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俗青春?良心神劇!剛要開罵,啪啪打臉

2023-10-07     十點電影

原標題:爛俗青春?良心神劇!剛要開罵,啪啪打臉

文 | 十點電影原創

校園青春劇我們見多了。

年年上新從不斷檔,但來來去去還是那兩板斧。

什麼熱血的、傷痛的、爛俗的、瑪麗蘇的一抓一大把。

沒勁?

直到老妹兒偶然發現一部新劇——

幕後配置足以看出「高級」,絕對的國產青春劇頂配。

導演王志勇,代表作8.6分的《你好,舊時光》。

編劇吳桐,代表作8.9分的《最好的我們》。

悄悄播出了很久,就連很多明星都化身自來水安利。

最好的國產青春劇?

不走小清新,也不是校園純愛風,帶著生猛的青春氣息……

它,就這樣來了——

本劇改編自桐華的同名小說《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原作是個老熟人。

代表作品有《步步驚心》《雲中歌》,內容紮實,多為佳作。

而這部評分8.4,原著粉眾多,很多人的青春之書。

正是因此,改編不易。

豆瓣評論區可見很多書粉的差評:魔改,亂編,莫名其妙。

又是一部爛劇?

老妹兒一口氣連刷15集後,才敢堅定回答——

不是。

看慣了爛到無力吐槽的青春劇,它讓我們找回了久違的年少時光。

叛逆

《少年時光》的主線很簡單——

九十年代初,一個叛逆少女的野蠻生長記。

主角羅琦琦(趙今麥 飾)

一頭亂糟糟的短髮,滿身反骨,有種看誰都不順眼的厭世感。

剛入學高一,就成為了讓家長和老師頭疼的那種學生。

成績倒數,考試次次不及格。

和老師頂嘴,別人學習她看課外書,罰站基本是日常。

和流氓打架,常年混跡於校外遊戲廳,時不時還進個聯防隊。

父母整天為她操碎了心,學校三天兩頭找家長,全單位都知道自己有個不懂事的女兒。

以上種種,都讓老妹兒仿佛記憶重啟一般,回到了那個青澀的年紀。

這也是《少年時光》的第一層——

青春劇。

什麼是青春?

年少輕狂,肆意放縱,總有種不顧一切的莽撞和倔強,以及那些無可替代的美好回憶。

青春最重要的是什麼?

友情。

因為羅琦琦的任性,她被老師罰站在操場的桌球檯上,全校學生都在看她的笑話,此時她丟掉了自己所有的尊嚴和面子。

在她最難過的時候,葛曉菲(張昕懿 飾)突然沖了出來。

她不顧一切的跑向羅琦琦,撲上前緊緊抱住了她,在這一刻,所有的悲傷憤怒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友情的治癒。

愛情。

年少時光的喜歡是說不出口的,暗戀成了青春的主場。

羅琦琦有一個小學同學張駿(鄔家楷 飾),他們因為一點小矛盾鬧掰了,導致長大後見面都互相裝作不認識,但她嘴上不承認,卻早已萌生出異樣的情感。

他們趁著夜深人靜互訴心事,彼此心動,但誰都不肯捅破這層窗戶紙。

當然,還有那些青春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羅琦琦是在姥爺身邊長大,直到上小學時才被父母接到身邊,但來到新家她才發現,父母的偏愛都給了妹妹。

因為從小缺失父母的關愛,所以羅琦琦一直在儘可能的扮演乖巧。

但父母和孩子之間總是存在代溝,尤其是在那個年代下,羅琦琦努力去討好但每次都適得其反,叛逆心起的她,只好靠著叛逆來偽裝自己。

青春二字,痛苦而又折磨,美好而又治癒。

每個人都擺脫不掉的叛逆期,其實不過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迷茫

注意看,劇剛一開頭的時間點:

1994年12月。

故事不是今天,而是發生在上個世紀的懷舊青春。

這是屬於8090的青春時代。

總有一個角落,讓人咯噔一下好像回到了童年——

遊戲廳、音像店、歌舞廳,還有二八老式自行車……電影院放著的都是成龍的電影,每個少女都曾自詡林青霞。

撲面而來的熟悉感,就是劇的第二層——

年代劇。

但在劇中,這種年代感不僅僅停留在背景板和服道化,還融入在故事的每個方面。

即,在那個年代之下,學生們面臨的首要難題——

退學進廠。

90年代的高考,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拿羅琦琦剛上高中的1994年來說,全國參加高考251萬人,但錄取本科人數僅有三分之一。

