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評 | 老人花40萬在直播間買了堆塑料,誰該反思?

2024-10-20     北青網

近日,央視新聞的一則有關直播間賣「古董」騙局的報道,引發了輿論關注。

今年1月,河南新鄉警方接到轄區張女士報警,稱母親花40餘萬元在直播間買了幾百件假古董,自己再三勸解也不聽,還相信主播會用高價將這些寶貝贖回。警方接警後立即展開調查,發現該直播間編造離婚劇本吸引粉絲,以不願分割財產為由,請求粉絲將自己珍藏的寶物保管,等離婚手續辦完,會以數十倍的價格再買回來。每天主播都編造、訴說與妻子間的家庭矛盾,還安排專人在直播間發送彈幕,打造人設。嫌疑人供述,假文物都是批發市場便宜買來的。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老人花40餘萬買幾百件「文物」,結果竟然買了一堆塑料,對於這樣的奇葩詐騙,很多人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騙子的招數並不高明,如果不是老人家,這種「一眼假」的所謂「文物」,基本上不太可能會讓人上鉤。就算「中招」了,最多也是一兩次,不可能一直「執迷不悟」。不過,對於直播間賣「古董」騙局,不能只埋怨老人太好騙。

一者,由於信息獲取渠道有限、對新技術和新產品了解不足等原因,網絡閱歷相對欠缺的老人更容易成為不法商家的目標,本來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要做的不是埋怨,而是通過切實有效的方式提升其防騙反詐意識。

再者,直播間賣「古董」騙局受騙上當的也不完全都是老年人。經查,該犯罪團伙自2023年10月到2024年2月,累計涉案金額共計2000多萬元,受害人達到了幾百餘名。張女士母親花40餘萬買幾百件「文物」,估計是受害者中的「典型代表」,幾百餘名受害者里也不乏有其它年齡段的身影。

財帛動人心。在另一起類似的直播間賣「古董」騙局中,一位姓李的主播宣稱請人保管海外流失古董可獲巨額費用,就讓郭先生動了心,支付3888元拍下了一個花瓶,當收到了這件工藝極其的劣質所謂古董花瓶後,他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方面,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加強對公眾尤其是老年人的宣傳教育,提高防範意識和辨別能力,避免被無良主播的虛假宣傳所蒙蔽。另一方面,直播平台作為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樑,有責任對入駐商家進行嚴格的審核和監管。主播身份、能力、經驗各方面應當得到第三方機構的監管,或者最起碼直播平台的審核,不應當只是普通的形式審核,應當提高到實質性的審核。同時,建立完善的投訴舉報機制,鼓勵消費者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直播間賣「古董」之所以能屢屢讓人受騙上當,也與「鑒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密切相關,一般人根本不了解行情,容易被忽悠。老人花40餘萬買幾百件「文物」案件中,涉事主播徐某曾經做過珠寶玉石生意,對於文物古玩之類的也比較了解,直播時他用自己所掌握的相關知識,把這些假文物說得跟真的一樣。他還為每一件假文物冠以華麗的名稱,賦予了它們不存在的歷史與價值,讓聽眾誤以為這些所謂的「文物」價值連城。

隨著古董珍玩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線上鑒寶」有很大的市場,但理應進行規範,避免「野蠻生長」。即便是科普公益性質的,也不能信口開河,簡單粗糙地看一看就下結論,極易誤導公眾對文物文化方面的認知。至於別有用心的直播「鑒寶」,監管部門更應該加強監管並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文/胡欣紅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姬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f9383dd02a976bacf3d5dc3d72ffe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