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募基金十大新聞

2023-12-29     格隆匯

原標題:2023年公募基金十大新聞

2023年行至尾聲,回顧今年市場的走向,開年資金紛紛湧入,上證指數一路漲到3400點。下半年A股則重啟震盪模式,情緒明顯降溫,兩度跌破3000點,甚至下探至2900點以下的低點。

在震盪市場的影響下,基金行業困難與挑戰並存,但行動從未停下,不斷為未來積蓄力量。這一年,公募基金行業存在哪些或影響深遠、或令人印象深刻的大事件?

1.規模逆勢增長,公募基金規模首超銀行理財

今年是公募行業誕生25周年,在股市震盪、債市向好背景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增長,兩次刷新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達到27.77萬億元,刷新去年8月底的歷史高點。7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繼續攀升至28.8萬億元,首次突破28萬億元歷史關口。儘管受到股票市場持續震盪影響,目前公募管理規模仍保持在27萬億元上方。

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是國內最大的兩個資管子行業,也是資管市場上唯二的公募資管產品。截至2023年6月末,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5.34萬億元,公募基金存量規模則達27.69萬億元。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首次超越銀行理財。

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全民財富管理意識覺醒,公募基金規模迎來了爆髮式增長。2019年末,公募基金規模為14.84萬億元;2021年末,這一數據增至25.72萬億元。2022年以來,公募基金規模增速有所放緩,主動權益類基金占比下降,「固收+」則保持相對穩定增長。

2.公募基金降費降傭改革啟動,浮動費率產品面市

7月,證監會出台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監管引導推動與行業主動作為相結合,指導公募行業穩妥有序開展費率機制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業機構合理調降基金費率。即日起降低主動權益類基金費率水平,新註冊產品管理費率、託管費率分別不超過1.2%、0.2%。

隨著證監會的各項改革措施漸次落地,預計到2025年主動權益類基金管理費率較2022年將下降約26%。公募基金行業預計每年將向基民讓利100億元以上。

12月8日,證監會再次發布《關於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管理的規定》(徵求意見稿),將權益類基金的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由30%調降至15%。

據證監會測算,以2022年數據為例,公募基金股票交易佣金總額將由188.68億元下降至126.36億元,降幅為33.03%,每年為投資者節省62.32億元的投資成本。

8月26日,首批與基金規模掛鉤、與基金業績掛鉤、與投資者持有時間掛鉤的20隻浮動管理費率產品同步獲批。8隻基金的費率與業績掛鉤,3隻的管理費率與規模掛鉤,9隻產品的費率與投資者持有期掛鉤。募集資金規模合計達76.37億元,有效認購總戶數合計超11萬戶。

3.投資端改革出新招,允許公募自主選擇證券交易模式

9月,證監會發布《優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模式的通知》(以下簡稱為《通知》),優化券商交易模式,推動證券行業建立統一業務標準。

證券交易模式方面,《通知》允許符合條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結合自身需求,自主選擇證券交易模式;加強交易行為監管方面,證監會將繼續加強證券交易行為監管,指導制定自律管理規則,明晰各方權責,督促合法合規參與交易;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年金基金投資管理機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其管理的各類產品,參照適用本方案。

經過5年多的改革實踐,券商交易模式較好滿足了權益類基金的投資運作需求,對防範異常交易風險起到積極作用,採用券商交易模式的公募基金產品規模穩步增加。截至12月26日,採取券商結算模式的公募產品共有931隻(只計算主代碼)。

4.外資公募獲批速度加快,券商系基金公司擴容

今年以來,外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e70b59b4849635c0c67e8aaf220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