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曾經最繁華的地界兒!小時候常去……

2019-12-11     小眼兒看社會

  「一進彰儀門,銀子碰倒人」廣安門,北京人嘴裡的彰義門。它曾是外城最繁華的地方。也是南方各省進出京城的必經之路。

  這裡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當時只修建了城門樓。明嘉靖四十二年才補建了瓮城。它是外城唯一向西開的門,與廣渠門相對。

  舊時,廣安門前熱鬧非凡。各種商鋪林立於此,廟會、集市,醬油茶米麵、蔬菜魚肉,各色吃食,樣樣俱全。

  如今,從廣安門電影院、報國寺,到高新大廈、十四中、國家話劇院...這裡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

  今天,就讓我們繞著廣內和廣外來一場回憶之旅吧!

  遼燕角樓故址位於南線閣街,與廣安門內大街交匯處的東南側,有個白色大理石,門框樣式的雕塑。它就是遼燕角樓故址。

  在《京師坊巷志稿》記載這裡叫燕角,燕角名源燕角樓, 它原是遼代皇城南京子城東北角的角樓。

  估計您和我一樣,每次都是匆匆路過。不如,下次再經過時,停下腳步,好好欣賞一下!

  當然,除了這兒以外,廣安門這邊有名的古代建築還有天寧寺和法源寺、報國寺.....

  待明年法源寺丁香花開,讓我們一同去看看吧!報國寺在明末清初,報國寺就曾是京城最著名的書市,比琉璃廠書市還早許多年。這裡曾是當時文人墨客的雅游之地,留下了許多傳奇佳話。

  千年古剎報國寺,如今是以經營書籍、郵票、錢幣為主的文化市場。

  經過改造的報國寺古玩市場多了秩序,卻沒有了往日的熱鬧氛圍,走進去還真有些陌生。

  記得過去家裡有什麼要穿繩的,就得來這兒。雖說天緣、菜批也能編繩,但這不是更便宜嘛~

  玉器、古幣、小兒書......仔細瞧瞧,還真能淘換出點東西來。

  廣安門火車站

  廣安門站建立於20世紀初,原本是京張鐵路的一個車站。

  解放前,大部分進京貨物都要從廣安門站卸貨。1906年,豐臺至南口段通車,當時的廣安門站的客流量非常小,還辦理運貨任務。漸漸,車站旁就建起了糧棧。

  建國後,廣安門站停止客運,成為專門的貨運站。2009年10月開始,廣安門火車站及周邊庫房漸漸被拆除。

  (以上文字來源於網絡) 

  雙合盛啤酒廠,住在廣外的老街坊肯定記得北京第一家啤酒廠,雙合盛啤酒廠的舊址曾坐落在這裡,還有北京鋼廠、北京民用爐廠、第二工具機廠.....

  後來這些廠子大多都搬離了廣外,但職工宿舍都基本保留了下來,瓷,您是哪個廠子的?

  廣安門電影院

  雖說現在滿大街的電影院,但沒有一家能代替它在我心中的地位。

  廣安門電影開業於1955年,掰手指一算,到今年已有64個年頭了。過去附近的學校茲要是組織看電影,就準是上這兒來。

  前幾年,這裡整體裝修了一次,現在一進門還真有點煥然一新的感覺。記得過去冬天來這兒看電影,裹緊羽絨服,搓著手,才能堅持看完整部。

  它對面的錢櫃,您還有印象麼?上學那會,經常和幾個要好的同學一起湊錢,然後來這兒唱個通宵,那年的流行金曲,現在已經都不時髦了。

  那時候一起唱過歌的小夥伴,你們現在還好麼?

  菜百

2000年9月10日,菜市口百貨商場遷往新址。

  記得菜百還在菜市口路口那會,它還不是「黃金第一家」。除了逢年過節,真不像現在似的,天天人擠人。

  不知道您是不是和我一樣,想買黃金首飾的時候,還是愛上國華去,不為別的,人少,能好好挑。

  好倫哥

  比天緣先消失的是夾在它和麥當勞中間的好倫哥。

  您可別跟我說,您沒借著和同學一起補習的名義來過這兒。過去搞對象的小情侶也愛往這兒扎,仔細一瞅,原來是學校里的那一對。 

  您就說他們家雞翅好不好吃吧!現在回憶起來,不記得好倫哥什麼時候不在了,就記得門口改成一個賣炸雞柳的了,每次就買10塊錢的,吃著解解饞就行了。

  還有離它不遠的避風塘水吧、貓眼披薩,也是小編那一撥學生愛去的地兒。天緣從幼兒園開始,再到小學、中學、大學,小編的文具、衣服、鞋、包......幾乎都被天緣承包了。

