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潮再次來襲!有人被迫降價求放過,有人主動降價想「內卷」

2023-07-14     言車社

11年的「千團大戰」,殺出了美團這匹黑馬;13年的「旅遊大戰」,讓攜程統領在線旅遊市場;14年的「網約車大戰」,讓滴滴拿下了總決賽冠軍。每到一個新風口期,燒錢大甩賣必然成為主旋律。如今,這股東風儼然燒到了汽車市場。

2023年的汽車市場,完全可以用「卷」字來形容。從新年初始,各種價格戰就層出不窮。先是特斯拉打響新年降價第一槍,Model 3後輪驅動版售價直降到22.99萬元,堪稱入華以來的最低價。緊跟著又是東風旗下燃油車型全體降價,雪鐵龍C6更是下調了驚人的9萬元。

此後,基本家家都推出了福利政策。有的直接降價,有的增加權益,有的直接把新車預售價下調。各大車企之間摩拳擦掌,爭搶著「有史最低」的標籤,消費者則盤算著「何時抄底」最為划算。

可就在這關鍵時刻,7月6日,中國汽車論壇大會召開,邀請了包括一汽、比亞迪、特斯拉、吉利、長城、「蔚小理」在內的16家知名車企,共同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正常秩序。所有人都以為「價格戰」到此結束了。

結果,市場的趨勢好像朝著反方向一發不可收拾。新一輪「降價」潮來了,特斯拉、銳歌、MULAN、大眾ID.系列等紛紛推出優惠、降價策略。就連很少參加價格戰的大眾ID.系列都下場了,這到底是「不降價承諾書」,還是「降價承諾書」?為何這麼多車企敢頂風作案?

事實上,此次降價大體可以分為兩部分:被迫降價和主動降價。所謂的被迫降價,就是銷量太差,其大部分都是冷門或小眾車型,在市場中很難找到安身之處。如果不儘快銷售出去,回收成本,大機率就要壓在手裡。只有通過降價,才能尋求活路,賣一輛賺一輛。

例如,想肩負家族走量重任,結果銷量表現卻不溫不火的大眾ID.3,整個家族6月的新能源銷量都沒能突破9千大關。其就推出了最高3.7萬元的降價政策,最低12.59萬元起就可入手,截至7月31日,限量7000輛。

同樣試圖靠降價求活路的還有名爵MULAN,這款喊著名號有多響亮,結果摔得就有多慘的全球車,6月銷量僅有可憐兮兮的三位數,此前幾個月也大多如此。為此,上汽名爵MULAN推出了限時優惠政策,截至7月31日前,能享受到2.4萬元的優惠,只需11.58萬就能帶回家,還能擁有三電終身質保、專屬充電樁和安全套餐等福利。

凱迪拉克銳歌同樣日子很難過,6月銷量才42台,很難相信這是凱迪拉克的成績單。為此,其全系車型價格下調6萬元,雖說也像模像樣的調整了一些權益,表示自己是「主動降價」,但懂的都懂。

當然,除了降價保命的車企外,還有一部分是主動降價。其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刺激銷量,打破當前的銷量困境(這裡的困境是指銷量一直大體保持不變,而不是賣不出去)。例如特斯拉,其在簽訂承諾協議前,就宣布新款Model S/X兩款車型降價3.5萬至4.5萬元不等。在簽訂協議後,又打「擦邊球」,推出了全新的引薦獎勵機制。通過復購或者在好友推薦下,訂購訂Model 3和Model Y,就能享受到3500元引薦獎勵以及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EAP)90天免費試用權。

造車特斯拉變成「拼多多」的最關鍵原因就是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尤其是Model 3和Model Y這兩款車型所處的20-30萬元區間,基本成了造車新勢力的安樂窩。從一線的蔚小理,到二線的極氪、零跑、騰勢、哪吒等新勢力,都在該區間扎堆推出新車型,銷量還都不錯。一定程度上會擠壓Model 3和Model Y的生存空間,降價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兩款車型喘口氣。至於新款Model S/X兩款車型降價,人家都定價超100萬了,便宜個3-4萬元,只能說是送福利,根本不會卷到老對手們。

今年的汽車市場,對於消費者來說很友善,畢竟降價肯定是利大於弊。但對於車企而言,卻有些亞歷山大,不管是降價求放過,還是降價搶銷量,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品牌實力和後續的產品布局。如今,特斯拉又一次打出了新牌,就看老對手們如何應戰了,而降價潮肯定還會繼續持續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f1f47e9cb3a1ec6f05fec494b8986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