「四化」(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賦能專項行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歡迎各位企業家參與廣州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 多管齊下 系列舉措促發展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管一級調研員粟新輝圍繞廣州市增材製造產業發展情況進行現場推介,並分享廣州優越的營商環境和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舉措。粟新輝指出製造業是廣州最大的產業底蘊和最堅實的發展根基,工業綜合實力、產業配套能力位居全國前列,目前正在以一系列極具競爭力的優惠政策來吸聚優質企業和人才在廣州紮根發展。一是資金扶持方面,廣州「大手筆」設立了1500億元的產業投資母基金和500億元的創新投資母基金,重點投資新興產業領域,為「產業和創新雨林」的成長給予充足的「金融活水」。二是產業空間載體方面,廣州劃定全市總規模為621平方公里的工業產業區塊,將著力建設一批引領型產業集聚區、支撐型產業園區和萬畝千億產業平台。其中廣州3D列印產業園改擴建項目,規劃建築面積約16萬平方米的3D列印產業集聚區。三是招才引智方面,廣州市正大力實施「廣聚英才」工程,放寬人才入戶廣州條件,對行業領域、重點企業等中高層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科研項目、生活費、安家費、日常經費等補助。
/ 攜手共創 打造產業輝煌
為了更好的推進增材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幕式上完成了3組簽約活動。一是廣州市人民政府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戰略合作簽約;二是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艾迪智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戰略合作簽約;三是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星航機電裝備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石三維列印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峰華卓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鑫精合雷射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金屬增材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形優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集體簽約。
另外,開幕式還上發布了首批增材製造優質供應商名單。
(註:按拼音順序排列,排名不分先後)
據悉,在當天的開幕式上還發布中國增材製造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增選名單。增選單忠德院士、李應紅院士為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增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總工藝師楊繼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顧冬冬、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杜寶瑞為專家委員。大會同期還舉辦了主論壇、增材製造場景推廣會(工業、醫療專場)、增材製造典型應用推進座談會以及增材製造典型應用場景展覽展示等系列專場活動。
知之既深,行之則遠。基於全球範圍內精湛的製造業專家智囊網絡,3D科學谷為業界提供全球視角的增材與智能製造深度觀察。有關增材製造領域的更多分析,請關注3D科學谷發布的白皮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