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希望阿里活102年,日本這家千年企業能給什麼啟示?

2023-08-14     正解局

原標題:馬雲希望阿里活102年,日本這家千年企業能給什麼啟示?

唯有匠心,才是人世間最珍貴的禮物,也是企業基業長青的秘訣。

正解局出品

阿里巴巴原來有個「百年阿里」內部培訓,辦了十幾年,現在阿里很多員工都是「百阿」畢業生。

這個活動起源是,馬雲在不少場合說過,希望「阿里集團能夠堅持102年,成為一家百年老店」。

「追求成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也就成了阿里巴巴的願景。

現在人的壽命長了,活個八九十歲也常見。

所以,說辦百年企業,好像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你想想一百年里,會遇到多少次戰亂、饑荒、大地震、經濟危機,如果還能屹立不倒,的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關於這一點,也有數據為證。

歐美企業平均壽命40年,中國還要再少一些。

如果放眼全球,創立200年以上的企業:

中國有9家,德國有800家,荷蘭200家,美國有14家,印度有3家。

但日本好像是個例外。

在日本,創立200年以上的企業有3000多家,創立百年以上的近40000家。

這還不算什麼,日本還有21家「千年老店」,其中今天文章要說的主角更是「千年妖店」:

金剛組。

金剛組是全世界創立時間最久的公司

金剛組成立於公元578年,至今已有1444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公司。

這是什麼概念呢?

這麼說吧,金剛組成立那一年,中國正處於南北朝的紛爭時期,歐洲正處於黑暗的中世紀,佛教剛剛傳入日本。

三年後,隋文帝楊堅才建立了隋朝。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家企業穿越千年,實現基業長青呢?

金剛組官方網站上如此描寫自己的企業文化:

「匠の精神、職人技。」

如果用今天的價值觀來概括,就是「始終以最精湛的技藝,專注在自己核心業務」。

作為現存史上最古老的家族企業,金剛組已傳承至41代,在當今企業平均壽命不到30年的情況下,這家企業千年的存在簡直就像神話般的傳奇。

可能很多人對「金剛組」這個名字還比較陌生,但只要對日本佛教稍有些了解的人,肯定聽說過四天王寺和法隆寺,它們是日本最古老的兩大歷史遺產。

位於大阪的四天王寺是日本著名的歷史遺產

而金剛組正是負責建造上述寺廟的建築公司,參與建造了日本歷史上一半以上的宗教建築。

金剛組始於公元578年,日本敏達天皇六年。

那年,日本聖德太子為慶祝滅掉六世紀時期的廢佛派官員物部守屋,祈求法神四天王庇佑佛法及信眾,從韓國百濟招請匠人柳重光(金剛重光),興建四天王寺,因此建立了寺社建築行會組織——金剛組。

當時的日本工匠幾乎都是自由職業者,由相關行業的「組」(行會)集中管理,有活就干,沒活就歇著。

但金剛組不一樣,從成立之日起就是編制體系,主要任務就是維護和修繕四天王寺。

金剛組的「正大工」(相當於公司總裁)由金剛家族世襲,常年維持在百人規模,按5至8人編為一組,分設畑山組、木內組、土居組、加藤組、木口組等8個小組,每個組則由「棟樑」(組長)管理。

內部8個小組既是競爭又是合作關係,有任務時,由總部評估各組能力,決定由哪一組接單。

但無論哪一組承接任務,都會在責任與榮耀的驅動下,互相切磋請教,求得技術提高的同時,將活乾得漂亮。

可以說,這種引入內部競爭機制,獨立但不分散的經營模式,是金剛組保持企業活力的重要原因。

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由於金剛組主要服務的四大天王寺是由國庫出資修繕,因此從不用擔心報酬問題。

不過,金剛組在報酬分配上並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先由總部根據項目難度和工期核算一個總費用,隨後由承接任務的「棟樑」根據工匠在組內技能高低、出勤天數、項目表現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再進行工資的分配。

金剛組能成為四天王寺等寺院的「獨家合作商」,是因為擁有著極其專業的木作手藝,其「絕技」是善用榫卯結構,不用一顆釘子便能搭建和修築,這也是金剛組屹立千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榫卯工藝源自我國,流傳到了亞洲多個國家。

