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檔4個月的《少年的你》,其實還能更好

2019-10-28     殺姐電影

​一轉眼,今年暑期檔的撤檔三劍客,已經上了兩部。

相較於還原淞滬會戰的《八佰》,同樣從學生視角切入的《小小的願望》和《少年的你》,明顯更具可比性。

不過,同樣回爐再造,在剪輯房裡艱辛受刑,後者顯然擁有更好的質地。

如果說《少年的你》在校園霸凌問題上,完成了突破性的表達,那《小小的願望》只不過是一個笑話。

因為這部照抄韓版的性喜劇,甚至都談不了性。

那同樣是撤檔調整,《少年的你》憑啥具備這麼好的質地?




殺姐找到了三個關鍵詞。

01

周冬雨的臉

《少年的你》絕對是殺姐今年看過,特寫最多的一部電影。

全片下來幾乎沒有什麼遠景鏡頭,幾乎就是一段近景戲,然後立馬切換到周冬雨的臉上。




但你並不會感覺,這是部販賣顏值的偶像片。

因為它的側重點,是情緒。

說個最明顯的例子。

在陳念被警察叫去問話後,去食堂排隊的那場戲。




班上的「三人幫」突然跑過來,說要給她拍照。

陳念一開始不斷回絕、故作鎮定。

但在快門按下的那個瞬間,她忽然側過臉去,緊閉雙眼。

而這,剛好與胡小蝶被霸凌時的反應如出一轍。

所有人都能看出,陳念這時害怕了。

我知道,這會兒有人一定在想:

這有什麼厲害的,體現人物緊張和恐懼的拍法太多了,可以弄幾個肢體特寫,具象一下內心活動,甚至直接用旁白念出來,也不是不行。

但我們需要關注的是,陳念這個人物是堅強的,是有信念的,而且她在後來是會反擊的。

因此,這個恐懼的念頭只能一閃而過。




這裡讓陳念的表情,與胡小蝶形成互文,我認為才是最直觀,也最高效的表現形式。

還有開頭學生特寫的快速剪輯。

陳念的情緒通過對比,一下子就展現出來了。





這也是我近年來,看過最抓人的片段之一。

你可以認為這樣拍不高級,但在校園霸凌題材的範疇里,臉部特寫確實能讓觀眾快速走進角色,感受所有細微的情緒變化。

當然了,這也建立在《七月與安生》,周冬雨和曾國祥導演充分磨合的基礎上。

02

尹昉的眼

殺姐沒看過《藍色骨頭》。

在此之前,尹昉給我的印象,一直是個不太出眾的功能性配角。

甚至可以說,他的角色大都是設定簡單的工具人。




但曾國祥找到了尹昉的亮點:

眼睛。




影片中的鄭易(尹昉 飾)是個小警察,但並不普通。

鄭易正義諧音,這個角色也代表著全片唯一完全的正義。

面對被霸凌的陳念,鄭易是正義的。

因為自始至終,他都竭盡全力的在拯救這個少女。

面對犯錯的陳念,鄭易也是正義的。

因為他知道,「走出去」會給陳念的人生,蒙上怎樣的陰影。

鄭易在影片中的對白很少,許多潛台詞的呈現,靠的都是眼睛。

就像在得知胡小蝶的真正死因後,他對陳念的擔心和同情;

就像在與陳念溝通時,那無能為力的落寞。




與此同時,鄭易的眼睛也幫助劇情,完成了一種表意——

就算他發現了被霸凌的弱者,

看穿了霸凌者的獸性,

洞悉了陳念和小北的全部計劃,

但這雙眼睛,除了觀察和精神上的體恤,其實什麼都做不了。(請暫時拋開那違和的結局)

03

易烊千璽的淚

許多姐姐粉一開始都沒認出,這個滿臉血漬的小混混就是易烊千璽。




劉北山(易烊千璽 飾)這個人物的質地,是非常實的。

他油頭垢面、一身傷疤,即使人設男友力爆棚,但把陌生的女孩領回家,還是壓抑不住躁動的荷爾蒙。




整部電影下來,劉北山一共哭過三次。

一次是陳念問他疼不疼,

一次是他幫陳念剃寸頭,

一次是兩人在監獄相見。




這個小混混的眼淚,代表著兩人關係的轉變和遞進。

同時也標誌著,反抗校園霸凌的行為從開始到極端,最後走向失敗。

殺姐相信,《少年的你》本可以更絕望。

高考時的陳念,受到了案件的影響,最終發揮失常。

即使在警局控訴了所有人,也完成不了保護世界的夢想。

最終做出重大犧牲的劉北山,其實沒能拯救她。

因為高考和校園霸凌的雙重困境,是無法克服的。

只有陳念的死,才能讓這部電影,迸發出真正的力量。




整個慘案背後的元兇,到底是校方、家庭還是法制。

我想以這部電影主創的實力,絕對可以點得到。

或許是4個月的調整,阻攔了這一切。

讓一場竭盡全力的控訴,變成了歌功頌德的讚歌。




《少年的你》所有技法上的亮點,也就在這一刻泄了力。

它原本可以更好的。

不是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xC1Em4BMH2_cNUgXgu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