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強國目標背後,航線MRO產業正蓬勃發展

2023-03-02     看航空

原標題:民航強國目標背後,航線MRO產業正蓬勃發展

隨著疫情的結束,我國民航業正在加速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發展 的進程。

根據《中國商飛公司市場預測年報2021-2040》,未來20年,中國航空市場將接收50座級以上客機9084架,價值約1.4萬億美元。到2040年,中國的機隊規模將達到9957架,占全球客機機隊比例約22%,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航空市場。

龐大的機隊體量意味著相關產業鏈的壯大:未來20年,我國將會產生3900億美元的民航維修和工程服務需求。這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會,需要塑造龐大的產業鏈,並催生創新的科技手段。

第27屆民航飛機航線維修暨航材維修互援年會現場。

近期,在第27屆民航飛機航線維修暨航材互援年會上,我們發現了一些航空維修領域的新亮點。

3月1日到2日,第27屆民航飛機航線維修暨航材維修互援年會集中討論MRO新技術運用、航材互援機制的執行以及民機運維能力的提升等業內關注熱點。

年會由上海市航空學會、中共成都市雙流區委、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航空學會支持、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市雙流航空經濟區管理委員會、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和上海廣堯商務諮詢有限公司承辦。

新技術提升維修效率

數字化以及新的 通信技術正在加速提升航線維護的效率。

以AR/MR(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技術為例,目前全球多家主流的航空製造 商和MRO企業,如 波音、空客、漢莎技術、賽峰等公司都正在發展這一領域的 技術:通過高速5G信息網絡和AR/MR技術,提升一線維修工程師的工作效率和精準度,解決後端技術支援工程師無法以最快速度抵達故障現場等問題。

交互式3D接線纜技術。

這一技術能夠讓一線工程師在維修的同時訪問維修信息和指令,並且有助於開展異地培訓。

新區域發展亮點

對於樞紐機場來說,國際化程度極高的航材領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未來,這也將是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新增長亮點。

作為全國最大的航空樞紐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目前有88家航司入場,即將啟動國際航線。

基於未來大興機場客貨運並行的發展路線, 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及其周邊的自貿區和保稅區已經於2020年全面啟動建設,未來,將在投資、貿易、資金、人員和數據等方面全面突破,借力航線經濟,打造航材、生鮮、藥品、晶片等特色產業,並梳理航線需求,打造航司維修生態鏈。

而另一端,成都雙流機場作為我國西南部重要的航空樞紐,正在打造成都國際空港經濟區。目前已經落戶園區的企業包括空客、商飛、順豐等公司。

中歐再攜手,空客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落戶成都

在空客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落戶成都之前,2013年,商飛已經著手在成都建立了國產民機大飛機示範產業園,重點打造四中心一基地(運營中心、培訓中心、研發創新中心、備份中心以及國產大飛機維修基地)。

作為ARJ21的啟動用戶、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ARJ21客機運營商,成都航空即以雙流機場為主運營基地,商飛的這一選擇是自然而然。而今,隨著C919即將正式進入商業運行,未來成都將與上海形成東西聯動的國產飛機維修協同發展格局。

在2023年1月6日召開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我國今年民航發展總目標:中國民航今年將力爭總體恢復至疫情前75%左右的水平,實現行業整體盈虧平衡。長期來看,到2025年我國民航業將有望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雖然疫情的影響並不會即刻消失,但未來,放隨著旅行需求的持續增長、政策的適時調整以及民航產業的協同改進,我國航線MRO市場的增長速度依然會超出全球評價水準,潛力巨大。

排版:藍風

策劃 | 文案:鍾飛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早讀 | 機艙門被凍住將成為「新常態」,氣候變化下的民航業正負重創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596a9f837d8b8c1650ebcfc09d8ab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