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再傳上市,「二房東」的故事夠性感嗎?

2023-03-21     燃財經

原標題:自如再傳上市,「二房東」的故事夠性感嗎?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丨謝中秀

編輯丨饒霞飛

自如再一次傳出上市消息。

3月初,有消息表示,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租房平台自如考慮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最早或於4月份向香港交易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並最快在今年上市。

關於上市消息,自如方面向燃次元表示,不予置評。

這並非自如首次傳出上市消息,早在2019年底,就有消息表示自如或於2020年赴美上市。但當時自如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熊林公開表示,「暫不急於啟動IPO。」

如今自如上市消息再傳,雖然自如「不予置評」,但也惹人猜想。

只是前有蛋殼公寓暴雷、青客公寓破產清算,魔方公寓2022年9月啟動IPO卻至今無好消息傳來,同為長租公寓的自如欲上市前景如何,並不明朗。

從業務的角度來看,自如業務仍以長租公寓為主。根據自如官網,目前自如的業務包括租房(分散式長租公寓、集中式長租公寓),還有酒店(自如驛)、家庭服務(保潔、搬家、家修)和生活服務(電商)等。

2018年,熊林在接受虎嗅採訪時曾表示,「我們是一家提供居住產品和生活服務的科技公司。」

熊林當時提到。未來,長租公寓仍占(自如)40%的重要體量;剩下的60%當中,有30%依然屬於待繼續開發的居住產品,包括涉及旅遊市場的民宿、青旅,以及獨棟公寓的社區化、社群化運營等;最後30%則來自衍生服務,包括保潔、維修、搬家,甚至家居用品電商平台等。

如今來看,自如正朝著熊林的規劃和設想前進,但在租房之外,自如其他業務成色如何,是否能撐得起自如的60%,還得打個問號

以生活服務(電商)為例,3月17日,燃次元打開自如-生活版塊,其頁面展示的5個商品,無一可購買,其中3個商品顯示「商品下架」,2個商品顯示「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而關於家庭服務(保潔、搬家、家修),自如披露了戰績,自如官網顯示,自如服務(包括保潔、搬家、家修)使用用戶500萬+、累計訂單3000萬+,但並未透露這些服務來自外部、非自如向租客提供服務的訂單量為多少。

圖/自如網站上的電商商品

來源/燃次元截圖

整體來看,自如的業務仍以租房為主,即使家庭服務(保潔、搬家、家修)也以租房為依託。

但租房服務經過疫情的衝擊,難言樂觀。比如《財經》「自如」,「穿越周期」報道就提及熊林的描述,「那年(2020年),自如有60%的武漢客戶過年後沒能回到武漢,這意味著有60%的房子是空置狀態。自如要為這些客戶寄送行李回家鄉,幫他們免掉部分房租、服務費。」

貝殼研究院2020年3月發布的租賃數據也顯示,自如管理的100萬間房源,受疫情影響平均多空置15天。

截至2020年9月,自如入住率才接近90%,直到2021年7月底,自如才發布好消息——分散式房源主要城市入住率均超95%,集中式租賃產品自如寓和自如里9成項目呈滿租狀態。

對於長租公寓來說,持有就是成本,空置可以致命。熊林在2018年回應自如「囤房推價」時就表示,「機構化經營模式的核心是不要空置,個人持有房產的成本其實不高,而機構有房子在手裡的時候成本極高。」

另有多篇報道提及,長租公寓只有入住率達到90%、95%,才能實現穩定的現金流。

經歷2020-2022年三年的衝擊,自如手裡持有的物業情況或並不樂觀。雖然多位租房人表示,目前似乎租房市場已經回暖,回到了「賣房市場」,「價格漲了很多,之前看6000元租金的二居大把,但現在幾乎都要7000多元/月。」近期正在租房的沫沫表示。