對於木製結構為主的寺院來說,榫卯結構雖然建造複雜,但修繕時,相比於釘子固定,能更好地保證建築的完整和美觀性。

正是由於金剛組整套工藝十分繁複,為了保證技術過硬,培訓時間也極為漫長。

剛入行的學徒想成為職業工匠,時間跨度往往長達十多年。

這其實也體現了日本職業匠人的精神,一旦確定使命,就必須執行到使命完成的那一刻。

金剛組實行「師徒傳承」,學徒出師得經歷至少10年的時間

因此,金剛組在招收匠人時,只會選擇那些「性格木訥、內向、有耐力」的人選,那些為人精明、性格外向、善於機變的人,不會被考慮。

時至今日,金剛組仍然實行「師徒制度」。

初入行的學徒進入金剛組拜師學藝,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才能學完所有木製建築的工序;

但從學徒到職業工匠,至少還得再學10年。

能成為金剛組獨當一面的職業工匠,技術可謂出類拔萃:

手工刨木,能薄到比宣紙還薄;

製作的榫卯件,精細到一根頭髮絲都放不進去。

可以說,對技藝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支撐金剛組及其背後的匠人精神贏得世人尊敬的重要因素。

時至今日,金剛組依然秉持傳統木作手藝,一絲不苟

由於家族世襲制,金剛組內的普通工匠想成為「正大工」(企業總裁)幾乎不可能,但有機會成為同樣受人尊敬的「棟樑」(組長)。

可即使當上「棟樑」後,也不是可以躺平不干事,反而更需親力親為,專挑重活難活干,這樣才能得到組內成員的尊敬,建立權威。

更重要的是,金剛組極為重視技術傳承,「棟樑」有一項最重要的職責,就是選取和培養接班人,確保後世的手藝不會生疏和流失。

更關鍵的是,日本部分古建築在漫長的歲月中,難免因戰亂和火災被毀,但每次都能重建如新,就是因為金剛組將其建築資料以及建造技術,編撰成《施工方法彙編》,不斷完善並代代相傳。

靠著這套寶貴的資料以及獨特的建築技藝,金剛組不僅守護了日本多地的寺廟神社的完整,也令自身始終處於行業的頂端。

先後建造了六世紀時期的法隆寺、十六世紀的大阪城、十七世紀的水戶三名園,均為日本木構建築的巔峰之作。

金剛組憑藉在木製建築領域的絕對優勢,單靠一座四天王寺,就吃了上千年,直到江戶時代。

不過,金剛組也曾因為時代變遷和利益誘惑,動搖過「初心」,差點丟掉這個千年招牌。

1868年,明治新政府頒布《神佛分離令》,佛教與神道教分離,四天王寺失去了官寺地位,不再有官方經費進行修繕,這同時意味著金剛組賴以生存的「金飯碗」也被砸了。

為了生存,新一代的金剛家族果斷轉型,開始從事商業建築的建造與維修。

20世紀初,一位金剛組的匠人正在專心雕刻木製塑像

新領域對於擅長建造的金剛組來說,並不算巨大挑戰。

可問題是,長期堅守的工匠體制與追求時效的現代建築行業極不相稱,過低的效率,使金剛組在商業建築行業里舉步維艱。

1932年,受到全球經濟危機衝擊,加上金剛組的經營日漸艱難,只會技術的37代目金剛治一無力解套,選擇在祖先的墓前一死了事。

由於金剛家族當時實在沒有可選的男丁挑起大梁,1934年,金剛家族無奈任命金剛治的妻子吉江繼任家業,成為了家族企業千年以來首位女「正大工」。

這位金剛組37代目也沒讓金剛家族失望,帶領企業走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金剛組37代目金剛吉江(中)與企業員工合影

不過,金剛組那時的日子也不好過。

二戰爆發,日本國內經濟越來越緊張,寺院建造幾乎停滯。

接不到業務的金剛組只能靠造軍用木箱勉強度日。

戰爭結束後,金剛組很興奮,以為國內有那麼多被戰火焚毀的寺廟建築需要重建,總算盼來了好日子。

於是,金剛組首先聯繫了被燒得面目全非的四天王寺,希望承擔重建任務。

可能是因為實在被大火燒怕了,包括四天王寺在內的日本寺廟紛紛選擇了更便宜、耐火、快速的混凝土建造技術,因此在重建招標中將只擅長木作建築的金剛組排除在外。

二戰結束後,金剛組丟掉了一直合作的四天王寺這個重要客戶

這是金剛組歷史上第一次被排除在重建工程之外,也是大阪市唯一一家被排除在外的大型建築企業,令其十分丟臉和痛心。

1955年,痛定思痛的金剛組最終研發出使用鋼筋水泥也能建出傳統日式建築的技術,隨後成立株式會社金剛組,雄心勃勃進軍到城市建築領域。

可惜金剛組這次轉型有些晚,當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現代建築公司闖入市場後,便讓金剛組幾乎毫無招架之力。

