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驕傲所毀滅,驕傲心態哪裡來的?佛經上總結了八種

2022-06-18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別被驕傲所毀滅,驕傲心態哪裡來的?佛經上總結了八種

別被驕傲所毀滅,驕傲心態哪裡來的?佛經上總結了八種原因

「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

這個驕呢,可以說也是一個人非常嚴重的與生俱來的習氣,幾乎每個人都有。那麼在佛教的《成唯識論》卷六中對「驕」下了一個定義。

「云何為驕?什麼叫驕?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障不驕,染依為業。

——《成唯識論》卷六

對於自己所擅長的方面或者是對於自己的長處,心生執著,從而陶醉驕傲。這個驕能夠障礙不驕(不驕就是謙虛、謙卑),能夠障礙謙卑,生長染污不凈之法,這個是講驕的作用,那人為什麼會有驕傲的心態呢?

這個佛經上總結了八種原因,就是讓人容易產生驕傲的心態。

1

盛壯驕

「盛壯驕」就是因為自己身體強壯,精力旺盛而驕傲。

就像年輕力壯的人在老人面前就驕傲。特別是在動物界之中,這個體力強的動物,它就會稱霸一方,對那些弱小的動物就恃強凌弱。

2

種性驕

「種性驕」就是因為種性、人種血緣優越而嬌慢。

比如說有的人出生就在富貴種姓的家族,這就有了驕傲的資本。那麼現在雖然比古代社會進步了很多,但是因為種性、膚色、性別所造成的等級,在世界各國依然存在。比如說同樣是美國公民,但是白種人在黑種人面前就顯得高人一等,從心底瞧不起黑種人,而且和黑種人不住在一起。

那麼種姓在古印度也是地位階級的象徵,古印度的階級非常分明,像婆羅門、剎地利都是比較高貴的民族,那麼對底下的種族就會產生驕慢。

3

富驕

就是因為財富,富裕而驕傲。

很多人都是不擇手段地擄掠財富,就是為了實現富驕夢,其實,他不知道自己的錢是有一定的定數的。

如果不是屬於自己的錢,用不法的手段得來了也是守不住的。就像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一方面是說,用不道義的方式獲得富貴,這對我而言,像天邊的浮雲一樣,我絕對不會這樣做;另一方面也是說,這個浮雲聚散無常,通過不法的手段獲得的財富,也是不能夠長保。

所以,《大學》上也說,「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這個財貨是以不正當的方式獲得的,也終當以不好的方式敗散掉。那麼孔子也說:「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這個富而不驕傲,能有這樣的修養,本來就不容易,但是比起貧而無怨而言,還是相對容易了一些。所以說,有一些富人還有地位高的人,反而能平易近人,沒有架子,這就是富而無驕。然而這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貧戒怨,富戒驕」的古訓。一個人貧窮下賤就容易抱怨,一旦富貴就容易驕傲、奢侈,所以暴發戶和貴族的區別就在於,貴族他不僅僅有地位,而且他還懂禮,懂禮就不會較慢,這是貴族。而暴發戶呢就恰恰相反,因為自己有錢有勢,就以此傲慢無禮。所以看我們古人也有很多有權有勢的人,他們是怎麼做的呢?這個禮上,剛才我們講了「禮不下庶人」,是因為他主要是對士大夫以上的人的要求。

那麼這個禮就要求一個有權勢的人,他在進入一個城市的時候,要「入國不馳,入理必式」,就是古代的有權有勢的人,不是像現在人開著寶馬奔馳,而是坐著高頭大馬拉的馬車,那麼他到一個國家的時候,他一定要把這個車速放緩,要顧及到過往的人群,甚至呢還要給他們讓路。

就像我們現在開著寶馬、奔馳的人,遇到騎自行車的人、還有行人要主動讓路。你把這一個行為做出來了,人家就會讚嘆你,說你這個人不僅有錢有勢,而且還懂禮,是一個貴族;那麼暴發戶是什麼樣的呢?暴發戶就是不僅不會給那些騎自行車的人、行路的人讓路,還要把這個汽車的喇叭按得啪啪的響,生怕別人不知道他開的是寶馬,是奔馳,這樣的人就被稱為土豪。

