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105leFH18B2自行火炮,它為什麼造型如此獨特?

2022-07-20     櫻桃談娛樂

原標題:二戰105leFH18B2自行火炮,它為什麼造型如此獨特?

105leFH18B2自行火炮是二戰德軍裝備的武器,是以法蘭西戰役期間繳獲自法軍的夏爾B1重型坦克改裝而來,雖說二戰時德軍使用了很多改裝武器,不過這一款的造型算是最獨特的,跟德軍一向堅持的帥氣幾乎不沾邊。

其實這款自行火炮的德國名字應該是Panzerkampfwagen B2 740(f),縮寫為Pz.Kpfw B2 740(f),其中f的意思是法國,至於前文所用105leFH18B2則是某遊戲使用的名字,這個稱呼使用很廣泛且簡單,那麼我們也暫且這麼稱呼它吧。

夏爾B1重型坦克曾是法軍的裝甲戰利器,在一些局部作戰中給德軍造成了傷亡,厚重的裝甲幾乎免疫德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乍一看坦克的性能似乎很好,不過它和其它法式坦克一樣,其單人炮塔等結構並不符合德軍的作戰風格,而且後勤保障體系也不同。

元首在1941年3月下令對繳獲的16輛B1(德軍繳獲後稱B2)進行改裝,製成自行火炮後用於東線戰場上的作戰行動,不過改裝工作並不順利,因為火炮和相關的零部件沒有及時到位。

且不提武器改裝服役的事,單說自行火炮本身,原本30噸的坦克拆除了炮塔,安裝了一門105毫米leFH 18/3榴彈炮,其造型之獨特也很罕見,那麼一向堅持武器要「帥氣」的德國為什麼會把自行火炮設計成這樣?

這種結構並不能怪德國設計師,而是法國設計師當初在設計坦克的時候就埋下的缺陷。B1重型坦克整體結構繼承了法國之前的設計,除了與車體極不相稱的小型炮塔,最大的問題就是占據了車體後半段的動力艙,其包含了發動機、變速箱、散熱器等結構,留給前方駕駛室和戰鬥室的艙段只有大約車體長度的三分之一,這也是B1炮塔為什麼這麼靠前的原因。

B1的車體長度約6.5米,拋開車體履帶突出的結構和前裝甲的區域,留給前方戰鬥室和駕駛室的長度只有2米左右,再加上傾斜的裝甲布置,實際空間比較狹窄。

這麼緊湊的空間壓根就無法在保留駕駛室的同時將火炮安裝在車體內部,只能在車體上甲板安置火炮,不過車體後部發動機區域也不可能過多占據,還要考慮到從前部車體內傳遞炮彈的需求,只好在原來上甲板炮塔的位置重新設置戰鬥陣位安裝火炮,為了保障操作空間,這個頂部開放的固定戰鬥室尺寸要大於B1原來的坦克炮塔,長長的炮管向前延伸超過車體,整體看起來有點重心不穩的樣子,這樣獨特的造型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覺得它帥氣好看。

至於這款自行火炮的使用效果如何,它可能無法跟其他改裝武器相比,最大的問題就是B1坦克的相關零部件不好獲得,而且動力和傳動系統故障率高,以德軍在二戰期間高強度的裝備使用率來看,105leFH18B2自行火炮實在是一款挺折磨後勤單位的裝甲武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b03fb5b2e92717e3cb3b3c2d157b8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