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大的智慧:修心

2023-12-18     富書

原標題:人到中年最大的智慧:修心

作者:綠蘿(富書作者)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最難控制的是什麼?」

高贊回答說:「人最難控制的,是自己的心。」

人生在世,一世修心。

身處繁華都市,修煉好自己的心境,實屬不易。

正如楊絳曾在《走到人生邊上》一書里所寫:「人生實苦,終其一生,我們都要走在自我修行的道路上,完善吾心。」

人生,是一場立身行己的修行。

修好這顆心,才能在漫長的歲月里,坦然面對所有的不確定性。

有事心不亂

人生過半,我們閱盡人間百態,大抵能夠淡定從容。

但總有一些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會讓我們亂了心緒。

白岩松曾經說過:

「我們總覺得生活很累,其實並非生活苛待我們,而是我們的心境太容易被外物所擾,情緒太容易被外事左右。」

生活和工作中總會被有些事困擾,如何才能做到置身事外,不受這些外事影響,才是真正的本事。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棋技非常高超的棋手,下棋從沒輸過。

一天,他在棋館裡指導學生下棋。

有位客人舉著一盤棋過來問他:「你看這盤棋有多少枚棋子?」

棋手看了一眼棋局,那是一盤已經下完的棋,根本無法確定是多少枚。

他回答道:「圍棋總共361枚棋子,應該就是361枚!」

誰料那個客人從兜里掏出一枚棋子說道:「你錯了,是360枚,大家都說你厲害,我看也不過如此。」

周圍的人都看不下去了,指責那位客人是沒事找事。

但棋手淡定地說:「看來是我水平有限,以後我會勤加練習。」

客人走了以後,其他人都問棋手,對此事為什麼不作解釋?

棋手說:「明知道他是來找茬的,又何必在意他會讓自己亂心,影響心情呢?」

人生在世,不可能萬事順遂。

而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在於,遇到事情時的心態,有些人遇事則亂,有些人遇事則不亂。

要想做到遇事心不亂,學會以下幾點就掌握了修心的法門。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認知,一個人的認知有多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有多強。

其次,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寵辱不驚,才是處世之道。

人到中年,經歷得越多,看得越透,心態越穩。

古語有言:「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則百節皆亂。」

管理好心情,萬事皆安,如果心情無法安定,萬事皆亂。

世間瑣事諸多,只有你內心安定,才能更好地應對外界的風雲變幻。

無事心不空

有人感慨地說,生活就是一天24小時的開始和結束,日子也是一天又一天的輪迴。

確實,人生就是這樣,在日出日落中循環往復。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生活,而是無聊。」

