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和普通人的差距有多大?

2023-06-17     財經無忌

原標題:大師和普通人的差距有多大?

文 | 山核桃

2009年,在劍橋大學凱斯學院,「宇宙大師」霍金舉辦了一個特殊的宴會。

在「歡迎時間旅行者」的橫幅下,穿著藍色西裝的霍金,帶著他那標誌性的笑容,興奮地等待著陌生的客人。儘管,他已知道結局——無人能來,但他還是期待著能與那些穿越時空的人們展開一場親密交談。

這場特殊的宴會引發了人們的熱議。有人說,這是大師的行為藝術,有人說,這是大師的浪漫。普通人總是難以理解大師,偉大與平凡,這似乎是大師與普通人間的天然差距。

回到大洋彼岸外的中國。幾個月前,一則「近現代大師書畫,為何不准出境?」的新聞讓「大師」一詞走入人們的視野,來自國家政策層面對大師作品的保護,也讓人們重新思考大師的價值。

但我們這個時代,還能有大師嗎?

多年以前,藝術家陳丹青就曾問過這樣的問題,像是一粒小石子擲向平靜的湖面,隨即引發巨大的震盪。自此,「這是個沒有大師的年代」成為了現代年輕人掛在嘴邊的戲謔。

所謂大師(master),在中文語境里是一個古典的文學概念。人們談論的「大師」往往是世界在動盪融合中產生的偉大學者,他們能夠影響世界,是典型的thinker,他們的一瞬思考就足以改變人們同世界相處的方式。

但在外界眼裡,成為大師的可能性不亞於「上帝擲骰子」:運氣、實力以及時代的紅利,都缺一不可。那些被寫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大師們,似乎決定他們命運轉折的關鍵就是「被選中」的那一個瞬間。

但瞬間決定歷史,這只是文學家們慣用的史觀。如果你真正進入這些大師們的世界,他們之所以成為「大師」,用先進的思想引領人類向前,並非是瞬間決定的,而是「瞬間」之後的持續思考,他們努力探尋自身認知的邊界,同時也欣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

他們嚮往成功,但也讚美失敗;他們敢於自我革新,但也承認人類的渺小;他們想要頭頂更圓更亮的月亮,但也從不畏懼獲取六便士的艱難。

大師,既是宏偉的時代烙印,也是渺小的,獨立思考的個體。

「我很想知道那些big questions」

在每一代人的時間裡,總會有那樣一群閃耀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人。不管是你是否承認,如何成為他們,一定是每一個人都曾經思考的一個命題。

這樣的英雄主義並不罕見,但那些成功學的書籍或許會告訴我們,成為他們需要勤奮、天賦或是機遇,但回到現實世界,大師們的起點往往毫不起眼。

那些偉大故事的起點,都源自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為什麼」,一個普通人從來不會去想的「大問題」。

天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追問:「宇宙的起源是什麼?」這是六十年代宇宙學中最大的難題。可以說,他的一生都在追尋這一本質問題,讓更多人理解頭頂的這片星空以及人類所處的宏大的宇宙。

如果說,人類對頭頂這片星空的樸素嚮往,是屬於遙遠的未來。那麼,穿行在撒哈拉沙漠與亞馬遜叢林深處的佐爾坦·塔卡克斯所踐行的,則是一件更接近當下的事。

塔卡克斯是一位探險家與毒理學博士,他的一生都在與世界上最兇險的事物打交道。還在家鄉布達佩斯時,童年時期的塔卡克斯就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只要發現蟾蜍、蜥蜴和毒蛇,他就把它們帶回家。與此同時,一個「大問題」也如同種子一般在塔卡克斯心中生根發芽:

「在充滿威脅的大自然中,人類是否能與這些毒蛇相處?」

遠離叢林的實驗室里,在美國麻省理工人工智慧實驗室呆了五十多年的技術先驅派屈克·溫斯頓也在尋找一個「大問題」:技術飛速發展,人類會不會被取代?人類與機器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他所創辦的「創世紀小組」正是為了探索機器與人類的未來。

