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入伏,牢記:1要避,2不睡,3要吃,4不做,平安度過40天

2024-07-11     簡食記

三伏天的命名,源自於古代中國對季節和氣候變化的精細劃分。據《周禮》記載,早在周代,古人就根據太陽運行的軌跡和地面上的物候變化,將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其中,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標誌著頭伏的開始,隨後是中伏和末伏,總計三十或四十天,這段時間內,陽光直射點接近北回歸線,地球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大,因此成為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三伏天不僅是一個氣象學上的概念,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古代文人墨客常借三伏天的炎熱來抒發情感,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六月三日夜聞蟬》:「六月三日夜,明月照高樓。蟬鳴高柳上,風動綠窗幽。」通過描寫夏夜的靜謐與蟬鳴,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嚮往與感悟。

三伏天的習俗與健康觀念,體現了古人對生活智慧的積累。例如,「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句民諺反映了人們在不同階段對飲食的偏好,以適應炎熱的天氣。而在中醫養生學中,三伏天被視為調養身體、排濕排毒的好時機,提倡「冬病夏治」,利用這一時期進行艾灸、拔罐等療法,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7月15日入伏,牢記:1要避,2不睡,3要吃,4不做,平安度過40天!

「1要避」

避伏!在三伏天這個全年氣溫最高的時期,遵循「要避伏」的原則,採取合理的防護措施,顯得尤為重要。這意味著要儘可能避免在日照最強的中午至下午時段外出,減少直接曝曬,以防中暑和皮膚曬傷。如果必須外出,務必做好防曬,穿戴輕薄透氣的衣物,佩戴帽子和太陽鏡,塗抹高SPF值的防曬霜。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適時使用空調或風扇調節室內溫度,營造舒適的居住環境。

此外,「要避伏」還包括適時補充水分,選擇飲用溫開水或淡鹽水,避免脫水;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和辛辣食物;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給予身體充分的休息;選擇清晨或傍晚氣溫較低時進行適度運動,如散步、太極等,既能保持健康,又可規避高溫帶來的風險。通過這些措施,我們能夠在三伏天有效「避伏」,保護身體健康,安然度過炎夏。

「2不睡」

不濕頭髮睡覺。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容易出汗,特別是洗完澡後,頭髮濕漉漉的,如果直接躺下睡覺,濕氣會隨著體溫下降而凝結,可能會讓頭皮感到不適,甚至影響睡眠質量。濕發睡覺還可能引起頭部肌肉緊張,第二天醒來時感到頸部僵硬或頭痛。因此,睡前應確保頭髮乾燥,可以使用干發巾輕輕吸干水分,或用吹風機低溫檔吹乾,這樣能讓人睡得更加安穩,醒來時精神飽滿。

不生氣睡覺。情緒管理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尤其是在炎熱的三伏天,情緒波動可能會因為高溫而被放大。帶著憤怒或不滿入睡,不僅會影響睡眠的質量,還可能讓負面情緒在夜間持續發酵,導致第二天醒來心情不佳,影響一整天的狀態。因此,睡前應儘量保持心情平和,可以通過深呼吸、冥想或輕鬆的閱讀來放鬆心情,將白天的煩惱暫時放下,以平和的心態進入夢鄉,從而獲得更加優質的睡眠,迎接充滿活力的新一天。

「3要吃」

吃餃子。餃子是中國北方的傳統美食,尤其在三伏天,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寓意著夏季的開始。餃子的餡料多樣,既可以是鮮美的肉類,如豬肉、牛肉,也可以是蔬菜、海鮮或是混合搭配。在三伏天吃餃子,不僅能夠補充因高溫出汗而流失的能量和營養,其豐富的餡料還能夠滿足人們對不同口味的需求,帶來清涼與滿足感。餃子皮薄餡大,一口咬下去,湯汁與餡料交融,既解饞又提神,是夏日裡的一份溫馨慰藉。

吃伏果。三伏天正值水果豐收的季節,市場上可見各式各樣的時令水果,如西瓜、桃子、李子、葡萄等。這些水果水分充足,口感清甜,能夠迅速為身體補充流失的水分,同時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幫助人們在炎熱的天氣中保持清涼和活力。例如,西瓜被譽為「天然飲料」,其高水分和天然糖分能夠迅速解渴,而桃子和李子的酸甜口感則能刺激食慾,增進消化。享用這些伏果,不僅能夠滿足味蕾,還能促進身體健康,是夏日裡的自然饋贈。

吃雞。在中國的某些地區,有三伏天吃雞的習俗,特別是吃白斬雞、清蒸雞等清淡口味的雞餚。雞肉蛋白質含量高,易於消化吸收,且烹飪方式多樣,能夠適應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在三伏天吃雞,不僅能夠為身體補充蛋白質,增強體力,還能通過清淡的烹飪手法,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膩,保持飲食的平衡與健康。雞肉搭配時令蔬菜一起烹飪,既能享受美味,又能兼顧營養,是夏日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4不做」

不長時間吹空調。在炎熱的三伏天,空調成為了避暑的利器,但長時間置身於空調環境中,尤其是溫度設置過低時,容易導致身體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下降。人體在忽冷忽熱的環境中頻繁轉換,可能會引起肌肉緊張、關節不適,甚至影響睡眠質量。因此,使用空調時,應保持室內溫度在適宜範圍,一般建議與室外溫差不超過7℃,並定期開窗通風,避免長時間直吹空調,以減少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不劇烈運動。三伏天高溫多濕,進行劇烈運動時,身體需要額外的能量來調節體溫,這不僅會加速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還可能使心臟和肺部承受更大的壓力。建議選擇早晨或傍晚較涼爽的時段進行輕度到中度的運動,如散步、瑜伽或太極,既能保持身體健康,又可避免高溫帶來的不適。

不洗冷水澡。在大汗淋漓後直接洗冷水澡,雖然能瞬間帶來涼爽感,但這種溫度的驟變可能會使皮膚血管突然收縮,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引起身體不適。正確的做法是等待身體自然冷卻,或用溫水洗澡,以漸進式的方式幫助身體降溫,避免對心臟和血管產生突然的壓力。

不大量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在夏季可能會加劇體內的燥熱感,引起口乾舌燥,影響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特別是在三伏天,過量食用辛辣食物可能會加重身體的負擔,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建議適量食用清淡、富含水分和維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糧,以維持身體的水分平衡和營養均衡。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這兒,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簡和您一起探討!人生是一場荒蕪孤獨的旅行,冷暖自知,苦樂在心,照顧好自己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ab90775fc23bfe66e49bf38568e93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