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時明明很優秀,為何到了三年級,卻跟不上節奏呢?

2023-09-12     老張育兒

原標題:一二年級時明明很優秀,為何到了三年級,卻跟不上節奏呢?

新學期開學兩周,很多三年級的父母,就發現了孩子跟之前不太一樣。

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學習成績,都屬於班裡比較拔尖的那種。

可是三年級伊始,卻發現孩子有些跟不上。剛開始,還以為是假期玩嗨了,孩子還沒有手心呢。

不過,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從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作業來看,跟假期沒有什麼關係,就是孩子學不會。

三年級成績滑坡,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呢?

整個小學階段,三年級是個很重要的分水嶺。

這麼說吧,一二年級只要用心和認真,所學的知識基本上都能掌握到位,考試成績也不會太差。

但是到了三年級,知識難度會有所提升,光靠認真是不夠的。很多孩子,就是平時太認真,反而思維沒有那麼靈活。

除此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身上特有的好奇、散漫也不斷的顯現出來。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自然也就沒有一二年級時那麼熱情。

一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不太適應,每天就是聽話照做;

二年級的時候,孩子們適應了小學生活,但內心多少還是有些害怕老師;

到了三年級,孩子們年齡大了,心思也多了,對於老師和學習,多少有些疲倦。

再加上三年級的知識,確實不像一二年級那麼簡單,很多孩子就開始「自暴自棄」,反正我又學不會,就這樣吧!

悲催的是,父母光在意成績,在意孩子是否學會,卻沒有考慮過背後的原因。殊不知,三年級的孩子,他們也正在經歷一次心靈上的煎熬。

身為學生,他們也會渴望好的成績,畢竟會得到老師的認可,得到心儀的獎狀。只可惜,父母的努力用錯了方向,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內心。

跟三年級的孩子相處,父母要注重這些點

1、不能太焦慮

不可否認,成績卻是很重要,畢竟中國是應試大國。成績,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

但前提是,小學三年級的成績,並不能決定孩子未來的成績和高度。換句話說:一切,皆有可能。

身為父母,千萬不要太焦慮,更不要把這份焦慮轉嫁給孩子。要不然,會讓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習更加不感興趣。

2、不能太「狠心」

在學習方面,父母真的不要太「狠心」。誰也不敢保證,好成績是永久的,小學階段在意的,不應該是成績,而是學習態度和方法。

這麼說吧,只要孩子在認真學習,哪怕他的成績不好,父母也應該欣慰。因為,只要孩子願意學習,未來進步的空間還很大。

那些為了成績,不斷責罰孩子的父母,是時候收起自己的「狠心」了。把責罰的時間,用在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豈不是更好嗎?

3、不能管得「太多」

有很多父母到現在都不明白: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不能代勞!

擔心孩子的成績不好,影響他們的未來發展,父母有這樣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問題是,學習這件事,只有孩子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並且願意為之努力,才可能會有好的結果。

所以說,父母要先學會放手,不要管的太多。始終相信:高壓之下,必有反彈。管束的太嚴,孩子反而更容易焦躁、任性。

三年級孩子,如何才能跟上節奏呢?

首先:提前預習,必不可少

擔心孩子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那就前一天讓他預習,提前知道老師第二天會講什麼內容。這樣的話,就能讓孩子對新知識點有所了解,不至於像聽「天書」一樣迷茫。

其次: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

學習難度上升,可以把難度分解,把大的知識點劃分。當難度被分解後,孩子會發現學習沒有那麼困難,自信心也會倍增。慢慢的,他的學習興趣也會重新燃起,對學習還是很有幫助的。

最後:閱讀+摘抄,很重要

到了三年級,最讓家長頭疼的,應該就是作為和閱讀理解了吧。沒有好的辦法,想要做好閱讀理解,寫好作文,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看書,並且把好的語句都摘抄下來。

學習,本來就是一件枯燥且漫長的事情。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多一些的信心和鼓勵,在他們年幼的時候,給他們多一些幫助。

與其責怪孩子太「笨」,學不會三年級的課程。倒不如,多去研究孩子為何學不會,這才是核心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e7601d2722fb1ecf63cfe7e65d036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