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林依晨7年不孕,凌晨4點照顧公婆:嫁入豪門也太慘了!

2021-04-09     有格

原標題:39歲林依晨7年不孕,凌晨4點照顧公婆:嫁入豪門也太慘了!

好久沒聽見林依晨消息了。

早些時候就聽說她為了備孕已經停工很久,最近出席活動被問到此事,卻無奈表示該試的方法都試了,依舊毫無進展。

在那之前,就有傳聞因為她未能生育,以至和丈夫林於超的婚姻亮起紅燈。

林依晨和丈夫感情到底怎樣不得而知,但在求子這條路上,她的確是付出了太多。

翻看林依晨近年的作品列表,發現她從2018年開始便沒有再拍戲了。

對此她自曝短期內都不會復出,原因是未達成生育的目標。

外界也始終對著她的生育問題不放。

有記者拍到林依晨在台灣與公公婆婆出街,鏡頭瞄準的首先是肚子,再就是一旁兩位老人的反應。

媒體最想看的,不過是「女星結婚七年未生子,婆媳關係陷入冰點」這樣的局面。

似乎不生孩子,就是有違常理、愧當人妻。

另一方面,則有人打著女權主義的旗號開始沒話找話:戀愛腦、思想封建、人設崩塌……

不生孩子要被罵不盡責,努力備孕要被罵戀愛腦。

生孩子這件事,什麼時候變得那麼不自由了?

林依晨想有個孩子這件事其實很符合她的性格核心:凡事以家庭為重。

原生家庭的苦,使她面對生活時不得不加速懂事。

五歲時父母離異,媽媽獨自撫養她和弟弟長大,只能靠著透支信用卡的方式支撐一家三口的生活,最後竟欠下了五百多萬台幣(約120萬人民幣)的巨債。

要想扛起這個家,打零工是不可能的,何況她有更深的願望:讓媽媽和弟弟跟著自己過上好日子。

於是18歲那年,同齡的花季少女還在青春里做夢,林依晨已經輾轉於不同的選秀節目。

她的目的很簡單:給弟弟買台新電腦,接著賺更多錢還債。

她是有一份運氣在的。

恰逢當時,偶像劇市場剛剛興起,《流星花園》以不可抵擋的趨勢火遍大江南北,像杉菜這樣的平凡少女尤其受觀眾青睞。

雖然林依晨長相在娛樂圈算不上出眾,可勝就勝在那一份鄰家女孩的氣質,具有親和力,還有觀眾緣。

就這樣,天時地利加人和,林依晨頂著一張娃娃臉,在《惡作劇之吻》中飾演天真單純的袁湘琴一炮而紅。

奔波在劇組的那幾年,她留下一部部經典,無論是《射鵰英雄傳》敢愛敢恨的黃蓉,

《天外飛仙》里古靈精怪的小七,

還是《我可能不會愛你》倔強獨立的程又青,都為無數人的青春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自己卻由於太拚命被查出腦腫瘤,23歲就立下遺囑。

直到做完手術、確定度過了危險期才敢把生病的事告訴母親,並在手術兩個月後恢復了工作。

憑著拚命三娘的精神,她終於六年後幫媽媽還清了所有債務,還存下了房子首付,為家人在台北買下一套房。

讓家人過上幸福的日子,是她最簡單的願望。

知乎上有個問題:哪位演員的真實性格和人設反差很大?

很多人都回答了林依晨。

她演活了傻白甜袁湘琴,但最貼近她的一個角色該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程又青。

她們都一樣,獨立又自信,驕傲又自尊。

一邊要扮演好照顧家庭的懂事角色,一邊年紀輕輕就在娛樂圈摸爬滾打,雙重壓力下,林依晨性格里的早熟愈發明顯。

2017年電視劇品質盛典上,她對將要出國讀書的胡歌說了一段話:

胡歌幾乎落淚。除了感動,想必還是因為知己難得。

自小的經歷使她的內心有一種強大的力量,總是支撐著自己,也隨時感染著別人。

這種力量大概就是溫柔的成熟。去回顧她的獲獎感言,就會發現她內心的豐盈:

「其實我們做的戲,只要有一點點能夠讓你們觸動,然後在你們的生命里引起一點點漣漪,對你自己選擇的東西有一點點反思,或者是,更珍惜跟你愛的人在一起的時光,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做戲最大的鼓勵。」

直到今天,《惡作劇之吻》還是很經典。

每回看一次,就會有人為林依晨和鄭元暢意難平一番。

當初鄭元暢的一句「我比誰都知道她結婚了」更是讓人浮想聯翩。

然而選擇錯過才最像林依晨。

早熟的花會被稚嫩的葉子吸引,卻不可能等它長大。

縱然相遇很美好,可經歷和思想不匹配,仍然沒辦法開花結果。

林依晨要找的,始終是那棵能托舉她成長、為她遮風擋雨的大樹。

很難評價哪一種選擇更好,但她在2016年嫁給林於超時,想必早已選擇了浪漫的另一面答案:安心,穩定,踏實。

其實對於39歲的林依晨來說,受孕確實沒有年輕時候容易。

年輕時候過於拚命,沒有適當休息,導致身體機能變差,因而受孕的幾率會大大降低。

之所以陷入生育焦慮,既是性格使然,又有關成長經歷。

和她一起合作過的導演曾評價她:在林依晨身上,看不到不完美。

性格中的完美主義,使她一旦下定決心做一件事,就非得做到最好。

備孕三年來,她嘗試了很多辦法,喝藥調理和運動健身是日常,就算有片酬再高的工作,她都會推掉。

早點懷孕生子成了壓在她心中的一塊石頭。

她既渴望成為一個母親,又渴望努力做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太太、好兒媳。

她表示家中親友沒有給她壓力,反而是她自己給自己壓力太大了。

可能不能生,並不是她一個人能決定的。太過焦慮著急,反而容易事與願違。

另一方面,林依晨從小就缺乏一個完整的家庭,父母在她童年時就開始分居,這更加劇了她的不安全感。因而想要一個孩子絕不是如外界所說,是為了穩固自己的家庭地位。

恰恰是她太渴望家庭圓滿,生孩子也是為了圓自己當媽媽的夢想。

不過被生育這座大山牢牢壓制的何止林依晨一位?

在最近熱播的《婆婆和媽媽2》中,陳松伶因為生病不能生孩子導致婆媳矛盾不斷,陳松伶甚至被認為是全家的罪人。

但好在張鐸看得很開,他充分給予了妻子生育自由。

因為他愛的是陳松伶這個人,而不是她會生育這個功能。

在傳統家庭觀念里,女人就應該婚前守本分、婚後添子嗣。

催婚催生變得越來越普遍。

即便到了2021年,真正擁有生育自由的女性也只是極少一部分,絕大部分女性的生活中根本就沒有不生育的選項。

輿論壓力,恰恰是造成女性心理壓力的罪魁禍首,要知道生育困難的一大誘因就是精神壓力過大。

生孩子本來是女性的原始生命能力,順其自然即可。

如果徒增各種壓力,便會成為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不知什麼時候,生孩子成了討好夫家的一種象徵。

實際上女人之所以願意生孩子,從來不是為了討好誰,而是一種母性,一種女人的本能。

只有女人想不想成為母親,而不是女人為了誰去生一個小孩。

「給他生孩子」本身就是對女人的一種誤解,也是對母愛最大的褻瀆。

再說,要不要成為母親本就是一項私人選擇,有想成為母親的女性,也有放棄生育的女性,不應以此來捆綁女性,或拿生孩子來作為價值評判。

社會最該做的,是在生育這件事上給予女性充分的寬容與諒解。

馬伊琍曾在《女人30+》中暢談生育,她坦言「隨著個人閱歷的增加,我越來越明白生育只是一種選擇,並不是使命。生而為人,存在的意義遠遠不止於生育。」

願林依晨早日如願以償迎來小孩,也願所有女性都能擺脫生育焦慮,早日迎來生育自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RVetngBrsvY2_UupZy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