房源也開始緊張,「有些剛發布2-3天的房源,我去問,就說已經定出去了。」沫沫說道。

但一切還為時尚早,自如此時早早傳出上市消息,如為確實,惹人猜想其是否有融資需求。只是即使上市,資本市場是否買帳,又是另外的問題。

01

「兩頭吃」的生意

自如官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自如布局10座城市,服務近50萬業主、500萬自如客、管理房源超100萬間。

100萬間的管理量,自如幾乎算得上是「中國最大二房東」。

而自如的主要業務,長租公寓看起來商業模式十分簡單,無非是賺取租客和房東之間的租金差。

「兩頭吃嘛。」自如業主艾可對燃次元直言,「租客租金高,但房東到手可沒那麼多。」

在租房業務的收入側,自如的收入主要來源於租客支付的租金。「貴」是租客對自如的普遍現象,「差不多位置的房源,自如能比其他的貴幾百元。」

燃次元也看到,以上海市閔行區莘莊地區為例,選擇「水清一村」兩居整租,其中自如有兩套59平米房源,價格分別為5790元/月(季付價)、5190元/月(季付價),而貝殼找房展示的、與自如房源面積接近的兩套57平米兩居,價格分別為4800元/月、5100元/月。

除租金之外,自如還將從租客手頭收取10%的服務費,算下來約1.2個月房租。以此計算,一年下來,自如從租客手裡收取的實為13.2個月的房租。

圖/上海閔行莘莊地區「水清一村」整租二居價格對比

(左為自如,右為貝殼)

來源/燃次元截圖

在支出側,艾可告訴燃次元,「我是2018年把房子委託給自如的,當時還是『省心租』的模式,就是自如負責裝修,房東每年讓不到一個月的房租給自如,大概下來,每年能收到11個月的房租。」

左手收租,右手付租,一來一去,自如便賺了2.2個月房租

而自如賺的還不只這些,艾可介紹,「房東每年還要交幾百元的維修基金,之前是300元,最近漲到了800元。」

更大的盈利空間在於差值部分。「租客租自如的房源,普遍要比周邊價格高几百元。但在房東這頭,收入比市場價低。」艾可表示,「按照跟自如簽約的4600元/月租金為例,房東實際只收到11個月房租,均攤下來一個月大概是4200元/左右。但我記得,當時周邊市場價是4500元/月左右。」

租金漲幅的差異更大。據多位自如租客反映,每年續約時,自如都會提出10%左右的租金漲幅,比如有租客表示,「我去年租的價格是2999元/月,今年續約就變成了3290元/月。」

但在房東側,這個漲幅卻並不如此。「我之前跟自如簽的是五年合約,其中前三年租金不變,後面兩年會每年上漲5%。」艾可介紹。也有房東表示,「跟自如約定的是租金每年漲幅3%。」

漲與不漲,漲10%與5%或3%之間,也造就了自如的盈利空間

以艾可的房源為例,若艾可以4600元/月與自如簽約,每年讓1個月房租,實收11個月房租,前三年價格不變,後兩年每年上漲5%,五年下來,艾可可收到約25.6萬元租金。但自如若以5000元/月的價格租出去,並保持每年10%漲幅,五年下來實際收到約36.6萬元。不計服務費、維修基金等收入,差值為10萬元。

看起來這是一門賺錢的生意,實際上卻沒有那麼性感。

僅計算從租客端收取的租金,以及業主端付出的租金,這之間的「租金差」,簡化了諸多成本。首先,自如也有空置期,多份數據顯示,自如房源平均出租周期為15天,也就是說自如每年也有15天的空置期,空置便是成本。

其次,空置期之外,裝修也在吃掉自如的盈利空間。在以往,自如為招攬業主,多選擇自如承擔裝修及租房工作,業主讓利一個月左右房租的「省心租」模式,在此模式下,裝修費用就成了自如的前期重投入,需要靠後期的租金償還。

