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魚燈躍上「雲端」 非遺文化直播破圈

2023-11-08     環球Tech

原標題:百年魚燈躍上「雲端」 非遺文化直播破圈

【環球網綜合報道】沙頭角魚燈舞是一種以魚燈為道具的廣場男子群舞,起源於清初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當時客家沙欄嚇村的吳氏祖先倚海謀生,結合魚的特性創造了這種極具海洋文化特色的獨特舞蹈,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不過,如果想要一睹這一非遺文化瑰寶,卻並不容易。因為是當地特有的民間民俗藝術,因此在沙頭角魚燈舞起源地以外很少能夠看到相關的表演。如今,這一現象隨著直播平台的介入得到了改變。

10月31日,YY直播「非遺築夢 悅見灣區」大灣區文化直播季第五場——沙頭角魚燈舞專場在YY直播正能量官頻和南方都市報微信視頻號同步上線播出。YY直播金牌藝人夢夢子走進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沙欄嚇村,以「展覽+展示+展演」相結合的直播形式,向觀眾呈現了沙頭角魚燈舞「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絕美風韻,累計吸引超過43.2萬人次在線關注。

近年來,直播成為青年人了解傳統文化藝術的新興方式。直播「新舞台」的形成延展了文化傳承的線上空間,超越時空限制,透過直播,文化的創作過程被全面呈現,這對具有過程觀賞性的文化藝術門類來說效力絕佳,也加快了非遺文化通過直播破圈的進程。

看舞蹈 探技藝 直播颳起非遺文化風

在沙頭角魚燈舞專場的直播中,夢夢子首先來到位於沙頭角中英街的魚燈舞博物館,這是深圳首個以國家級非遺命名的博物館。沙欄嚇村村長吳偉彬從歷史起源、文化內涵、藝術特徵等角度,向夢夢子和觀眾介紹了沙頭角魚燈舞與海洋、與魚類的關聯,揭示了當地漁民與海洋和自然共生共榮的和諧關係,展現了魚燈舞文化的發展脈絡。

為了更全面的展現魚燈舞的魅力,夢夢子來到魚燈舞教學教室拜訪沙頭角魚燈舞國家級傳承人吳觀球。「現在政府對於魚燈舞越來越重視,傳統的舞蹈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我也有很多優秀的徒弟,這是令我非常欣慰的事情。」吳觀球在與夢夢子的交談中多次提到。

隨後,吳觀球拿起不同形態的魚燈,像直播間觀眾展示特有的舞蹈動作,年逾八十的吳觀球舞起魚燈動作靈活,姿態優美,引得直播間觀眾直呼「學習魚燈舞強身健體」、「老爺子到底是八十還是十八」。

據悉,沙頭角魚燈舞專場直播,是「非遺築夢 悅見灣區」大灣區文化直播季的收官直播。在此之前,YY直播還推出了中山醉龍舞專場、廣繡專場、潮州鐵枝木偶戲專場和羅浮山百草油專場。

在羅浮山百草油製作技藝專場,YY直播金牌藝人傾城帶隊走進廣東省惠州市羅浮山,圍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羅浮山百草油製作技藝」展開直播探訪。羅浮山百草油歷史文化長廊講解員肖澤凡從歷史起源、成分標本、主要功效等角度向傾城和直播間觀眾充分展現了羅浮山百草油與葛洪、羅浮山以及嶺南中醫藥的關係,揭示出羅浮山百草油的豐富文化內涵:羅浮山百草油不僅是嶺南中醫藥文化的結晶,更是中醫藥傳統製作技藝的重要代表。

這場直播累計吸引超過44萬人次在線關注。截至目前,YY直播「非遺築夢 悅見灣區」系列活動共有多位非遺傳承人、主播和多家媒體參與,直播季已累計吸引了超過兩百萬網友關注。

新視角新方式 助力文化傳承

談到策劃大灣區文化直播季的初衷,YY直播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共中央國務院2019年2月印發實施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共建人文灣區」,並以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等為要點明確推動「人文灣區」建設的主要內容。

目前,YY直播緊跟國家政策方針,策劃並推出「非遺築夢 悅見灣區」大灣區文化直播季活動,希望充分發揮平台主播帶動作用、自身數字傳播流量優勢,以新視角、新方式助力大灣區非遺文化傳承傳播,助力建設高標準人文灣區。

在此次系列直播中,YY直播攜手平台知名主播,以非遺文化探訪、非遺技藝體驗、非遺項目揭秘為主題,聯合非遺傳承人共同完成多場精彩直播。此外,直播活動還對大灣區範圍內古鎮、古街、非遺文化風情街、非遺博物館等進行直播探訪,深入挖掘、展示大灣區文化的獨特魅力。

而這並非YY直播首次嘗試將直播與文化做破圈嘗試。在YY2022年度巔峰盛典上,YY直播炬光聯盟宣布啟動「非遺築夢計劃」,年內已陸續落地「青少年非遺公開課」 、「手藝人專場直播」等多項非遺相關活動。而 「非遺築夢 悅見灣區」大灣區文化直播季深度整合平台、公會、主播、非遺傳承人多方資源,高度聚焦大灣區文化特色,實現灣區文化創新傳播,成為「築夢計劃」最有代表性的落地項目。

直播成為文化傳承新平台

一直以來,非遺傳承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業態單一,發展張力不足;傳承人老齡化嚴重、傳承斷代;宣傳力度不足、宣傳渠道缺位等。

但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興起,直播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承和宣傳等方面的問題,讓非遺文化從隱秘走向大眾,重新煥發生機。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指出,要鼓勵各種藝術樣式運用數字化手段創新表現形態、豐富數字內容,培育以文化體驗為主要特徵的文化新業態,創新呈現方式,推動中華文化瑰寶活起來。

可以看到,隨著網絡直播成為促進文旅消費的重要媒介,許多非遺從業者選擇在直播間推廣表演類、手工藝非遺,引發了一陣陣的「非遺熱」和相關非遺項目的消費熱潮。用好直播等線上媒介,培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非遺文化消費模式,有望成為今後提振文旅產業的重要抓手,也能夠為文旅發展增添強勁動能。

在行業看來,推動非遺傳承,需要網絡平台持續打造正能量項目,營造濃厚的線上氛圍,並探索出可行的商業化路徑。

近年來,YY等網絡直播頭部平台紛紛入局傳統文化直播,極大地拓寬了非遺的傳播邊界和受眾範圍,為非遺傳承人和受眾之間搭起了橋樑。

YY直播相關負責人認為,直播有著特有的穿越時間、空間的屬性,在傳統文化傳播上必然大有可為。目前,YY通過連續多年創新模式摸索出了正能量直播的新範式。從開闢非遺直播頻道,到加入直播行業公會、主播共同參與;從「傳承匠心 探索非遺」,到「非遺築夢計劃」啟動,「YY直播充分發揮出直播平台的優勢,不斷為推廣傳統文化和正能量事業發展輸送新動能。」他表示,未來YY直播還有望利用直播與文化、直播與公益之間的化學反應,探索正能量事業的更多可能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c29053cb2be3b9749d8f53b3303a2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