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每月討要4千生活費遭拒,委屈發帖求助,網友痛斥:巨嬰

2020-03-25   小C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之前,一名大一的女學生在微博發出一封求助帖,讓"大學生每月生活費"這個相關話題衝上熱搜,引發大眾的關注。

原來是這名大學生髮帖稱自己在某一線城市上學,媽媽給自己的生活費卻不夠用。高中的時候媽媽讓她報名參加補習班,6000塊的輔導費都願意出,可是現在自己的住宿費每年需要30000,媽媽每個月只給2000,讓她很無奈。

因此,她想讓媽媽增加生活費的數額,自己也可以拿出一些錢來買買衣服、護膚品,沒想到遭到了母親的拒絕。網友們知道這件事以後,也是議論紛紛,甚至有學者做出了一組數據,分析了各大城市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的高低。

網友們慨嘆道:"既然是成年人了,也該獨立起來,承擔一些經濟責任,而不是像個巨嬰,什麼都管父母要!"

分析

調查顯示,北京在校大學生月均生活費領先全國,達到2400元,而上海、杭州等城市大學生的月均生活費均超過2000元。不過在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大學生,月均生活費也即將突破2000元大關。

如果真如那名大學生所說,由於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上學,所以2000元的生活費不太夠用,那麼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因為大學就是學會獨立成長的地方。

大學生更應該理性消費

由於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眾多的奢侈品開始進入大學生的世界,也有不少孩子學會了攀比,以至於生活費緊缺。除了做兼職,努力學習贏得獎學金之外,爸爸媽媽們要教導孩子學會科學理財,理性消費。

孩子變"巨嬰"是家庭教育失敗的典型

1.缺乏獨立性,自主生活困難

孩子若是一味找父母索要生活費,卻不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將來在社會上獨立生存的能力便大大降低,無法得到面試官的青睞,甚至可能淪為"啃老族"。

2.加重父母的經濟負擔,不懂感恩

"巨嬰"的出現不僅不能分擔家庭責任,還會加重爸爸媽媽的經濟負擔;缺乏金錢也容易讓"巨嬰"失去理智,變得不願和爸媽交流,淡漠親情,不懂感恩。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經濟獨立性

1. 教育孩子科學理財

其實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告訴他科學理財的重要性,等他長大一點便給孩子辦一張銀行卡,爸爸媽媽們可以時不時提供幫助,讓他漸漸著手管理自己的"資產",將來也能更有經驗。

2. 讓孩子體驗賺錢的辛苦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打打下手賺點零花錢,讓孩子懂得賺錢的不易,也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珍惜爸爸媽媽的血汗。

3. 以身作則,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習慣

實際上,爸爸媽媽需要以身作則,在商場消費時也不要專門挑貴的買,而是注重商品的價值和實用性,告訴孩子不能攀比,要有求實心理,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念。

總結

總而言之,既然孩子成年了,爸爸媽媽們當然可以放手讓他打拚,告訴孩子用雙手去創造未來。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而不是過度寵愛孩子,這樣孩子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