所以你看哪一個有錢有勢的人希望別人叫自己「土豪」,叫自己「暴發戶」的呢?沒有一個人願意,所以即使自己沒有學過傳統文化,還要特別的讀一些經典,和朋友聚會聊天的時候,還能夠引經據典說,「子曰......、詩云......」,生怕別人笑話他沒有文化。所以你看這個禮啊,就是引導了一個人的行為,同時也培養了一個人的恭敬心,培養一個人的謙卑之心、仁愛之心,所以一旦一個開寶馬、奔馳的人,他把這個動作做出來,他對自己都會很尊敬,很佩服。

「你看,我這樣的懂禮,懂得禮讓」。而把這個行為做出來之後,也覺得是很應該的,因為大夏天的外邊很熱,我坐在寶馬車裡放著空調,但是那些騎自行車的人,挑著單子的人卻要在太陽下面大汗淋漓的走,所以我給他們讓路不也是應該的嗎?所以你看他這個行為做出來,他的仁愛之心、謙恭之心也就生起來了。

這個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富裕也容易驕慢。

4

聰明驕

就是因為自己聰明賢惠而驕傲。

人沒有學問就迷惑顛倒,掌握了一些學問又驕傲自滿。覺得自己了不起,比別人強,這個就叫「聰明驕」。真正有學問的人,是越學越謙虛,越學越感到自己的不足,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越讀古書,我們越佩服古人,越發現自己和古聖先賢差距太遠。比如說我們看看《群書治要》的序,你看看林則徐給《禮記訓纂》寫的序,那都寫得非常的好。古代的這些當官的人,那個文筆都是非常的好,看的書也非常的多,對這些典故非常的熟悉。所以你越讀就越覺得自己和古人相差太遠,所以怎麼樣呢?就覺得自己恭敬心、真誠心、清凈心和古人沒有辦法相提並論,所以越學要越謙虛。

5

色嬌

就是因為容貌端正而驕傲,人長得漂亮、身材好、英俊瀟洒、個頭高,這也都成了驕傲的資本。

6

壽命驕

就是因為壽命長而驕傲,長壽也成了驕傲的資本。

7

行善嬌

就是因為行善修德而驕傲。

行善做好事幫助他人,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久而久之呢也因為這滋生了嬌慢之心,這個好事兒就變成了壞事兒。很多人還在做好事時,不知不覺地起了名利之心,結果就把好事兒變成了壞事,違背了初衷。

所以我們講「不忘初心」,這一句話用在什麼地方都非常的恰當。我們最初做好事,心地比較單純,想法比較簡單,就是為了幫助別人,救濟別人。但是做著做著,反而生起了名利之心,這個就是做錯了。

8

自在嬌

就是因為事事順心,心情自在而驕傲。

比如說學了聖賢教誨的人,都知道心想事成,心想事成是修道人經常遇到的事,經常想的事兒在生活中就發生了,因為修行有一點體悟、感受,因此也滋長了傲慢之心。

這裡所說的八種驕,只是概括而言。其實容易引起人驕傲的事,有很多很多。

所以驕傲的實質,帶給人的後果,就是痛苦的。沙士比亞說:「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弟子規》上也提醒說,「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如果我們只是學了一些聖賢的典章,聖賢的經句,但是沒有用在自己的修身上,這個就是大毛病了,不斷的滋長了自己的浮華之心、虛榮之心、傲慢之心,那還能夠成長成什麼樣的人呢?

我們是學聖人,還是學賢人,還是在學小人?傲慢障礙人學道,「富貴學道難」,因為富貴的人就容易沉醉在富貴的生活中,覺得生活已經很順遂了,要什麼就可以滿足什麼,所以求道的心也就不急迫了。

那麼實際上,我們要知道人生有八苦,四大根本的苦就是生老病死苦,沒有人能夠脫離的,還有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五陰熾盛苦,這也是每一個人都不能夠避免的。所以,不能夠因為生活條件優越而忘記了求道之心,出離之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87f60cd124196b7fd75b876438aea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