同為極客,曾在微軟工作多年,至今依舊在社交媒體上保持活躍的明星技術專家斯科特·漢塞爾曼則一直思考「技術如何連接世界」的問題。他花費了二十多年的專注,構建了一個連結全球的開放技術生態,讓每一個普通開發者都能在浩瀚的技術宇宙中留下自己的痕跡。

大問題產生之後,剩下的只有日復一日的專注。

在確診「漸凍症」後,霍金的身體被禁錮在小小的輪椅上,醫生曾斷言他只能再活兩年。但正是在這把輪椅上,霍金用三根可以活動的手指頭,繼續追問宇宙的本源。

1974年,霍金在牛津大學宇宙學會議上發表了後來被命名為「霍金輻射」的理論,一時間震驚了當時的物理學界,有人甚至當場大喊荒謬。

思考,註定是一場孤獨且充滿質疑的旅程,霍金從未停下腳步。在此之後,他又發現了黑洞爆炸理論,在收穫一系列國際讚譽的同時,這位科學巨人一口氣出版了《時間簡史》、《黑洞和初宇宙》、《果殼中的宇宙》等多部科普讀物,讓晦澀難懂的物理理論走出象牙塔,走向人群中。

在這些足以閃耀人類歷史的成就外,只是大多數人難以想像,對霍金來說,其實在輪椅上按下開關,選擇一個單詞,就已經十分困難。 ThinkPad,這個單詞卻讓霍金髮出聲音與持續思考。

在輪椅上奇蹟般地書寫文字,合成語音,再傳達給世界,這是大師霍金表達思考的方式,他曾將自己的大腦比作是一台計算機,這台「計算機」從未停止思考。

儘管每天面臨死亡威脅,但困在輪椅上的霍金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在揭示宇宙奧秘的同時,也挑戰了人類的極限,人們永遠記得他在輪椅上那齜牙咧嘴的標誌性笑容,就像他去世時,家人們在聲明中寫的那樣:

「他的勇氣、堅持以及他的傑出及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

身在狹小的「果殼」間,霍金看見了無垠的宇宙。而面對同樣充滿未知的自然界,人類亦是一顆渺小的果殼。 歷史學家許倬雲曾說:「個人的歷史最小,比人稍微長一點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長一點是經濟,比經濟稍微長的是社會,時段最長的是文化,最長的是自然。」

在「最長」的自然面前,擺在人類眼前的不僅是如何適應的問題,更是如何利用的問題。

對毒素的好奇驅使著塔卡克斯穿行在那些最危險的地方。在哥倫比亞獲得藥理學博士學位後,塔卡克斯開啟了自己的冒險人生。蛇、蠍子、蜘蛛與有毒的海螺.......每到目的地,塔卡克斯會從這些危險生物中取下一小塊組織樣本,放進自己的毒素箱內,用隨身攜帶的ThinkPad在線完善「世界毒素庫」,沙漠或叢林就是他的臨時辦公室。

在他看來,這些致命毒液的另一面是潛在的藥物,可以用來治療人類的疾病。

與毒液打交道的日子,充滿危險。這位科學家被蛇咬了六次以上,最嚴重的一次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爆發了恐怖的過敏反應,他甚至對毒液和抗蛇毒血清都過敏。

這種瘋狂讓身邊的人難以理解,甚至有人質疑他是個「潛意識裡有求死的願望」的瘋子。事實恰好相反,塔卡克斯最害怕的就是「死亡」,他最不希望發生的事就是,有一天自己再也回不來了。因此,每一次冒險任務他都極為謹慎,心中只想著如何儘快將這些毒素轉化為醫療用途。

從一個「大問題」開始,用思考與專注尋找答案,儘管偉大總是意味著被誤解。

大師們總會被視為不合時宜的人,是叛逆者,是瘋子。比如曾被嘲笑滿腦子都是瘋狂想法的愛因斯坦,比如從不被風格定義,只講反叛故事的鮑勃·迪倫......