在此基礎下,自如的租房業務必須是一個「滾雪球」的長期生意,做得越久,就越賺錢。但疫情、長租公寓暴雷、各類酒店式公寓雨後春筍般湧向,似乎打亂了自如的節奏。

同在《財經》報道中,也有提及「直到2019年底,熊林還是想通過自如出錢收房改造,賺租金差+空置期的傳統長租公寓模式布局行業。但是,疫情改變了這家公司的發展軌跡」。

並且「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讓自如在行業洗牌時積累的資金和管理優勢不再明顯。此時,熊林和團隊迅速決定放棄規模增長,做好存量運營,保住現金流。」上述報道表示。

危機開始顯現。

02

「增益租」是自如的解藥嗎?

作為與大眾的居住生活密切相關的租房平台,自如消極消息不斷。

在「黑貓投訴」上,搜索「自如」,有超過11000條結果,其中提及「自如合租遇變態男往女生鞋子裡撒尿,要求免費換租,卻溝通不暢」「退租多收房費」「申請租房發票業務沒有回應」等等。

自如租客和業主也紛紛向燃次元表示,和自如打交道,最好祈禱別出問題,因為出問題了,承擔後果的只有租客和業主

「2018年我在自如租房的時候,看房時跟管家反覆確認,小區外的快速路會不會吵,當時管家拍著胸脯跟我說不會。但住進去之後,噪音仿佛身處工地現場。找管家,管家也扯皮半天。到最後,我只能搭進去半個月房租和一個月押金,虧了4000多元才逃離。」曾經的自如租客小陸說道。

在業主端,也是一樣,「一旦和他們簽了協議,(毀約的話)基本上要賠三個月以上的違約金。」艾可表示。燃次元也看到,有業主分享,「自如合同里有一條,不管什麼違約情況,只要違約了,業主要賠自如的裝修費。」

但沒有十全十美的生意,爭議總是伴隨著企業,而資本市場關注的核心,是企業的賺錢能力

在長租公寓蓬勃發展的2015年-2019年,長租公寓也曾被看好。但經歷行業暴雷,以及疫情三年,長租公寓的處境已不可同日而語。

有消息顯示,自2020年11月開始,自如就在要求房東降租。此後,降租、退房的消息時有傳來——2022年8月,就有不少業主表示,「疫情期間強壓房東降房租。」也有業主在2022年10月表示,「今年電話通知我們要解約。」

近期,有業主表示,續約價格被壓降了1/5。

自如當下的處境似乎不算樂觀,在上述壓降房租的消息下,有自如管家回應道,「現在自如續約給到業主的錢真的不高,一是公司資產收益率把控得很嚴,二是市場環境確實不太好,收的房子很多租不出去。」而且,「自如現在挺多空房子租不出去的,我之前在職的時候,空100多天的房子都有。」

來源/視覺中國

壓降房租、收縮規模只是自如保住現金流、求生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自如推出了「增益租」,以轉嫁成本

2021年2月,自如推出「增益租」模式,按照解釋,「增益租」模式是自如推出的一套「無差價、無空置期、收益有保底、年度有分成」的創新機制,由此與業主形成利益共享、長期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

落實下來,就是業主承擔裝修費用,但相較於以往每年需讓一個月租金的模式,「增益租」可收12個月租金,並且有所謂的租金溢價的「分紅」。

但「分紅」也「羊毛出在羊身上」,據業主介紹,「『增益租』模式下,合同會約定一個保底租金,大概是市場租金的80%,這個保底租金業主每年可以拿夠12個月,超出保底租金的溢價部分,就是年底『分紅』,屆時自如和業主各50%。」

「增益租」推出之後,自如曾多次宣揚「增益租」模式的戰績,比如「2021年2月,自如開始啟動增益租模式。九個月簽約房源超過4萬家」「自如在內部全員會議上公布的多項2022年Q1業務數據,增益租的業主委託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400%」。

