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四下基層」工作制度提出35周年,中央多次強調,要把「四下基層」作為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國之大者,在乎民也。「四下基層」,下的是基層,抵達的是民心。35年來,「四下基層」得到長期堅持並不斷發揚光大,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刻領會「四下基層」中蘊含的「人民至上」的真理智慧,厚植為民情懷、挺起擔當脊樑、邁穩實幹步伐。
政策宣傳下基層,以「家常話」講活「大道理」,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四下基層」的重大任務,旨在把黨的政策主張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理論宣傳要始終保持人民情懷,把準時代脈搏、把握社會需求、傾聽群眾呼聲,深入淺出、釋疑解惑,把「書面語」變成「家常話」,拿「身邊事」解讀「大政策」,用通俗易懂、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和樸實生動的案例讓黨的創新理論、方針政策有聲有色、原汁原味、潤物無聲地傳遞給老百姓,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願意做,既讓群眾加深對各項政策的理解,更讓群眾衷心擁護、自覺踐行黨的正確主張,讓黨的決策在基層生根發芽。
調查研究下基層,以「察實情」促進「准施策」,將群眾的呼聲轉化為政策的哨聲。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重要載體,只有眼睛向下、腳步向下,直奔現場、直插基層,了解群眾呼聲、掌握真實情況、彙集民意民智,「把好脈」「真調研」「開良方」,做到問政於基層、問需於百姓、問計於人民,才能「對症下藥」「精準施策」。廣大黨員幹部要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邁開步子、俯下身子,收集第一手資料、傾聽第一線聲音,確保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事事有迴音」、群眾提出的合理訴求「件件有落實」。
信訪接待下基層,讓「民有所呼」變為「政有所應」,以真情實感答好「一線聽民聲」的考題。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樑,是直接了解民情、體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信訪接待下基層,能夠讓領導幹部在一線傾聽群眾呼聲,與群眾「零距離」交流互動,矛盾在什麼地方,工作觸角就延伸到什麼地方。廣大黨員幹部要樹牢「人民至上」的服務理念,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多措並舉暢通群眾意見建議和矛盾糾紛的反映渠道,紮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完善黨員幹部包案督訪、下訪接訪等制度,堅持把信訪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以實際行動回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
現場辦公下基層,化「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在重心向下中破難題、提效力。「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基層工作錯綜複雜,千頭萬緒,若是不到現場不直接聯繫群眾,只是隔著「玻璃門」辦公,必然是紙上談兵,辦事效率就會大打折扣。黨員幹部要帶著使命任務、帶著措施辦法,走出「機關會場」,奔向「基層現場」,查看堵點卡點問題,想出協調解決辦法,不「擺架子」「走過場」,對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要做到「馬上辦到」,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狠抓不放、一抓到底,真正把問題解決在一線、工作落實在一線。
作者單位:王坤 府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1020e784aad2bc4b1db8c0614dbda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