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基層理論宣講要「實打實」

2023-12-15   宣講家網

原標題:時評:基層理論宣講要「實打實」

學習推廣「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是深入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我們密切聯繫群眾、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實打實,才能入腦入心。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這一好制度、好作風、好傳統,在「實」上下深功,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清楚、講明白,不斷推動理論宣講向深處實處發展,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12月6日拍攝的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紅水河景色(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楊楹 攝

形式要實,讓宣講形象生動。越是深入基層一線、越是接近群眾,理論宣講就越要講究方式方法。開大會、讀報告的「填鴨式」灌輸、「空對空」說教,表面看似動作不少、如火如荼,實則只是原地空轉,群眾壓根「不買帳」,甚至還會反感排斥。為政貴在行,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基層有基層的情況,群眾有群眾的生活。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就要貼緊、貼實基層特點和群眾需求,避免為了宣講而宣講,最終騖於虛聲、捨本逐末。一方面,要堅持便民原則,充分考慮群眾的生產生活習慣,合理安排宣講時間,適時把固定場所延伸到田間地頭、廣場庭院,開闢群眾「愛看愛逛」的新媒體平台,讓宣講課堂「動起來」。另一方面,要善於用群眾視角思考,用群眾語言講解,真正把書面上的「大道理」轉化為有煙火氣息的「小故事」,講出「百姓味道」,切實讓基層理論宣講就像鄰里之間聊家常一樣輕鬆方便。

內容要實,讓宣講直抵人心。基層理論宣講如果脫離實際、忽略群眾需求,那就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只會變成宣講者的「孤芳自賞」。因此,實現黨的創新理論聲聲入心,就要讓宣講「下接地氣」,避免成為高不可攀的「象牙塔」。要始終堅持講「正確的話」,持續加強自身理論武裝,深入挖掘黨的思想理論的精神內涵,理清邏輯關係,確保講話內容「有根有據」,特別是在原則性立場上要避免「我認為」「應該是」等主觀性話語,誤導群眾觀點。要堅持宣講對象關心什麼、需要什麼,就講什麼、學什麼的原則,深入開展基層調研,準確掌握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找准理論宣講的切入點、著力點、結合點,確保群眾坐得下、聽得進、有收穫。要充分發揮百姓宣講員互動性強、代入感好的鮮明優勢,廣泛發動身邊好人、先進典型等加入宣講隊伍,通過上台分享感人故事、切身體會,實現理論宣講大眾化、通俗化。

成效要實,讓宣講見行見效。形式和內容是載體,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才是基層宣講的根本目的,並且關鍵要看理論是否被群眾所喜愛、所認同,是否成為我們轉變作風、改進工作、增進民生福祉的有效支撐。因此,基層理論宣講就要始終把更好地為民服務、凝聚民心作為落腳點,通過「看變化」「話發展」等系列宣講,真正讓群眾從內心深處理解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激發群眾主動性和創造力,共同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要堅持開門抓評估,把基層理論宣講的「評估權」交給群眾,完善群眾反饋機制,虛心聽取群眾意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主動接受群眾評判,確保久久為功、常態長效。要注重理論宣講與基層調研的有效結合起來,在宣講中當好「情報收集員」,打開群眾「心門」,傾聽民情民意,從而不斷優化政策執行流程,確保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運用於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讓黨的惠民政策在基層得到更好地落地實施。

作者:馬英偉 中共北京市懷柔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