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狗是人類的好夥伴,能幫助人類從事搜救、導盲、捕獵等多種工作,但是在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狗始終是從野外的狼演化而來的動物,可能會有一些對人類不利的潛在因素,
糞便是食物經過消化後從身體排出的廢物,從小我們就受到教育應該敬而遠之,但是根據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生物學系教授Rob Dunn的著作《細菌、真菌、節肢動物與人同居的奇妙自然史》指出,貓狗的糞便,可能會補足兒童腸道中的細菌,對身體有益。
此作品得到了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科普作家陳俊堯以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生物學組副研究員詹美玲的專文推薦。
Rob Dunn調查了北卡萊納州羅利市以及德罕市(Durham)40戶家庭是否有養狗。不同家庭之中細菌物種組成的差異。
下面是Rob Dunn的觀點摘要:
隨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都市化並遠離自然野外,狗和貓還可能提供另外一種新的益處,那就是我們與有益生物接觸的機會。
養寵家庭的貓狗通過不小心踩到了糞便,把出現於土壤中的細菌物種帶回了家中,這些細菌,人們(特別是兒童)不知不覺補償了我們平常沒有接觸到的細菌物種。
研究顯示:在家中養狗的人,通常得到過敏、濕疹、皮膚炎的機率都比較低,特別是那些從出生開始家裡就有養動物的小孩。
現在已經證實,缺乏某些腸道細菌的時候,會引起各種不同的健康問題,剖腹產下的嬰兒,因為通常無法獲得足夠細菌,而因此會特別受益於狗的陪伴。
同時,Rob Dunn表示動物糞便中的也有其他有害寄生蟲的風險,比如弓漿蟲、心絲蟲弓形蟲等,所以,應該如何平衡養寵物所帶來的好處以及代價,Rob Dunn也沒辦法給出什麼好的答案。乎完全取決於它帶來的是什麼生物,是細菌還是寄生蟲、而又是哪一種寄生蟲。正確解答是什麼,最終還是取決於我們住在哪裡,以及如何生活。
無論如何,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時常清潔家居,總是沒錯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他相關的研究:
美國心臟協會(AHA)的會刊《循環》(Circulation)的研究報告指出「我們的分析發現有隻狗真的是對任何死因都有保護作用。」
克萊默的團隊研究了70多年來在世界各地所進行的10項其它研究的380萬患者的數據。他們發現,所有死亡原因的風險都減少了24%,而因心血管問題而死亡的風險減少了31%。
她說:「有隻狗與身體活動增加、血壓下降和膽固醇狀況改善有關聯。」
看完了國外專家的觀點,我們也不妨回顧一下國內專家的觀點:
據鍾南山團隊的研究,農村小朋友的哮喘發病率,明顯比城市的小朋友低,他們歸結為,城市的小朋友生活環境太乾淨,未能接觸和適應更多的過敏源。而飼養寵物對小孩子的過敏有保護作用的,而且越早越好,孕期也可以飼養。
其實,拋開一切微生物與疾病的因果關係不說,養狗可以令人更健康長壽的最簡單直接也最令人信服的原因是——遛狗,遛狗通常要在戶外進行,這不僅對於狗是運動,對於人類本身也是有著鍛鍊身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