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晨
近段時間,中國迎來了「外交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成功出訪俄羅斯,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一道將中俄戰略合作再次推向新的高度,兩國元首簽署聯合聲明,強調通過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可謂取得舉世矚目的外交成果。
隨後,多國領導人扎堆訪華。據法新社3月24日消息,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天表示,他已邀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一起訪問中國,以向中國表達「統一的聲音」。法國是歐洲各國中相對獨立於美國之外的擁有獨立作戰指揮體系和核武器的大國,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此次法國領導人力邀歐盟領導人並肩訪華,並表達「統一聲音」,是有意向外界展現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可以不跟著美國的指揮棒獨立與中國往來的強烈信息。法歐領導人此訪中國,或對烏克蘭實現和平產生重要推力。
與此同時,美國的貿易部長和財長也翹首以盼期待近期訪華,經濟領域以往作為中美關係壓艙石,如今,在美國政界一片反華亂象的荒謬氛圍下,美國經濟部門領導人也終於憋不住了急切想要訪華,究其原因,與美國國內經濟危機隨時可能暴雷不無關係,此時也只有中國能夠出手救美國經濟。然而美國在反華道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中國如果出手幫助現在這個癲狂焦慮、疾病纏身的美國,將會對中國自身帶來損害,也會讓全世界費解。因此,美國經濟高層來華訪問即便成行能夠具有多大實質意義並不被外界看好。
相反,中俄兩國領導人發表共同宣言前後,同時也是世界百年未有大變局中的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多個在全球和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經濟體領導人到訪中國,一方面體現出這些國家對中國前景具有堅定的信心,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於終結霸權體系和中國提出建立全球命運共同體的廣泛期待。
儘管巴西總統盧拉因故推遲訪華,但巴西的內閣和企業高層已經悉數到訪中國,這個南美大國物產豐富,例如該國鐵礦石的產量巨大,可形成對美國跟班澳大利亞和印度鐵礦的進口替代;巴西四季如春夏,農業發達,完全可以替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糧食進口國的有力競爭者。
巴西總統因病推遲訪華,恰好給了這些國家抓住空檔的機會。26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同時宣布,兩國領導人將對中國開啟正式訪問。其中,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搶了先,從3月27日開始訪問,馬來西亞勝在陣容更「豪華」,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和交通部長陸兆福要在29日一起來。兩國領導人都打算先參加會議海南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再前往北京繼續訪問行程,還有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將在開完博鰲論壇後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多國領導人接連訪華,我國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也回祖國大陸祭祖,向外界傳遞出明確的兩岸「和平奮鬥、振興中華」的訊息。與此同時,29日,就在蔡英文出發前夕,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臨時延後針對蔡英文「過境」的簡報會。對此,《聯合報》稱,「氣氛微妙美臨時喊停蔡英文過境簡報」。
3月25日,地處美國後院的宏都拉斯正式宣布與中國台灣斷絕「外交關係」。可以說這是中國反擊「美台勾結」的一次重大勝利。3月26日,中國和宏都拉斯建立外交關係,洪外長雷納訪華,受到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接見。
早些時候,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成功出訪歐洲、俄羅斯,歐洲各主要國家對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方案持積極態度;沙特和伊朗兩大中東千年宿敵接受中國調解宣布即將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中國特使又走進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調解巴以矛盾,其間中東一些此前嚴重對立衝突的伊斯蘭國家和軍事集團也紛紛邁出實質性和解步伐。不論是中東還是歐洲方向的烏克蘭,美國一再導演衝突製造對立,中國卻為實現和平和解付出的巨大努力,且獲得了此前令人難以想像的國際認同和響應。可以肯定的是,中國調解上述地區矛盾衝突的始作俑者是美國,可美國卻對中國反美國其道而行之的調解進程無力阻擋,各相關國基於自身利益與中國商討交流卻把美國晾在一邊。還有一條消息大家應該也注意到了,就是伊朗在蘇萊曼尼將軍被美國刺殺後時隔三年多,再次大規模飛彈襲擊美國駐中東基地,美國損失不小卻到現在為止沒有對伊朗採取抗議和報復行動。朝鮮在美韓嚴重挑釁開始後,首次公布實戰化核彈頭。以上信息我們綜合起來分析,不難得出一個「氣氛微妙」的結果。
當今世界稱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站在十字路口,全世界國家的選擇都尤為重要,中國近期的外交潮展現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取得豐碩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中國的主張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積極調解地區矛盾和緊張局勢做法產生了積極效果。與中國相對應,美國及其各種強盜行徑招致世界普遍反感、反對甚至是反擊,有的國家對美冷遇,有的拋棄美國,有的對美國侵略者報以核遏制力,有的乾脆對美軍基地武力打擊,美國國內政治經濟危機四伏,「雷暴」連連,衰敗大勢已經不可逆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f532314164f1537da2b1c43fa0f7f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