但日子過得如何,全在自己的選擇。

心不無聊,生活再無趣,依舊能把日子過好。

自古以來,但凡學有所成者,大多都能在艱難的處境中,磨鍊自己,方能有所作為。

曾國藩年少時不懂處世之道,屢次被免職。

在湘軍建成之後,因為說話太沖,屢屢頂撞皇帝,被咸豐趕回老家,賦閒在家。

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開始潛心讀書,研讀莊子。

後來得到重用時,他深得莊子的精髓,變得謙遜平和、張弛有度,成為名家典範。

作家蔡瀾曾說:「如何才能充實?多看書,多旅行,多觀察別人是怎麼活下去的,多學一點你想學的東西,就會感到充實。」

內心豐盈了,外事外物就看淡了。

心不空,才能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擁有有趣的靈魂和豐富多彩的內心。

前段時間,爆火的電視劇《狂飆》捧紅了一眾明星,其中張頌文家喻戶曉。

他所飾演的高啟強,從一個賣魚的小販成為黑幫老大,角色跨度非常大。

他卻憑藉紮實的演技征服了所有觀眾的心。

然而在之前,他一度無戲可拍,三年多的時間,被劇組拒絕800多次,遭受無數次打擊。

但他並沒有氣餒,依舊對表揚充滿熱愛。

無戲拍的時候,他每天堅持練習發聲、看書、看話劇;偶爾逛菜市場與小攤販聊天,揣摩各種人物角色。

二十年來,他的角色大部分都是配角,但每一個角色,他都用心演繹。

這才有了《狂飆》里的賣魚小販高啟強的精彩表演。

無論是被媒體大肆宣傳那些曾經「艱苦」蟄伏的日子;還是如今《狂飆》大火後,被流量追逐的日子。

張頌文似乎永遠都寵辱不驚,專注地走在表演的道路上。

人到中年,不肆意揮霍,也不孤獨倦怠,才能在平淡的歲月中自給自足。

懂得在生活的錘鍊中豐富心靈,托舉起自己的不凡人生。

人生路上,堅定夢想,同時走穩選擇的路,內心不空,夢想自會揮手相迎。

小事心不慢

心不慢,就是無論事情多小,都要認真去對待。

著名小說家狄更斯曾經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成為一個像您這樣的寫作天才?」

他的回答是:「天才,就是注重細節的人。」

「京瓷」的創始人稻盛和夫曾經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當年他做研究員的時候,研究結果一度陷入了僵局,實驗數據總是不理想。

一日,他看見一位前輩在仔細地清洗實驗用的石塊。

最初,他對前輩的行為不甚理解,認為石塊有什麼好洗的。

但經過多次仔細觀察,他發現石塊缺損處,會粘附上一些其他粉末。

新型陶瓷的材質特別細膩,粘附在罐磨機中的粉末就會成為「雜質」,阻礙原材料的精確混合。

這位前輩清洗之前,總是把石塊上的粉末先刮掉,然後再用刷子仔細地刷洗。

刷完後,他還把石塊擦得乾淨光滑。

而稻盛和夫當時認為清洗石塊是雜事,與研髮結果沒有任何關係,所以清洗的過程很是隨意。

因為清洗過程不徹底,導致雜質混入,測試結果總是不穩定。

經此一事後,稻盛和夫先生開始仔細地清洗實驗物品,終於在實驗數據上有了新的突破。

自此,稻盛和夫把「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作為了自己的座右銘。

一位哲人曾說:「細節的成功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

那些願意花心思在細節上的人,會把小事做到極致,從而成就大事。

細節無高度,但無數細節的疊加,可以累積成為人生高度。

你對細節有什麼態度,便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所有的成功,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

耐得住寂寞,才能把小事做精;經得起打磨,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大事心不畏

聽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沒有100%的順遂,既然彼此都是過客,那就以淡泊寧靜之心,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雲變幻的人間。」

只有看透繁華,才能坦然面對;只有平靜淡定,才能從容走遠。

大事心不畏,就是無論面前是什麼樣的困難,你都要克服恐懼,不畏艱險。

人這一生要走的道路,其實只有兩條:一條是你必須走,一條是你選擇想走。

必須走的路堅持走下去,才有機會把你選擇的路走好。

第一條路叫不畏將來,第二條路叫不枉此生。

過不去的是磨難,過去的是重生。

想當年王陽明一身才華,久經沙場,卻多次被流放。

不畏人心險惡,不畏前途渺茫,只身前往龍口道場,在惡劣的環境中悟出「修心」之道。

「戊戌六君子」中的譚嗣同面對敵人的屠刀,一腔熱血毫不畏懼。

留下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言壯語,終成千古名句。

大事心不畏,方可成大事;人生心不畏,方可頂天立地。

要知道,唯有做到大事心不畏,才能勇敢邁開腳步,找到新的方向。

然後,奮力打拚,期待命運的答覆。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總是起伏跌宕,失意時,靜待時機;得意時,謙和有禮。浮生聚散,又何必在意一時的得失。」

世事難料,跌入低谷,任誰都很難接受。

但若因為一時的打擊,就心懷恐懼,很多機會也會因此擦肩而過。

與其痛苦和害怕,不如放下負擔,熬過狼狽,迎接好運的到來。

真正的強者,都經歷了千錘百鍊,讓自己成鐵成鋼,百折不撓。

任他疾風驟雨,依舊笑看風雲。

周國平說:「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但可以支配自己對命運的態度,平靜地承受落在自己頭上不可避免的遭遇。」

人在低谷,不僅考驗我們的勇氣和毅力,更考驗我們的內心。

一個人如果擁有強大的內心,學會自我療愈,便能抵禦生活中的一切風雨。

人生就是如此,遇事修性,遇人修心。

若那顆心能安定地度過一生,此生便無憾。

願我們都能修煉好心態,在漫長的歲月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作者簡介:綠蘿,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55f590fb6e7bedfdfc7cac4ca90de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