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分鐘配速還算跑步嗎?

2023-05-08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8 分鐘配速還算跑步嗎?

寫在前面,跑步能力因人而異,如問題所說,很多人會習慣以配速快慢來衡量慢跑的強度。可每個人的情況差別極大,比如職業長跑選手,往往慢跑的配速都能達到4分配速以內,而這個配速,已經是很多長跑愛好者拼勁全力才能達到的速度。職業跑者的「慢跑」對很多普通跑者來說就是疾速跑甚至無氧跑。即便跑步能力差不多的人,因為身高、體重、性別的差異,在同樣配速下心率和消耗都有很大差別。

所以,跑步不要攀比,也別擔心丟人,只要對你來說能夠起到鍛鍊作用,就是好事。特別是對初跑者來說,而初跑者中的大體重跑者更是如此。這個階段應該養成運動習慣並且堅持,這比單次跑步的配速快慢更重要

對更多普通人來說,我們去跑步追求的是通過運動塑造健康的身體。不像職業運動員,追求的是成績的突破。跑步的人很多,其中不乏有一些已經跑了很久的或者有運動基礎的中/高階的業餘跑者,作為初級跑者沒有必要和他們對比。跑步能力整體的提升,需要大量的時間堆積出來,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

我們自己也要擺正好心態,去接受自己的「慢」不要覺得難為情,這樣才能踏踏實實地進步,每個人在開始的時候都是初跑者,跑得慢很正常,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

*(網上一些關於配速的攀比也沒有任何意義,和自己比就好)

跑步常提到的配速/時速、心率、距離、時間、功率等,本質上都衡量了運動的強度。跑步的快與慢是相當主觀的一個概念。慢跑的「慢」,即以較低的強度進行勻速的奔跑。所以以每個人自身情況來衡量慢跑的強度更為適宜。——這也是心率等運動數據在近年被反覆強調的原因。因為它基於你的身體反饋,反應出了你當下的運動強度。

理解了前面這些,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有關慢跑的配速,結合到個人情況,應該怎麼去判斷鍛鍊的有效性。

到底什麼是慢跑?

慢跑又被稱為有氧慢跑,意思是身體在運動過程中,會儘可能以燃燒脂肪的供能方式提供前進的能量。

跑者應該會感覺:

身體無明顯的疲憊感累積

跑步同時依然可以進行簡短的對話交流

全程保持均勻的呼吸,不會有大口喘氣的情況

能以勻速持續奔跑較長的時間

完成跑步後不會有強烈的酸痛,且第二天沒有不適感

這樣的低強度跑步,你不會有很大的身體/精神壓力,持續一段時間後興許還會產生享受跑步的感受。身體無論體能還是狀態都得到改善。

而對於期望在慢跑中得到更多收益的長跑愛好者,慢跑又有更詳細的定義*。

*以心率作為強度單位來定義慢跑,就要提到儲備心率的概念:

儲備心率=最大心率-靜息心率

有氧慢跑目標心率區間一般計算為儲備心率的59-74%

如A跑者的最大心率200,靜息心率60,那他的儲備心率就是140。(200-60=140)

當A跑者以142-163間的心率進行勻速慢跑,即為廣義上的有氧慢跑。

有氧慢跑/E強度慢跑

最廣義的有氧慢跑,也是最常見的 E強度(easy running)訓練。

有氧慢跑對身體/跑步能力的益處:

鍛鍊心肌的力量

有氧慢跑時心臟搏動的能力/力量會達到最大值,長期的訓練後,每次心跳泵出的血量(心搏量)增加,心臟跳動的頻率(心率)則會降低。

增強抵禦傷病的能力

很多人忽略了一點,規律的有氧慢跑可以幫你提升抵禦傷病的能力,包括身體的狀態和肌肉/關節承受壓力的能力。

提升用氧效率

長期的慢跑,肌肉里的微血管和線粒體都會增加。前者可以為運動中的肌肉供血供能,後者則是產生跑步動能的主要來源。因此慢跑就能提升身體用氧的效率,長此以往,有氧能力、耐力、體能/體力……等都會明顯改善。

有氧慢跑的常見強度:

心率上,最大心率的65-78%,儲備心率的59-74%;

距離上,5-15公里;

時間上,30-120分鐘(長距離跑的強度/配速一般與有氧慢跑相同,時間則會達到90-150分鐘)。

對於剛開始跑步的人,建議最初的3-6個月,都以有氧慢跑的強度進行。對大體重的肌肉/關節也比較友好。

慢跑訓練需要注意

跑前熱身是預防損傷的關鍵,大多數的熱身動作無效並會帶給身體一定損傷。最為常見的為繞膝彎腰下轉體動作。在熱身階段,繞膝動作如果用力過猛會給膝蓋帶來一定負擔,增加損傷機率,在熱身環節進行彎腰下轉體動作會對腰間盤帶來一定損傷機率。

正確的跑前熱身是由慢跑、肌肉牽拉、專項熱身組成。

在進行簡單的慢跑後可以進行一個原地牽拉動作,通常用雙手抓住腳尖,下蹲、提拉,注意過程中膝蓋切勿過於腳尖。

最後是利用高抬腿等動作來進行提拉自身肌肉,達到肌肉激活。注意跑步前的熱身和跑步間隔不要超過十分鐘,容易失去熱身的意義。

另外,

慢跑前的飲食忌油膩和重口,適量減少高纖維食物的攝入(可能會增加跑步時腸胃的壓力),並在跑前至少40-90分鐘完成飲食;

當單次距離超過5公里(尤其夏季),就要考慮途中補水的問題,以少量多次、小口抿的方式進水;

速度/配速並沒有考慮到氣溫、濕度、坡度、身體狀態等等因素,因而建議不管是什麼水準的跑者,都儘量以心率等來作為衡量依據

有氧慢跑儘量要求以均勻的配速進行跑步,不要忽快忽慢,相比用嘴進行呼吸,慢跑更推薦以鼻子或口鼻集合的方式進行較深度的腹式呼吸;

用時間、而非距離確定單次慢跑的長度更加科學;

慢跑需穿著柔軟且有一定支撐性的慢跑鞋,著裝要多考慮透氣性,確保跑步中產生的濕氣能快速排出體表;

慢跑是重複且規律動作組成的運動,所以為避免長時間跑步後的肌肉僵硬,跑完後需進行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