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歸途》12個細節解讀,輪盤賭小把戲,叛軍害怕攝像機

2022-10-07     隨心自在

原標題:《萬里歸途》12個細節解讀,輪盤賭小把戲,叛軍害怕攝像機

《萬里歸途》公開後,一般評價為「真實」。 也就是說,可能是因為寫實,不像動作電影那樣合乎邏輯。 此外,由於劇情涉及國際法和外交常識,一些觀眾對電影細節的理解出現偏差。

本文有權從《萬里歸途》劇中找出12個值得關注的細節,進行詳細解讀,以供參考。

一.宗大偉與成朗矛盾的原因

領保中心的宗大偉和成朗本來負責信使的任務,把外交部的文件送到努美阿機場後馬上同機返回,但兩人給同胞讓座,自己和撤退大部隊一起去了。

到底是宗偉的妻子要生孩子,還是流產後的第二個孩子,兩人關係還很緊張,他想趕緊回去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駐努美阿大使館部署撤離海外移民任務時人手不夠,需要懂阿語有經驗的人幫忙。 如果放在過去,宗大偉會馬上舉手報名的吧。 他不僅有經驗,而且是部里的先進個人,所以這個榮譽稱號不僅是獎勵,更是激勵。 你誰也不去。

宗大偉內心不想去。 有孩子的爸爸會理解那種心情的吧。 就在這個時候,年輕的成朗主動提出申請,宗大偉一下子就閃了。

成朗年輕沒有經驗,還不會阿語。 在這種情況下他主動報名,等於當眾給宗大偉丟臉,讓他有點退縮。 畢竟他們倆這次是搭夥出行的,而且成朗只是七級隨員,按軍銜比一等秘書宗大偉差三級。 小兵衝鋒陷陣不是我們的傳統。 回到房間的話,你會把宗大偉的臉放在哪裡?

相比之下,宗大偉想去卻心亂如麻,覺得有點被逼到梁山去了,沒有矛盾很奇怪。

二.學阿語的人

章寧嘲笑宗大偉多年的痛苦和疲憊是因為他在學習阿語。

如果你想去天堂,學習阿拉伯語吧。 去杜拜和多哈很帥。

想去地獄的話,學習阿拉伯語吧。 可以在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葉門、蘇丹、索馬利亞、利比亞等地積累戰地招生經驗。

三.第一個「面具人」

宗大偉懟章寧說:「長期戴口罩,真的成了你的臉。」 都說這個故事的原始出處是魯迅先生,但也有人考證說魯迅沒有說。 (這種事情在網上很常見) )無論如何,口罩戴得太久了,就會長到臉上,還想剝掉。 除非是被劃傷磨破了骨頭。

「長戴口罩,真的成了你的臉」,在電影里出現了三次,這是第一次。 宗大偉懟章寧說,章寧看起來很敬業,多年來一直在非洲奮鬥,帶著妻子,收養了當地的孤兒。 但是,敬業這個口罩的背後,他不是想接參贊嚴行舟的班嗎?

章寧生氣了,不能說他不想接班。 他認為宗大偉誤解了他。 章寧其實也很愛這個第二故鄉,後來的劇本也出現了。

四.討厭的外交官

宗偉為了給成千上萬的同胞出境許可,不惜一切手段對付一絲不苟的邊境官員。 也有人認為,就像張譯不好、不善言辭的人一樣,應該讓他沉淪。

這就是空談。 宗大偉本來就不是一個不善言辭的角色。 只是,沒辦法,只能笑著和邊境官打交道,他和邊境官都知道。 在那種情況下,宗大偉不能打人吧。

同樣,邊疆官員也非常心煩意亂。 宗大偉是外交官,持有外交護照。 即使邊疆官員給他添麻煩,他也不能尊敬宗大偉,粗暴對待他,所以他說宗大偉是個「討厭的外交官」。

五.努美阿司機爺爺

宗偉臨時救人隊有一位當地的爺爺,他善良慈愛,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但遺憾的是死於非命。

這位爺爺應該有原型。 當時寧波華豐建築公司的936人被困在利比亞某城市。 他們在避難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 好在在一個路過的村子裡遇到了莊家(大概是部落首領之類的),這個莊家對中國工人很熱情,不僅安排飯菜,還找來了十輛卡車,把一千多工人帶到了班加西。

我想這位司機爺爺的原型是利比亞某個部落的領袖。

六.華興公司

《萬里歸途》獲救的125名同胞主要是華興公司的人,章寧的妻子白嫿也是該公司的,這家公司的原型據說是華為,據說是中國建築。

實際上,華興公司的原型應該是前面提到的華豐公司。 他們當時被搶劫了好幾次。 撤離期間,936人走了150公里的路,穿過沙漠,三天後到達班加西港,在那裡與大使館會合。

據悉,華豐公司在利比亞損失太大,資金流動不暢,公司運營困難,幾年後宣布破產。

七.星光閃耀

宗大偉、成朗和司機爺爺一起開車去找華興公司的白嫿等時,響起了熟悉的旋律,電影院有人馬上說《水手》。 當然,實際上是《星星點燈》,這兩首歌的前奏很相似,確實很容易混淆。

