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養娃後,無論是貧家還是富家,都會很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在現實生活中,教育資源的「不公平」是實際存在的。
家長的基本學歷;老師的教學能力;家庭所處的城市環境;家庭的經濟狀況,這些都會影響孩子接受教育的區別性。
雖然很多家長不願做對比,可是實際上,這種差異一直都在,不僅是學習成績,甚至在孩子的一言一行,穿著打扮上都有著明顯的區別。
為啥貴族學校女孩能穿裙子?老師的回答很現實,貧富差距影響頗多
成年人一般會做兩個「夢」,一個是發財夢,一個是孩子成材夢,正因如此很多商人就會抓住家長的這種心理,搭建一些私立學校,也被稱之為「貴族學校」。
這類學校會高薪聘請優質的教師資源,學習其他先進地區的教育方式,打著優勢教育的大旗開啟招生模式。
家庭經濟條件好的,自然會選擇這類學校念書,而相對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孩子,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普通學校了。
敏敏是一名12歲的中學生,父母是普通工薪階層,所以她也在傳統的公立中學讀書,可偏偏離著學校不遠處就有一所「私立中學」,之前敏敏一直沒有覺察出兩所學校有啥差異。
可前段時間,私立學校突然改變了校服模式,所有女孩都穿「裙式校服」上學,而反觀公立學校,依舊是傳統的邋遢褲腿校服。
這讓剛進入青春期且愛美的女孩們露出了羨慕的表情。
「憑啥貴族學校女孩能穿裙子?」這天有女生忍不住裙子誘惑率先向老師開口問詢。
老師的回答也很現實,很直接,老師回答道:
- 那所學校的學費和雜費更貴,因此她們校服樣式新穎。
- 那所學校和我們的培養方向不同,我們強調成績,他們則更看重綜合培養。
- 知道大家都愛美,可貧富差距是一直都在的,要認清現實,做更多努力去改變,而不是羨慕攀比,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和將來誰也說不準未來是啥樣。
聽完老師的話,雖然女孩們還是不解,但好歹是看清了一些根本原因,考慮到父母的辛勞,也就不再提換校服的要求了。
面對現實存在的教育差異和貧富差異,如何扭轉孩子攀比心
一:不要責怪孩子不懂事,愛虛榮
處於青春期年齡的孩子,出現這種疑惑很正常,他們無法將羨慕的情緒藏在心中,但當孩子說出來後,家長和老師應該進行合理引導。
不要訓斥孩子不懂事,畢竟差異對比下孩子已經受挫,要告訴孩子現實情況,激發孩子的鬥志,利用彌補的方式來追尋「教育公平」。
同時,在日常教育過程中,也要讓孩子明白家庭的經濟情況,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培養孩子的感恩心,給孩子樹立好榜樣,避免因溺愛導致的攀比炫耀情緒產生,不要一味滿足孩子。
二:學會轉移孩子的攀比焦點
當孩子出現攀比情緒時,家長要抓准攀比焦點合理引導轉移孩子的攀比方向,將攀比情緒轉化為競爭意識。
利用反向對比的方式,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潛能,看到自己的進步,鼓勵孩子超越自己。
三: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曾經說過,人們在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之後,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對於青少年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思考力和辨別力較差,很容易誤入歧途。
家長要從小注重孩子的心靈培養,將孩子的物質需求轉變為體現自我的動力,預防遠比應對更為重要。
在面對貧富差異帶來的「教育不對等」的情況下,如何引導孩子
其實從教育本身的人文層面來看,並沒有所謂的不公平。
這裡說的並不是孩子上貴族學校還是普通學校的差異,而是孩子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所遇到好老師的可能性是對等的。
只要讓孩子能遇到好老師,哪怕一生只會遇到一個,那對於孩子來講好處也是難以估量的,相信隨著社會的公平 發展,這種可能性會越來越均衡。
而在這之前,身為家長要先培養孩子愛學習的態度,再培養孩子學精細的能力,努力過的孩子,自然不會在「不對等」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家長們,你們如何看待這種差異?分享你的觀點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