高考失利在那個年代是再尋常不過的事,而他們的第二選擇,就是托關係走進國企工廠,這已經是除了考大學之外的最佳出路。

同在一所學校讀高中,同一起點,但此時此刻,他們必須要面對的是人生不同的岔路口。

有些人還在苦苦掙扎。

高三學生許小波(白宇帆 飾),因為家庭原因,每天放學後都要去遊戲廳打工幫忙,晚上回家還要照顧生病的媽媽。

休學過一年,復讀過一年,雖然已經到了20歲,但他仍然不願放棄努力進工廠,因為他始終堅信上大學能改變命運。

即使命運一次次擊垮他,工廠看上去是目前對於他來說最好的選擇,但那象徵著希望的大學,一直在召喚著他。

有些人卻被迫選擇了妥協。

羅琦琦的同學林嵐,因為家庭遭遇變故,父母離婚,母親找了男大學生被騙光了錢,她沒有辦法才進了工廠。

每個星期上課三天,去工廠里實習三天,現在的她特別愛讀書,因為她知道,一旦進了廠將要面對的就是一眼看的到頭的人生。

走錯一步,影響的都將會是一生。

羅琦琦也面臨著這樣的選擇,父母眼中的她成績不好不愛上學,是很難靠高考有新出路的,倒不如去技校學習,直接進廠坐辦公室。

雖然觀眾看到的是父母的專權,但在那個年代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安排,但羅琦琦不願意,卻又不知如何改變。

90年代的小鎮,透露著欣欣向榮又藏不住保守破舊。

而他們都被困在這個小鎮里,找不到自己也找不到出路,充斥著對遠方的恐懼和未來的焦慮。

成長

最後一點,《少年時光》區別於其它青春劇的地方——

它沒有拘泥於宏大背景的時代敘事,而是將目光放於細微處,通過一幕幕細節來表達年少時光的浮生繪。

青春,才是整部劇的主角。

在童年的鄉下田野里,和最好的夥伴無拘無束的玩耍。

在放學後回家的路上,和同學一起跑到鐵軌訴說心事。

但青春的過程難免悲傷,有些故事總要有淚才能走下去。

這是《少年時光》的第三層——

成長劇。

羅琦琦並不是一個陽光開朗校園女主,相反,她的人生充滿著悲劇色彩。

她有過留守兒童的經歷。

在她一歲時,父母就因為工作忙把她送到了姥爺家養,她從小就沒有父母的陪伴和愛。

她遇到過父母的偏心。

直到上小學時,她才被接回到父母身邊,但他們的愛卻更多給了妹妹,不管是吃的還是玩的,她渴望的愛像是奢求。

媽媽總是教導她要懂事照顧妹妹,卻沒有人顧及小小的她當時的感受。

她遭受著打擊式教育。

羅琦琦有著很聰明的頭腦,奧數、演講,都讓老師對她感到刮目相看,但在媽媽的眼中卻只能看到她的不學無術,即使她再努力依然無法改變,因此她的學習也一落千丈。

青春的苦悶縈繞著她,但與其同時,也有一束束光出現在她的身邊,始終在照耀著她。

第一束光是姥爺給的。

羅琦琦的童年時光里,父母缺失的愛姥爺都在一一填補,他會陪著羅琦琦做南瓜燈,會在月光下給她講童話故事,姥爺將全部的愛都給了她。

在後來姥爺去世了,她仿佛一夜長大,也失去了對父母「愛」的期望。

但就這在時,第二束光出現了。

許小波是羅琦琦在遊戲廳認識的哥哥,是她每次受委屈都能跑去訴苦的家人,他或是苦口婆心或是嚴厲怒斥,但每一句的「說教」卻是實打實的為她好。

除了他們,還有張駿、葛曉菲、陳勁……

他們總是不斷地朝羅琦琦走來,像太陽一般的溫暖著她,推動著她成長向前走,正是因為這些人的陪伴和愛,讓她即使身陷困境卻並沒有長歪,反而讓她更有勇氣去面對這個世界。

而她的能量也在照耀著身邊的人,每個人都在互相幫助著。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在老妹兒看來,《年少時光》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對青春的感悟。

有身不由己的成長,也有不顧一切的勇敢。

雖然劇版並沒有按照原小說的劇情完全改編,但我們卻依然能在其中感受到故事想要表達的——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成長記憶。

每個觀眾在其中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因為青春大體都是相似的,有遺憾有快樂有悲傷有懷念。

年少時光無法回頭,但那些成長中的故事卻永遠存在記憶當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97cc3ae5211ac0d14297e40f3c3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