人們總是質疑大師,頌揚大師,又或者詆毀大師,但都永遠無法掩蓋大師的光芒。因為大師始終引領時代向前,他們的一瞬思考就足以改變人類前進的方向。

大師與普通人之間,其實也並非遙不可及。

2010年,《時代》雜誌曾經收集了讀者對霍金的十個問題,其中一個是「科研之餘你有什麼愛好?」。

大師的回答是這樣的:「我喜歡各種各樣的音樂——流行樂、古典樂、搖滾樂、歌劇……我還喜歡和兒子一起玩一級方程式賽車。」

如果拋開對宇宙的探索,了解霍金的人都知道,他如一個普通人一樣,有自己喜歡的音樂,也熱愛在各類影視片中表現自己。他的幽默感經常成為脫口秀演員的天然素材,大師也愛追影視圈的名人,他的辦公室牆上也掛著幾張瑪麗蓮·夢露的照片。

每一次平凡的專注,都是改變世界的一小步

儘管令人遺憾,但必須要承認的是,我們無法超越霍金所構建的宇宙觀,無法像塔卡克斯那樣擁有無畏的冒險精神,也無法掌握亨利·溫斯頓和斯科特·漢塞爾曼對技術的超前洞察。

大師們總是善於展示自己的堅韌與百折不撓,他們習慣站在舞台中央,這是一種大師的自覺。但普通人的生活總是難以預測,在一個充滿不確定的年代裡,他們需要花費精力時刻接住人生來回反覆的重錘。

普通人總是難以捕捉或掌控那些關乎人類命運的「大問題」,那麼,普通人也能成為大師嗎?

這是一個更具象的問題。

上一次這麼問自己的,是一個被流量意外選中的人。

因諸多金句而走紅,被網友們稱為「硬核醫生」的張文宏,在公眾平台的談笑風生外,這個從小鎮瑞安來到大城市的普通醫生,其實一直都很焦慮,根本沒時間做網紅或英雄。

有人採訪張文宏時直言:「我想寫你的英雄事跡,但看來看去,你沒什麼壯舉,連武漢也沒去過,哪能辦?」

張文宏拒絕「被神話」:「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個普通醫生,還是很焦慮的、專門看感染毛病的醫生。」

與病毒賽跑,張文宏過上了「醒了就做事」的生活,因極度勞累,有一次科室開會,學生彙報時,張文宏因太累睡著了。面前的筆記本放了太久變成了待機狀態,學生們發現,他的電腦屏保上只寫著8個字:

「正直、謙遜、踏實、節慾」。

一個專業正直的普通醫生,是張文宏的自我認知。回歸常態化生活後,重開門診的張文宏繼續著自己的臨床與研究工作。臨床也好,研究也好,科學傳播也罷,張文宏覺得這些其實都在回應時代的需求。

在很多這樣平凡的醫生日常里,ThinkPad也用專業的力量,陪伴張文宏穿行在診室與病房中,與人類疾病繼續鬥爭,用更專業、更真實的模樣,迎接人生的一次次挑戰。

與疾病的漫長與殘酷不同,在世界最高峰,有人遇到的難題是來自自然的挑戰。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點,經歷了近9個小時的徒步行走,次落和他的隊員們終於再度抵達了珠穆朗瑪峰的峰頂,此次登頂不僅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的新紀錄,同時也留下了造福人類的珠峰新身高。

而這,已是次落第四次登頂了。

時間撥回1998年,在中國和斯洛伐克兩國組織的聯合攀登珠峰活動中,年僅24歲的大學生次落在臨危受命,在孤身奮戰中,讓五星紅旗在珠峰峰頂上高高飄揚。

此後,每一次的攀登與丈量,對次落來說,既是一次對自我極限的突破,也是一次對中國登山事業的突破。

保持熱愛,無懼困難,是次落持續攀登珠峰的底層驅動。 多年以前參加學校的登山活動,作為登山愛好者的次落就對雪山有種莫名的敬仰。在目睹了專業登山隊的攀登後,次落心中逐漸有了「成為一個專業登山人」的目標,但熱愛往往也建立在困難的廢墟上。

