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常用步法解析,步法是技術重要組成部分,附加熱身重要性

2019-10-07     羽毛球必看

羽毛球步法是指在大約35平方米的本方場地上,進行快速、合理並又有一定規律的上網、後退和兩側移動的方法,步法是羽毛球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學習和能否掌握好正確擊球技術的基礎。

跨步:指向擊球點邁出較大步幅的移動方法,通常在上網步法的最後一步時使用。

墊步:在移動到最後一步,與擊球點尚有較短的一段距離時,用另一腳再加一小步的移動方法,這一種步法比較輕捷、靈巧,不但能使移動的步數比較經濟,而且,還能保持移動中身體重心的穩定和有利於協助擊球動作的完成。

並步:離擊球點方向遠側的一個腳,向前一個腳墊一小步,同時前腳在其尚未落地時,又馬上向前跨出的一種移動方法。這種步法較多地運用在上網、接殺球和正手後退突擊扣殺時。

交叉步:側對擊球點方向,兩腳採用前、後交叉的移動方法。這種步法的步幅較大,移動中身體重心比較穩定。

蹬跳步:在移動到最後一步時,採用單腳或雙腳起跳擊球的一種移動方法,如網前撲球時,為加快速度搶點擊球,後腳用力蹬伸,前腳呈弓步前躍;在後場突擊扣殺時,先轉體用墊步或並步移動,最後一步再用單腳或雙腳起跳扣殺,使用這種步法,要求協調性好,彈跳力強,在擊球後還要善於控制自己的身體重心,以便連貫好下一拍的擊球,根據這些在就是勤加練習,但不要一練完就去和別人打比賽,這樣都會忘的,要多練習!

林丹式絕殺也是爆髮式壓腕殺球,但是爆髮式壓腕「殺球」累傷關節,除了手腕,肩部、腰部也是運動傷害較常見的地方,比賽場上常見鉛球、鐵餅、標槍等項目,這類運動穩定性差,常會傷害肩部,容易導致肩關節脫位,這種傷害跟投擲時機、姿勢是否正確有關,舉重運動員的腰部則最易受損傷,腰位於人體重點、中心的地方,隨著年齡增長,腰部逐漸發生蛻變,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突然爆髮式抓舉或者挺舉,會造成椎間盤突出,更有甚者,嚴重傷及腰椎,導致癱瘓。

熱身做到足,損傷降最低,「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對熱身運動而言尤為適合,熱身時,先讓身體進入微熱狀態,再舒展筋骨更有利於動作的發揮,「一年有四季,一天有24小時,運動也有高潮、低潮,熱身需根據各人的自身狀況決定運動量,如果精神狀態不佳,則不適合做劇烈運動。」

巧「使勁」,慢性勞損非必然,運動發燒友容易受傷,然而,日復一日伏在案頭工作的白領們卻也難逃運動創傷,在論壇上,不少網友大嘆「在辦公室,一坐就是整天,頸椎病、滑鼠手通通纏住我。」「我不經常運動,卻還是覺得疲累,天氣越冷,身體越累。」運動創傷大多數是急性創傷,勞損則是一種反覆持久的、慢性的運動傷害,甚至是非生理性姿勢造成韌帶的過度、過量的傷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Eo2qG0BMH2_cNUgZcw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