觀眾說《星星點燈》這首歌是《萬里歸途》最輕鬆的時刻,也有觀眾說這是讓人落淚的時刻。

其實鄭智化創作《星星點燈》是一種內在的表達,但從歌詞的字面上看很適合《萬里歸途》,開車馳騁沙漠也是一首很合適的歌。

八.不應該說

在決定是否向華興公司員工透露真相的問題上,宗大偉和成朗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宗偉認為最好不要說實話。 成朗覺得應該告訴他們真相,目的地可能只是個洞。

從現實來看,宗大偉的選擇當然是正確的。 穿越沙漠需要信念和團結,所以人心散了,隊伍就很難帶走。 不管結果如何,先落實方案,再盡人事聽天命。

以成朗的打法,球隊中途發生爭論甚至分裂,只是增加煩惱增加內耗,人心散了,反而變得危險。

九.第二個口罩

成朗用宗大偉的話諷刺宗大偉說:「長戴口罩,真成了你的臉。」表面上的意思似乎意味著宗大偉在說謊。 意思大概是「優秀員工」是宗大偉的口罩,他真的覺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優秀。

當然,成朗的話實際上沒有道理。 宗大偉在這件事上的選擇是有經驗的表現,與是否是優秀員工無關,成朗顯然是個不搭調的詞。

十、兩次俄羅斯輪盤賭

叛軍首領穆夫塔和宗大偉玩了兩次俄羅斯輪盤遊戲,第一次,宗大偉慫,沒有敢立刻玩,猶豫之中導致當地司機老大爺被殺,老大爺故意拿槍指向穆夫塔,其實也是為了救宗大偉他們,他認為,為了他不值得讓宗大偉他們冒生命危險。

宗大偉第一次不敢玩俄羅斯輪盤賭很正常,他是外交官,平時上班的時候接觸的都是文明人,就算接觸軍隊也多是政府軍,哪有叛軍這麼野的,再說了,要是年輕氣盛沒準兒他就玩了,可他已經是有家有舍有老婆孩子的中年男人,誰願意跟這個命不值錢的外國叛軍玩命。

還有一個原因,宗大偉是在叛軍基地,他贏了也跑不出去,輸了也白死,穆夫塔直接把他埋在沙漠裡,到時候宗大偉的結局就是失蹤,這上哪兒說理去。

開個玩笑,當時王迅飾演的劉明輝不是在現場嗎?讓他上啊,這小子曾經在槍里裝了五顆子彈都沒輸。

第二次則不同了,那是在努米亞和圖利斯的國境線上,對面圖利斯那邊已經過去了很多人,人多壯膽不說,關鍵是就算是死了,也有人作證宗大偉是為了營救同胞犧牲的。

十一、第三張面具

網上有一個爭論,宗大偉在俄羅斯輪盤賭第六槍之前是否知道槍里沒子彈。

按照劇情,他應該是知道的,因為穆夫塔第五槍沒響,證明他已經贏了,但在已經贏了的情況下,穆夫塔卻突然改口不讓宗大偉開第六槍。

在那一瞬間,以宗大偉的反應能力和經驗,他應該能判斷出槍里極有可能沒子彈,他搶在穆夫塔話說完之前就扣動扳機,就是要讓穆夫塔出醜。

宗大偉對著穆夫塔說了片中第三次:「面具戴久了,真成你臉了」,這話表面上看當然是穆夫塔的裝扮,他確實有一張面具戴在臉上。

內涵意思也很明顯,穆夫塔的俄羅斯輪盤賭就是一個小把戲,忽悠人用的,他是用這種手段給他的手下灌輸一種「神庇佑他」的思想,這套把戲在兩千多年前陳先生和吳先生就玩過,後來洪先生和楊先生還因為這種把戲玩過火了導致大開殺戒。

所以,當穆夫塔的手下看到槍里沒子彈時,那心情簡直了,活活被忽悠了這是,別人忽悠錢,穆夫塔這是忽悠命啊。

十二、穆夫塔不敢殺宗大偉

為什麼面對攝像機和手機攝像頭,穆夫塔就害怕了,乖乖放宗大偉離開。

在第一次玩輪盤賭那個地方,穆夫塔是敢殺宗大偉的,殺了之後往沙漠一埋然後死不認帳,誰拿他也沒辦法。

但是,在努米亞和圖利斯邊境可不行。當時穆夫塔叛軍已經占領了首都,從叛軍變成了政府軍,下一步他們要成為合法政權就必須得到國際上的承認,而宗大偉所在的國家又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的「上三常」,得罪不起,到時候有啥事一個否決票就夠你受的。

一旦穆夫塔殺害持有外交護照外交官的視頻被上傳到網上,穆夫塔就等著國際制裁吧,到時候他還是叛軍,沒有合法性,這仗就白打了。

綜上,《萬里歸途》是按照真實撤僑事件改編而來,在敘事上比較追求真實和細緻,該有的細節一定要照顧到,在觀感上可能不如戰爭片那樣過癮,但在真實感上卻是天花板一樣的存在,值得觀眾細細品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3190b0e9e888909693b130384ea5d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