次落至今還記得,從7028米向7790米進發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九級大風,大家在繩索上左右晃動,在搭建帳篷時,本來只需要20分鐘,但在惡劣環境下,次落和隊員們用了將近3個小時,很多隊員擔心帳篷被吹跑,一宿都沒有合眼。

登上珠峰時,在極度嚴寒低壓的珠峰山頂上,為了更精確地測量珠峰的高度,有些隊員甚至全程不加氧,不顧個人安危,摘下了手套。直到回到帳篷時,人們才發覺次落和隊友的臉都被凍傷了。

丈量珠峰高度,不僅體現出一個國家在行使自己的主權意識,同樣也彰顯出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與次落一起迎接珠峰的挑戰,ThinkPad也用最穩定的計算,記錄著珠峰高度測量的每一毫米,見證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創造出的人類奇蹟。

類似的熱愛,也在驅動更多的平凡人攀登自己內心的珠峰。 經歷了那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後,眼科醫生陶勇依舊在攻克眼科疾病中難以逾越的一座山峰——葡萄膜炎。

從投身這一小眾領域開始,陶勇心中就有一個樸素的信仰:「如果說我所熱愛的眼科,所熱愛的葡萄膜炎,已經達到了知識體系的珠穆朗瑪峰,再也沒有進步空間,那該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為了這一信仰,從學生時代開啟,電腦幾乎成了陶勇的外界器官,他總是習慣背著一個書包,時不時地就掏出電腦送搜文獻。後來告別學校,做完手術的第一反應也是拿出電腦總結病例。

專注是陶勇給身邊人留下的印象,但這種專注並不是為了改變世界,這樣的夢想太大了。

陶勇想的很簡單:「你不要想著你做出來什麼東西能驚天動地,一下改變這個世界,不會的。你就踏踏實實地做一個小的東西,哪怕它是一個沒有結果的東西,你做就是了。」

次落和陶勇的故事,闡釋了「熱愛抵萬難」的重要。.人們常說,現實世界就是一場有限的遊戲,順應規則的人更能夠生存。 但敢於不被規則束縛,打破既有定義的普通人,也能成為另一重意義上的「大師」。

用更接地氣的方式科普醫學知識,張文宏打破了人們對醫生的刻板印象;連續四次勇攀珠峰封頂,次落用驚人的毅力一次次挑戰人類的極限;於逆境中觸底反彈的陶勇,在走出傷痛後,選擇重回崗位,即便不上手術台,依舊帶團隊攻克科研難題,人們曾以為他會被打敗,但陶勇卻覺得「受傷了反而幸福感更高了」。

不被規則定義,普通人的人生也是一場無限遊戲。而用專注對抗平庸,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收穫,每一次平凡的專注,都是改變現實世界的一小步。

這些普通人的平凡故事,也將「大師」這一看似遙遠的詞彙拉回現實。

保持熱愛、打破常規以及專注思考,這些不同時代普通人身上的優秀品質,也正與 ThinkPad所堅持的「科技創新,以人為本,匠心品質」的品牌內在基因相契合,陪伴他們的成長,也正是見證每一個普通人成為大師的個人變革。

以思考進化時代,我們都是時代的大師

大師亦凡人,凡人亦大師。

無論是大師的故事,還是普通人的成長,各自精彩紛呈的個人故事背後,「思考」是他們成長的主線,既是他們與時代共處的方式,也是他們不斷突破,引領人類向前的本質。

人類學家赫拉利在那本最受歡迎的《人類簡史》中,早已做出這樣的論斷:「人類不過是一種沒什麼特別的動物,但正是對思考的迷戀讓人類得以不斷進化。」

今天,當我們抬頭仰望人類群星閃耀的天空,再低頭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這片土地,新舊交替,時代變革,世界重組,無數革新正在發生。

