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蕾
編輯/李佳蕾
責編/杜思夢
電影《封神第一部》在上周末選擇了19:00-21:00於全國特效廳進行點映。 儘管影片首日點映的票房數字不高,但其在第二天點映場次下降的情況下實現單日點映票房及上座率的逆跌。同時,影片點映後在社交媒體平台上也引發了眾多討論話題,如「封神第一部值得去看嗎」「視聽特效絕美震撼」「已經開始期待第二部」等等。
多位業界人士表示,《封神第一部》推動中國神話史詩類型的新發展,在角色塑造、文化傳承等方面展現了新突破,代表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新成就。同時,期待影片正式上映後受到觀眾的歡迎和市場的認可。
01
超22萬觀眾走進特效廳觀影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初步統計數據顯示,上周末(7月15日-7月16日)《封神第一部》兩天點映收穫近1290萬元票房,近23萬人次觀眾走進特效影廳觀影。值得一提的是,《封神第一部》在周日點映場次減少的情況下,上座率和單日點映票房還呈現出了上漲態勢。
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場館經營部副經理俞曉菁介紹道,「上周《封神榜第一部》點映場次的表現比較理想。綜合考慮影片的片長、點映時間以及觀影人次峰值的時段,我們影院安排在19:35分進行放映。第一天, IMAX廳384個座位,上座率達到74.22%,票房接近1.8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7月以來,多部新片正式上映前夕都進行了點映活動,如《八角籠中》《掃毒3:人在天涯》《茶啊二中》《長安三萬里》等。《封神第一部》與其他點映影片最大的不同是,它僅選擇在特效廳進行點映。這能夠充分利用特效廳的優勢讓觀眾享受到這部全片超過1700個特效鏡頭的中國神話史詩大片帶來的視聽盛宴。片方在7月16日宣布,本周一至周三(7月17日-7月19日)繼續在特效廳進行點映活動。北京市金泉港國際影城市場部負責人馮冉結合影片周末在自家影院表現不錯的上座率表示,「該片選擇在特效廳點映是比較有風險的,但綜合上周末的情況整體來看錶現不錯,所以片方才可能讓影片選擇繼續在上映前夕進行點映。」
從某購票平台上所顯示的數據來看,該片與《長安三萬里》同獲9.4分。觀眾觀影后基本以正面評價為主,如「造型設計天馬行空,特效製作足夠優良」「場面恢宏有氣勢,劇本節奏緊湊,沒有落入俗套」「作為《封神》系列的開篇,用宏大敘事的方式展開了一部屬於中國神話的史詩」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觀眾都認為「非常期待下一部」,足以證明《封神第一部》點映效果達到目的。
02
中國神話史詩的視覺盛宴
我國歷史悠久,神話傳說多如星海。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裡面曾說:「中國神話之所以僅存零星者,說者謂有二故:一者華土之民,先居黃河流域,頗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實際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傳以成大文。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實用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說,俱為儒者所不道,故其後不特無所光大,而又有散亡。」
「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來講,中國神話體系是由《山海經》《西遊記》《封神演義》構成的。」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動畫電影導演,中國志怪神話研究者王諍表示,儘管《封神演義》小說自身的文學價值沒有那麼高,但是它將中國神話變得體系化,是中國神話的集大成者。所以 有《封神第一部》這樣的電影作品,能夠系統性地將神怪、中國神仙體系,從文字、想像變為具象化的存在,非常有史詩特色。
影片視覺盛宴的享受不僅在特效所呈現的神話世界上,還在貼近現代審美的古典視覺體系中。據介紹,主創團隊曾走訪山西、陝西、河南多地,深入當地博物館了解商周文化、明代文化藝術。正是那些跨越時間、傳遞深厚且鮮活精神力量的文物,讓電影創作者從中汲取創作靈感,並靈活運用於影片之中。如電影中人物的服裝造型,款式來自元明水陸畫,裝飾圖案和紋路來自商代青銅器和玉器;各類兵器的造型包含著獨到的文化邏輯和美學巧思,戲用道具美術指導趙首藝介紹:「按照每個地域不同的物理環境,我們都有特定的元素涵蓋在裡面。」
03
用現代的方式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不論是近期引發熱議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還是即將於本周四正式上映的《封神第一部》,這兩部電影「吸睛」的背後正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表達。正如導演烏爾善所言,「電影《封神三部曲》的故事取材於《封神演義》、宋元話本《武王伐紂平話》,我們希望將這樣的經典神話通過三部曲史詩的結構和類型,用更現代的方式傳承下去。」
如果說《封神第一部》用視聽語言工業化、專業化的方式展現了顯性的現代化,那麼緊湊的敘事節奏則是其內在的現代化表現。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胡智鋒認為,「影片抓住了當下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敘事習慣。在影片『短平快』的敘事節奏里,快速地展開故事又迅速結束,將兩個半小時左右的影片裁剪成若干個內部充滿了張力的部分,符合新時代的年輕觀眾審美趣味。」
此外,影片在主角的選取、父子關係的建構、誘惑與利用的關係上都進行了深入挖掘,並沒有一味地按照原著去還原復刻,反而將更具有時代性的思考帶入其中。
或許,《封神第一部》不僅僅是用現代的方式讓觀眾在大銀幕上領略到了流傳千年的神話,更重要的是影片能夠為後續影視作品提供一種可能——用更為多元、現代的方式重新書寫中華傳統文化,構建具有中國美學特色的神話體系。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