好在金剛組口碑不錯,有不少企業看中其精湛的技術,表示願意合作。

但現代建築技術複雜性遠遠高於傳統木作工藝,而金剛組連續幾代繼承人都是「技術宅」,結果導致客戶是很滿意,可企業自身卻虧損嚴重,叫苦不迭。

上世紀80年代,面對日本高漲的經濟泡沫,金剛組也變得急功近利。

為了爭取客戶,金剛組有意壓低工程項目報價拿到訂單,許多組員感覺不滿後,選擇了離開。

面對不斷流失的人才,金剛組不以為意,把工程以外包形式交給其他建築公司,導致工程質量下滑,口碑嚴重受損。

與此同時,金剛組又眼紅房地產暴利,投入巨資收購土地,希望能輕鬆賺大錢。

遺憾的是,伴隨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房地產遭遇重創,丟掉「匠心」的金剛組,資產開始嚴重縮水,債務纏身。

2006年1月,縱橫日本千年的金剛組,被大阪知名建築公司高松建設收購。

高松建設的創始人高松孝育是金剛組的「粉絲」,他覺得金剛組如果垮了,將是大阪建設行業的恥辱,這才出手相助。

經過一系列的重組,金剛組終於結束了綿延千年的家族經營,真正成為一家現代企業。

但不同於很多收購企業「一朝天子一朝臣」,重組後的金剛組依然保留了公司名稱、組織結構和工匠模式。

更為重要的是,在高松孝育的堅持下,金剛組再次回歸本心,仍舊以木製修復技術為主業。

專注於一般鋼筋混凝土建築的高松建設也恰好與金剛組形成了優勢互補關係,彼此在業務和客戶領域保持了高度的合作關係。

重組後的金剛組已是高松建設旗下企業

金剛組的41代「正大工」小川完二也積極調整運營策略,讓組員不再「充耳不聞市場導向,一心專注做木工」,以「不出赤字」為目標,靠著穩定的現金流讓企業發展至今。

命運總有順流和逆流,在時光中堅守不易,突圍更不易。

兜兜轉轉一大圈後,金剛組又再次找到了四天王寺,希望能重新建立合作關係。

對於金剛組來說,早已沒有了官方資金扶持的四天王寺未必是價值最高的客戶,卻是品牌重新站立起來的重要體現。

經過無數次的拜訪和懇請後,四天王寺終於接納了金剛組,彼此「再續前緣」。

從此之後,回歸主業的金剛組心無旁騖地專注於寺廟建設,堅持用傳統建造技術,所有建築中的大梁、立柱、雕花、楔子堅持採用古老工藝手工打磨。

正是靠著精湛的技術和孜孜不倦的匠人精神,金剛組一次次贏得了客戶的信任,訂單越來越多。

可無論承接項目規模多大或多小,金剛組始終堅持可貴的匠人精神,努力將這一點做到盡善盡美,無可挑剔。

時至今日,在金剛組建造的許多寺廟中,人們時常在檢修時,看見柱子和橫樑連接的內側部位刻著「堅固田中」的字樣,這是金剛組的傳統,代表這些木作都是工匠的精心之作。

金剛組至今堅守不用一根釘的卯榫技法

從金剛組上千年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其核心競爭力在於專注的「匠人精神」,而企業永續經營的秘訣,在於將一件事盡心盡力做到極致的恆心。

現代科技文明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演進,世界到處是喧鬧之聲。

但是像金剛組這樣的工匠,無視喧囂,耐得寂寞,用古樸的木作,將美好一點點縫入時光之中。

他們相信時光累積之下,歲月的神韻終會融入其中,貫穿歷史。

時間濁流洗盪一切,唯有匠心,才是人世間最珍貴的禮物,也是企業基業長青的秘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67f2d3848db0bc80aacc77c2842cd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