  放學上哪啊?肯是天緣啊。在這裡不僅能看見各個學校的學生,有時,剛買完明星海報,一回頭就瞅見來買東西的班主任了

  您還記得過道里的鏡子和奧特曼麼?小編早些年的非主流照都是出自這裡,前幾天收拾東西的時候,還翻出了幾張在這兒照的大頭貼。

  那會兒來天緣還特喜歡跟老闆砍價,甭管價要的有多高,往死了里坎就對了。

  那會除了去天緣,也愛順便上菜批轉上一圈。但菜批的東西是真心比天緣的貴,尤其是那種掛著小帘子的店,小編到畢業也沒掀開進去過。

  如今,天緣關門了,曾經的白廣路過街橋也在建7號線之前被拆了。以前,每次過橋就愛走那大斜坡,有次下完雨,還站在橋上拍過彩虹。

  白廣路麥當勞

  哪個宣武孩子和這兒沒點故事!

  上學的時候去完天緣,就喜歡來這裡坐上一會,擺弄擺弄剛買的文具,和同學一起寫會作業了。後來上班了,就愛拿著筆記本來蹭網了。

  雖說旁邊的肯德基也開不少年了,但和麥當勞比起來,還是差點意思~

  牛街

  自己家門口說多了,怕有瓷會覺得我「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但您說說廣內廣外有多少好吃的。

  想買點牛羊肉真不用去遠地。您家門口肯定有一趟直達牛街的公交吧。

  還有那挨著回中的蘭馬拉麵,大家愛管它叫:「宣武之光」,回中的孩子對這裡再熟悉不過了吧!

  一碗面配上一個雞蛋,熱乎乎的吸溜進肚,這叫加餐,回家照樣能再吃兩碗飯。

廣安門中醫院

  住這邊的瓷,除了不缺解饞的館子。生病的時候上宣武醫院,廣安門的中醫院都挺方便。就是現在不像過去了,掛個號,就得排半天。就連去趟鶴年堂,都得排會兒了。

  濱河公園

  北起西便門,南至鴨子橋的濱河公園,早上來這裡還能看到遛鳥的大爺,和帶孩子來玩的大媽。

  小編家離這兒還有點距離,所以每次都過坐車路過,等有時間還真想去看看那裡的建城紀念柱和建都紀念闕。

  高新大廈、深圳大廈真進去過的沒幾個,但坐車路過,任誰都會瞅上它們幾眼。還有那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您喜歡的那部電視劇,可能就是從這裡出品的

  手帕口橋

小時候每次路過手帕口橋,看那匆匆而過的綠皮火車,別提多興奮了。趕上短的火車還覺得沒看過癮,下次再路過,就盼著這趟火車能長點。

  還有橋下那上、下坡,小時候坐自行車后座上覺得沒多難,換成自己往上坡騎的時候,才知道有多不容易。

  十四中

  忘了是哪年了,十四中搬到了華聯對面。

  不誇張的說,十四中在宣武人的心裡,堪比清華北大。過去,誰家還是要是能考上或是被保送到十四中的,不用敲鑼打鼓,沒一會兒整個胡同的人就都知道了。

  華聯商場

  已經不記得這些年,華聯裝修過多少次。現在又改名叫「越都薈」,樓下新開的生鮮超市是真不便宜。

  原來除了去華聯,就是去馬連道茶城那邊的家樂福,後來新建了個天虹,周末大採購的時候也多了個選擇。

  國家話劇院

  建在家門的國家話劇院,雖說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進去看上一場話劇,但每次提到它的時候,都覺得倍兒有面!

  這些年,廣內和廣外可以說是煥然一新。新建的地鐵7號線,方便了出行。周邊購物、娛樂更是一應俱全。

  再回那年住過的小院,發現一切都以物是人非,觸景總是有些傷情的。當我們在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的同時,也無比懷念過去的日子。

  在廣安門這裡,還有很多值得聊一聊的地方,我們改天再繼續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m2a9G4BMH2_cNUgW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