人類以思考的力量探索宇宙的邊界,以思考的力量求解技術與人的關係,以思考的力量突破身體、年齡與性別的阻礙,用思考的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

人類不過是一根會思考的葦草,「葦草」脆弱與渺小,但卻因思考而高貴,人類用思考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一代人站在另一代人的肩膀上,繼續向未知探求,以思考進化時代。

面對這樣一個時代,用專業致敬專業,用更先進的生產力工具陪伴每一個大師,這也是過去三十年間ThinkPad時時刻刻在做的事。

三十年間,與2億thinker們的共同成長,ThinkPad所描摹出了一個與時代共進化的思考圖譜,見證與記錄著人類突破自我,迎難而上的時代精神。

ThinkPad的故事不是一種簡單的「工具疊代」,而是「大師思考」與「技術創新」在不同時空之下的奔赴交融。

在今年ThinkPad的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全新工程師系列ThinkPad T14p、高性能移動圖形工作站ThinkPad P16 2023、新一代商務旗艦ThinkPad X1 Carbon 2023等多款創新之作正式亮相。2023 T系列與P系列新品,以性能、算力、存儲、冗餘的突破和領先,成就專業領域大師的卓越。全新進化的ThinkPad X1系列,以AI、交互、結構、互聯的領先,讓商業領袖精英盡享創新科技帶來的極致體驗。

強勁與可靠是專業大師們的核心需求。最具突破性的全新ThinkPad T14p採用第13代英特爾酷睿H45標壓處理器,搭配光追獨立顯卡,在運算性能上實現58%突破,渲染性能較上一代提升70%,尤其在AI領域的本地算力方面,更是實現了效率翻倍突破。

ThinkPad T14p還支持英特爾vProEssentials平台,英特爾vPro Essentials 平台是基於英特爾第13代酷睿處理器的商用電腦平台,專為靈活商務打造。開機即啟動的硬體級安全防護可以保障企業核心業務資產,同時幫助IT進行遠程維護,高效管理硬體資產。此外,獨有的英特爾Wi-Fi 6E (Gig+)技術,比Wi-Fi 5網絡速度提示3倍,搭配英特爾ICPS,可以減少視頻會議66%的網絡延遲。

面向專業領域中的設計者們,全新一代ThinkPad P16 2023搭配第13代英特爾酷睿i9 HX 55W處理器,配合頂級專業圖形顯卡,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80%。而面向商務領袖的ThinkPad X1系列則採用鍵盤對流技術,實現輕薄機身的溫度相比上代下降15%,鍵盤溫度下降20%;更憑藉聯想自研的鍵盤軟著陸技術,實現鍵盤鍵程體感增加25%。此外ThinkPad X1 Carbon2023是獲得英特爾Evo平台認證的超能輕薄筆記本,並非每台筆記本電腦都可以通過英特爾Evo平台認證,ThinkPad X1 Carbon2023通過了嚴格的質量標準和數千次實際測試,代表著超強性能、超極智能。英特爾Evo標上面是專屬的服務二維碼, 支持全球聯保,可獲取7*24小時線上服務及1年內不限次數全國上門服務。

與那些thinker們一樣,ThinkPad從未固步自封,始終思考著如何擁有先人一步的創新技術,如何成就匠心的品質,如何讓體驗被更多人認可。

思考無論快慢,不分大小,思考屬於大師,也屬於每一個普通人。我們這個時代,從來不缺大師。當一個人學會專注思考,學會對抗庸常,努力向前一步,他就戰勝了自己,就能獲得思考的力量,成為主宰自我的大師。

思考是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血脈中的精神, 思考也是人類最本質的精神:時代造就大師,但每一個更好的時代是由千千萬萬的普通人所創造的。從這一點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大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5c77a9b62f8bec7b942ab68cb0aaa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