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出現這些症狀要查腎,日常注意8個事項,遠離高血壓腎病

2024-06-12     快樂的小大夫

高血壓腎病的機制

高血壓可引起腎臟小動脈硬化、狹窄或閉塞,進而導致腎小球和腎小管的損傷。這些損傷會減少腎臟的過濾能力,引起慢性腎病,最終可能發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

高血壓為什麼容易得腎病?

1. 腎小動脈硬化:長期高血壓使得流經腎臟的血管(尤其是腎小動脈)承受過高壓力,導致血管壁逐漸增厚、硬化。這種硬化減少了血管的彈性,影響了血液向腎臟的正常流動,從而減少了腎臟的血液供應。

2. 腎血管腔狹窄:高血壓狀態下,腎血管的壓力增大可引起血管腔變窄,進一步阻礙了血液流通,使得腎臟獲取的氧氣和營養減少,長期以往導致腎臟功能下降。

3. 腎臟缺血缺氧:血液供應不足導致腎臟細胞因缺血缺氧而受損,特別是負責過濾血液的腎小球和腎小管,其功能會逐漸減退,引發腎功能不全。

4. 促進腎小球和腎小管損傷:高血壓增加了腎小球內的壓力,加速了腎小球基底膜的損傷和腎小管的病變,導致蛋白尿和腎功能衰退。

5. 促進代謝異常:高血壓還可能與其他代謝疾病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並發,這些疾病會協同增加腎臟受損的風險。

6. 惡性循環:腎臟損傷後,其調節血壓的能力下降,反過來又可能加劇高血壓狀況,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因此,高血壓患者需要嚴格控制血壓,以預防或減緩高血壓腎病的發展。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腎臟損害。

高血壓腎病和腎性高血壓是一回事嗎?

高血壓腎病

高血壓腎病指的是由於長期高血壓導致的腎臟損害。這種情況發生時,高血壓是主要的病因,腎臟受到了持續的高血壓力影響,逐漸出現功能障礙和組織損傷。長期的高血壓可引起腎小球硬化、腎小管間質纖維化等病理改變,最終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甚至終末期腎病(尿毒症)。

腎性高血壓

腎性高血壓則是一種繼發性高血壓,它是由腎臟疾病引起的高血壓。腎性高血壓可以分為兩大類:

  • 腎實質性高血壓:由腎實質疾病(如慢性腎炎、腎盂腎炎、多囊腎等)引起的高血壓。
  • 腎血管性高血壓:由腎動脈狹窄、腎動脈瘤等腎血管疾病引起的高血壓。這些病變會導致腎臟缺血,從而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導致高血壓。

關係與區別

1. 因果關係:高血壓腎病是由高血壓引起的腎病,而腎性高血壓是由腎病引起的高血壓。

2. 病理機制:在高血壓腎病中,高血壓是首要病因,它通過多種機制損害腎臟;在腎性高血壓中,腎臟病變是首要問題,它通過影響血容量和血管阻力等途徑導致高血壓。

3. 臨床表現:高血壓腎病患者主要表現為高血壓及其併發症,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腎性高血壓患者通常先有腎臟病史,隨後出現難治性高血壓,且常需要針對基礎腎臟疾病進行治療。

雖然高血壓腎病和腎性高血壓都涉及高血壓和腎臟病變,但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和病理機制不同。在診斷和治療上,需要分別考慮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的不同處理原則。

高血壓腎病早期有哪些症狀?

高血壓腎病的早期症狀可能並不明顯,但一些常見的跡象包括:

1. 輕度蛋白尿

小便中出現微量蛋白質,這是由於腎小球過濾功能下降導致的。

2. 血尿

尿液中帶有血液,可能是鏡下血尿(顯微鏡才能看到)或肉眼可見的血尿。

3. 高血壓

持續的高血壓,特別是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即使在服用降壓藥物之後。

4. 夜尿增多

夜間排尿次數增多,這可能是因為腎臟損傷導致尿液濃縮功能減退。

5. 水腫

主要是在眼瞼和下肢部位出現輕度浮腫,通常在早晨較為明顯。

6. 乏力與疲倦

因為腎功能受損,體內廢物堆積,可能導致全身性乏力和疲倦感。

7. 噁心和食欲不振

此類症狀通常更為隱匿,並且容易被忽視。隨著疾病的進展,這些症狀可能會加重。

8. 腎功能檢查異常

常規體檢或因其他原因進行的血液檢查中發現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

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早期的高血壓腎病症狀往往不明顯,因此對於高血壓患者,尤其是長期高血壓或高血壓控制不良的患者,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如尿常規、血清肌酐、尿素氮等)至關重要。這有助於早期發現腎臟損害,從而及時採取干預措施,延緩疾病進展。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高血壓並出現上述任何症狀,建議儘快諮詢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和評估,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

