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越來越不好掙了,哪怕是那些高大上的科技公司,也很焦慮。
ZHENGJIEKEJI
正解科技出品
01
美國的科技公司越來越卷了。
昨天,蘋果正式加入美國存款搶奪戰,宣布Apple Card推出高收益儲蓄帳戶,提供4.15%的年利率。
這個利率水平,遠超過美國平均水平的10倍!都和中國的房貸利率一樣高了。
當然了,這在短期內肯定是個虧本買賣。
為了分攤風險,蘋果也很機智。
一方面拉來高盛,分攤風險。
一方面設置儲蓄帳戶的上限金額為25萬美元。
而且只限制在美國推出。
至於玩法,和當年支付寶的餘額寶不能說一模一樣,簡直是如出一轍。
2013年5月,支付寶推出了餘額寶,直接和銀行競爭。
到了2017年,餘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達到了最大值6.74%,而同期的活期存款利率則僅為0.3%,餘額寶高了22.5倍!
也就是2017年,餘額寶的規模就突破了萬億大關。
當然了,世上沒有白給的買賣。
和團購買菜一樣,一開始的讓利和高額回報,當然是虧本,但目的就是為了吸引用戶過來,從而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
等用戶習慣了餘額寶的便利,也就不想在銀行存錢了。
這時候,再開始想辦法慢慢回本。
我查了一下,目前餘額寶的年化利率在2%左右,和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經相差無幾,優勢已經不那麼明顯。
用戶存款規模也開始逐步下滑,從2018年的1.7萬億降到了現在不足7000萬億。
沒想到,蘋果也玩起了這個遊戲。
這和很多人對其「高大上」和「科技之光」的印象並不相符。
那麼問題來了,蘋果為何開始「不擇手段」地搞錢了?
02
蘋果插足金融領域,最關鍵的一個因素,還是對盈利能力的擔憂。
近期,蘋果發布了2023財年第一季財報,營收較上年同期下降5%,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3%。
這是蘋果4年以來的首次營收下降,並且下降的幅度創下了2016年9月以來的新高!
過去一年,美國的科技公司過得很不好,推特、谷歌、Meta都在忙著裁員,且股價下跌。
蘋果的市值跌破了2萬億。
為了節約成本,蘋果想盡了辦法。
把工廠從中國搬到了勞動力更廉價的印度、越南。
減少汽車業務投入,收縮戰線。
同時,也像任正非說的那樣,「哪裡有錢,就在哪裡搞一點。」
也不僅僅是蘋果「借鑑」中國網際網路企業。
特斯拉的馬斯克也是「學」得飛起。
4月11日,馬斯克宣布,已將推特併入一家名為「X」的公司。
分析人士推測,這是他準備推出類似微信這樣的「萬能應用」。
2022年5月,馬斯克在接受播客訪談時說:
「如果你在中國,基本上你可以活在微信里,它什麼都能做到。」
「微信有一個很好的模式,相當於推特+PayPal。在中國以外,就沒有這樣的東西。而我認為這樣的App是非常有用的。」
並且,他一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複製微信,抄他們。」
大家不要覺得,馬斯克是個為了讓火箭上天,才搞些割韭菜的業務。
其實,人家宣揚造火箭,是為了更好的割韭菜。
因為韭菜需要故事。
火箭這個故事,就足夠吸引人。
你可別覺得我是以小人之心度鋼鐵俠之腹。
就舉個近期的例子吧。
前不久,馬斯克聯合一千多個行業內人士,簽署暫停GPT4的研究活動,且暫停時間至少為6個月。
理由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太快,可能會給人類造成威脅。
話講得很好,但你猜他是怎麼做的呢?
他轉頭就高薪挖走了OpenAI的幾個人才。
英國《金融時報》在14日爆料,馬斯克正在著手成立自己的AI公司,並直接與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開發商OpenAI競爭。
一手高掛免戰牌,一手準備戰鬥,來一手偷襲老同志。
資本家之所以成了資本家,就是因為賺錢能力比較突出,至於那些夢想,都是為賺錢所服務的。
03
君子愛財,取之越來越無道。
其核心原因,還是因為現在整個世界的經濟都在走向萎靡,錢,越來越不好掙了。
哪怕是那些高大上的科技公司,也很焦慮。
年初特斯拉輕飄飄的一聲降價,就把整個中國汽車鏈就帶入了嚴重的內卷,受此影響,鋰礦從三個月前的60萬一噸到25萬一噸。
當蘋果下場搞金融,當鋼鐵俠搞起了美國版微信。
你所要想的,不應該是嘲諷看笑話。
更多的,得想想以後怎麼搞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