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下旬東北地區大幅度降溫?對玉米品質產生何種影響?

2019-11-07   北方新農村

我國今年已經正式進入大數據預測市場的元年!實際上,全球天氣預報的本質就是數據集合海量運算後的概念發布。近一周以來,國內玉米價格普漲使得東北新玉米何時批量上市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對於關內和港口糧價上漲相對迅猛的區域而言。

專業機構根據天氣大數據和氣象預報數據推測,今年11中下旬或許才是東北玉米真正大批量上凍之時,預計時間較2018年提前近半個月,後期仍值得特別關注(直接影響到質量等級)。

大數據觀察:東北地區全天氣溫降至0℃以下需再過半個月

據統計,自2011年以來東北兩大玉米主產區吉林、黑龍江兩省全天最高氣溫持續保持在0℃以下的時間一般多在11月16日-18日之間,僅2014年和2018年氣溫下降時間有所延遲,這意味著再過半個月時間東北玉米主產區有望批量脫粒上市。



另外,據未來14天氣象預報顯示,吉林、黑龍江中心地區預計在11月14日前後最高溫度有望降至0℃以下,這意味著今年東北玉米可上凍時間應早於去年同期(提前約半個月)。東北糧價上行過程中的壓力正在慢慢上升。



除了影響上市節奏,11月至12月氣溫對玉米品質影響不可忽視。

我們知道,2011年以來,東北玉米主產區曾出現過多次玉米霉變超標的問題(包括2011年和2013年~2016年連續四年東北玉米發生大面積霉變),且並非全因氣溫下降過慢導致,而是在氣溫降至0℃以下後再度回升或者「前雪+後升溫」(以2013年為代表,當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氣溫下降緩慢,前期大雪積壓下玉米「捂」壞,黑龍江玉米多數霉變達到8-10%,個別玉米霉變達到20%)。



我們曾記得,在2016年秋季東北臨儲玉米收購政策取消,農戶糧食保管意識大大增強,深加工企業蓬勃發展使得近年來東北玉米不再發生大面積霉變問題,但小心駛得萬年船。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東北地區玉米收購價格暫未出現大面積明顯上漲與當地收購主力深加工企業前期預備庫存有莫大關係。

截止到10月下旬,吉林部分規模企業玉米庫存可達到1個月之久,黑龍江部分酒精企業庫存更久,且部分前期拍賣玉米尚在出庫中,填補了一部分「青黃不接」的供應缺口。

同時,今年一些我國北方加南方一些大型糧商謹慎入市,這一波因運費上漲引發的全國大面積糧價上漲過後,是否又會回到原地?引人深思。



來源:農產品期貨網,真格農業

由北方新農村整理髮布

部分圖片與內容來自於網絡

版權屬於原作者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