高血壓腎病如何治療?

1. 控制血壓

藥物治療:ACE抑制劑(例如:依那普利、貝那普利):可以降低血壓,並有保護腎臟的作用。

ARB類藥物(例如:纈沙坦、氯沙坦):與ACE抑制劑類似,但副作用較少。

鈣通道阻滯劑(例如:氨氯地平):通過放鬆血管降低血壓。

利尿劑(例如:氫氯噻嗪):幫助減少體內多餘的鹽分和水分,從而降低血壓。

2. 飲食調整

低鹽飲食:減少鹽分攝入,每天鹽的攝入量應不超過5克。

低蛋白飲食:適當減少蛋白質攝入,有助於減輕腎臟負擔。

控制鉀和磷的攝入:如果腎功能明顯受損,需要限制含鉀和磷高的食物。

3. 生活方式改變

保持健康體重:通過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來維持正常體重。

戒煙限酒:避免煙草和過量飲酒。

增加身體活動:堅持適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等。

4. 定期監測

血壓監測:定期監測血壓,確保在目標範圍內(通常建議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腎功能檢查:定期進行尿常規、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檢查,以監測腎功能變化。

電解質水平監測:尤其是在使用利尿劑時,需要監測電解質水平,如鈉、鉀、鎂等。

5. 合併症管理

糖尿病控制:如果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需要嚴格控制血糖水平。

高脂血症管理:通過藥物和飲食控制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6. 藥物治療

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如必要,醫生可能會開具此類藥物以預防心血管事件。

緩解症狀的藥物:如出現浮腫,可以使用特定藥物緩解症狀。

7. 透析或腎移植

透析:如果腎功能嚴重衰退,可能需要進行透析治療。

腎移植:對於終末期腎病患者,腎移植可能是一個選擇。

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治療方案也會有所不同。重要的是遵循醫生的建議,定期複查,並調整治療方案以達到最佳效果。如果你或你的家人被診斷為高血壓腎病,請務必與專業的醫療團隊合作,以制定和實施最適合的治療計劃。

高血壓腎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項?

1. 生活作息:

起床應緩慢,避免突然起身導致血壓驟升。

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

減少精神壓力,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態。

2. 飲食管理:

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

優質蛋白攝入,如雞蛋、牛奶、瘦肉,但需根據腎功能調整攝入量。

多吃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建議水煮後食用以減少鉀含量。

控制水分攝入,避免水腫。

限制高鉀食物如香蕉、菠蘿。

避免辛辣、油膩和刺激性食物。

3. 適度運動:

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適宜的運動,如太極、慢跑或散步。

避免劇烈運動,以免血壓驟升。

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鐘至1小時。

4. 藥物依從性:

規律服用降壓藥物,不可隨意停藥或更改劑量。

定期複查,根據醫生指導調整治療方案。

5. 定期複查與監測:

每月進行尿常規、腎功能檢查,監測病情變化。

如有透析治療需求,按醫囑規定時間進行。

6. 情緒與心理:

放鬆心情,避免情緒劇烈波動。

參與興趣愛好,增加情感支持,保持良好心態。

7. 生活習慣:

戒煙戒酒,避免不良習慣對腎臟的進一步傷害。

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加重心臟負擔。

適量飲水,但需遵醫囑調整水量。

8. 個性化調整:

根據個人腎功能狀態調整飲食和運動計劃,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減少蛋白質攝入。

總之,高血壓腎病患者需要綜合管理生活方式,密切關注血壓和腎功能狀況,與醫生緊密合作,確保治療方案的個體化和有效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7056537f8b5c491203f96d99c8fb9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