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是春季棚室蔬菜多發病害,特別是棚內乾濕度變化劇烈,非常有利於白粉病的發生。因病情發展速度很快,若防治不及時,往往造成植株葉片光合作用功能下降,出現早衰,對產量影響很大。再加上白粉病容易在處於生長中後期的棚室暴發流行,因此建議菜農提前做好白粉病的預防工作。
調控環境:據了解,在16℃-25℃的溫度及75%的相對濕度下,最有利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
因此,菜農可通過棚內溫濕度的調控,如延長通風時間,在操作行鋪設稻殼或碎稻草等有機物,進行降溫排濕,這樣切斷了病害三角中的環境因素,可大大降低白粉病的發病幾率。
提高植株抗性:除了有利的環境條件,當植株長勢弱或徒長的情況下,也易發生白粉病。
建議菜農要注重根系和葉片的養護,通過沖施或噴施甲殼素類、海藻酸類、胺基酸類功能性肥料及葉面肥,使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逆力。此外,及時將植株下部的老葉、病葉摘除,減少白粉菌的侵染途徑。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對於白粉病的防治,菜農朋友在用藥上要遵循「無病早防、見病早治」的原則,也就是在發病前及發病初期提前用藥,早預防,減少病源,可選用苯醚甲環唑、加瑞農、肟菌酯·戊唑醇、苯甲·嘧菌酯等藥劑。由於白粉病在乾濕交替下發生快速,因此要在澆水前用藥效果好。
白粉病在防治時要注意各種藥劑交替使用,防止長期單一使用一種藥劑而使病菌產生抗藥性,降低防效。如苯甲·嘧菌酯+氯溴異氰尿酸;乙嘧酚磺酸酯+硫磺;氟吡菌醯胺·肟菌酯+乙嘧酚磺酸酯+硫磺,以上配方交替使用,且噴藥時還要兼顧全面、均勻、周到。
內容來源:北方蔬菜報
(農林衛視新媒體整理髮布,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