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石家莊10月27日電 題:回家
中新網記者 陳林
她叫李素燕,也是楊妞花。這兩個名字,如同她微信頭像里隔著一面鏡子的兩個身影。從李素燕找回楊妞花,34歲的她,用了29年。
楊妞花,是父母給她起的名字。她想找回的,不只是名字,還有家,「一個站在豬圈上就能看到山洞、屋裡有父母和姐姐的家,一個總是充滿笑聲的家」。她記著父親、姐姐的名字,記錯了母親的名字。這些,是5歲人生被改寫時,為數不多的零散記憶。一起被記住的,還有一個叫余華英的女人。
1995年,年僅5歲的楊妞花被余華英從貴州拐走。1996年,被賣到了三千里外的河北邯鄲農村。從那一刻起,李素燕代替了楊妞花。失去了名字,也錯過了本來的生活。她曾把這段經歷概括為「委屈」:經常挨打,村裡人謠傳她是養父童養媳,小學還未讀完就輟學,十幾歲就外出務工……
被拐賣讓她到底經歷了怎樣的痛苦,記者沒有問,她也沒有細談。直到現在,這個已是3個孩子的母親,依然不敢獨自待在封閉的空間裡。她說會產生一種「被人用皮帶勒脖子的窒息感」,即使洗澡時,也會仰著頭去洗頭,一低下就會害怕,「卻又不知道害怕什麼」。
家,是她內心深處最渴望的地方。成年後,通過婚姻,她有了自己的家。她和丈夫結緣於相親,那是她第一次相親。她的結婚條件很簡單,甚至有些「卑微」,不論男方條件,「只要婚後不打我就行」。隨後又補充說,「其實偶爾打一次也行」。
經歷過太多痛苦的她坦言,婚姻很幸福,她非常珍惜這個家。婚後的她,每天都要把客廳地板擦上數遍,濕的墩布拖一遍,乾的墩布再拖一遍,覺得不幹還會用吹風機再吹。「院子、大門、院外過道,哪兒都擦得亮堂堂。」在她和丈夫共同努力下,這個小家買了新房,購了汽車,還有了3個可愛、懂事的孩子。
她的微信名是「寶貝回家」。這些年,她從未停止過尋親回家的腳步。多年前在江蘇務工時,她就在警方的DNA資料庫進行了登記,有了家庭後,渴望早一天回家的想法愈發強烈。她無數次幻想過見到父母的場景,幻想著把這麼多年受的委屈,向父母一口氣說完。
這些年,她一次次夢到父母催她早點回家。幾乎每一次提到父母,她總會感到「喉嚨發緊」,隨後變得哽咽。丈夫也一直鼓勵她尋親找家。2021年,在志願者鼓勵下,她通過網絡發出尋親視頻,引發關注。在尋親志願者和廣大網友幫助下,她終於找到了姐姐。卻來不及高興,就聽到父母雙雙離去的噩耗。
2021年5月15日,她回到了貴州省織金縣,回到了離別26年的家。她數了數,當時共有20輛車接她,比自己結婚時的迎親車還多3輛。那一晚,她和姐姐像小時候一樣,睡到了一個被窩。她緊緊挽著姐姐的胳膊,但彼此又有些不習慣。
在父親墳前,她用嚎啕大哭宣洩、訴說著積攢的委屈和思念。第二天,又去祭拜了埋在另一座山上的母親。這一天也是她的生日,姨姨、舅舅們一下買了7個蛋糕。那一天,也是她被拐賣後,第一次過真正的生日。
圖為楊妞花在過生日。受訪者供圖
特殊的遭遇,讓她有多個生日。剛來時,生日是養父家庭從廟裡求來的,長大後又把拐賣兒童中間人隨手寫下的信息當生日,直到尋親成功,她才知道了自己真正的生日。看到聾啞養父也沒有生日,她把此前的生日,送給了他。
她最想過的日子,就是被父母看著慢慢長大,結婚生子後老人還能幫忙帶娃。心心念念,是因為「沒有過」。相比委屈,她更痛心於父母的過早離去,這也讓她變得勇敢。她發誓,一定要抓到拐賣她的人。她要報仇,替自己、替父母,還有那些有著一樣遭遇的家庭。
此後的她,積極協助警方搜集線索。最終,那個傷害她的人落入法網,並被送上審判席。或許,這是迄今為止,她對自己「被拐賣人生」最大的安慰,也是對在另一個世界父母的告慰。
2024年10月25日,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回重審的被告人余華英犯拐賣兒童罪一案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余華英犯拐賣兒童罪,判處死刑。
聽到判決那一刻,她的眼淚應聲而落。走出法庭後,她被眾多媒體和來自各地的尋親人士一圈圈包圍著。她說,法庭上,她見到了垂頭喪氣、雙手發抖的余華英。這是此前四次見面中,從未有過的情景。
如今的她,成了一名助人尋親的志願者。前段時間,她整理了1000份尋親啟事,用防水材料列印後,一部分寄往外地,一部分貼在本地跑長途的貨車上。她想藉助網友的信任,去幫助更多有著相似經歷的家庭。她一次次接受媒體採訪,就是想鼓勵更多有同樣經歷的人勇敢站出來。她也希望丟失孩子的父母,都能好好活著。「不要像我,找到親人回家時,卻什麼都沒有了!」
現在,她會經常往返河北和貴州兩地。她說,每次回貴州老家時的心情都很複雜:為周圍全是親戚而開心,也為少了父母而難過。「無論白天多熱鬧,晚上各自回家後,唯獨我的家裡沒有人。」她甚至還懇請記者,在她回老家後不要問敏感問題。她說父母離去,那裡已不再是家。在不是家的地方,她不敢哭出來。
儘管少了父母陪伴,她感到現在的自己並不孤獨。她有一起打拚幸福的丈夫、有3個可愛的孩子、有能隨意開玩笑甚至發脾氣的姐姐、有善良的養父,還有那麼多關心她的網友和媒體。
26日晚,疲憊的她,從貴州回到了河北,回到邯鄲的家。這是她長大的地方,也是在這裡遇到很多好心人。她說現在喜歡這個地方,還約姐姐全家一起來過年。客廳牆上,是一張9人全家福,那是她和姐姐兩個家庭的全部成員。也是她們相認後,第一次一起過年。
楊妞花(左)和姐姐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27日,她對記者說,等到余華英案完全結束後,她想放下過去的一切,回歸正常人生活。就像她微信頁面介紹的那樣——「歸零,更新,重啟,向上,釋懷。」她說,找到家那一刻,很多事都已釋懷。她一直努力尋找父母,只是想讓父母知道自己在找他們,想說自己過得很好。而沒能見面的遺憾,卻永遠無法釋懷。
今年6月,她特意去改了名字。看到新身份證上的名字,她笑了。她說,「回家」後的她,叫楊妞花。「想把這個名字一直叫下去。」(完)
責任編輯:蘇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