2023年1月,中國城市住房租賃智庫聯合自如研究院發布的《全國重點城市業主出租偏好觀察》也顯示,自如「增益租」已累計獲得業主委託量已超11萬間;進入2022年後,自如「增益租」模式業主委託量迎來快速增長,2022年全年委託量同比增長50%,其中1季度委託量同比增長420%、上半年委託量同步增長超100%。

按照目前自如房源管理量,「增益租」模式的委託量已占平台總管理量的10%左右

一位收房管家向燃次元說道,「業主還是很認可的,增益租的模式沒有空置期沒有差價,自如更多的是給業主做資產管理而不是簡單的房屋託管了,從房屋的整體裝修,到保底加分成給業主收益,對業主都是利好的,北京的收房情況也不錯。」

但不滿的業主也不少。有業主分享道,「我跟自如簽約是裝修費在前兩年的租金中扣減,最終導致的結果是,目前保底租金5000元/月左右,實際租金7300元/月,但扣除交給自如的裝修費、管理費、分成費7100元/月,我實際到手200元/月。」

自如動輒十萬餘元的裝修費用,讓業主紛紛被勸退。有業主向燃次元直言,「你自己裝修還好,找他們裝肯定是虧。」

目前業主也非均選擇「增益租」。比如艾可就表示,「我是直接續約的,沒有另外裝修,還是按照之前的『省心租』模式」。

另有管家介紹,「新簽主要看房源狀況,有純裝修的,也有不裝修的。主要是老破小,自己裝修也是要成本的,自如就是裝修加出租一起服務,而且不管租沒租出去,都是從房子交付就開始給業主支付保底了。另外就是漏水、地板起皮或者裂縫的話,也需要硬裝,不然不好出租。」

「增益租」模式轉嫁了自如裝修的成本,但業主如何算這筆帳,似乎仍是一個大難題。

03

自如想上市,容易嗎?

企業的商業故事,最重要的是可以自圓其說,並且可以持續講下去。

對於自如來說,租房仍是核心,而中國每年有近千萬的應屆畢業生,北上廣深杭等城市還有數十萬、上百萬的外來人口,這些都是自如租房的需求支撐。

挑戰在於,這些租房人口是否還會選擇自如。近日,燃次元進行的多次了解來看,自如等長租公寓並不是租房人的優先選項。

3月15日,在一個的網際網路打工人交流群中,當燃次元問起「大家都通過什麼渠道租房」時,近20個回復的人中,其中10餘人表示,會使用群、朋友介紹、小區溜達等方式,另有3人提及我愛我家、貝殼等中介渠道,僅有1人提及自如。

對於自如,有人直言,「房租貴」「自如自從那個白血病的,還有蛋殼暴雷等,我就不用這種第三方平台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如等長租公寓爆發於經濟快速發展、網際網路蓬勃向上的那幾年,租房人在租房時亦是向上選擇,不吝花更多錢住得更好,但如今,消費者在變得保守、謹慎,在租房選擇上,亦是一樣。

這對於「花更多錢住得更好」的自如來說,不算是一個好消息。

另在業主端,自如官網顯示,目前自如「管理房源超100萬間」,但值得關注的是,這個「100萬間」是自如在2019年11月達成的成就,也即是說,這個成就已經三年未有改變。

來源/視覺中國

還有不少業主在被「勸退」。「前五年的合同到期之後,前不久我剛和自如續了三年。因為現在租房環境不景氣,自如給的條件還可以。但這三年的合約到期後,我應該不和自如續約了。」艾可直言,「我覺得房子的主動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比較好。」

至於另外「60%」業務,仍未見雛形。

如此情況下,自如要成功上市,並說服投資者,並不容易。更何況,前有蛋殼公寓暴雷、青客公寓破產,前不久遞表的魔方公寓,如今仍在「進行中」。

2020年1月,蛋殼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但僅445天後,2021年4月6日,「紐交所監管局」啟動程序,將蛋殼公寓從紐交所摘牌。

在蛋殼之前,2019年11月,青客公寓登錄納斯達克,彼時仍是風光無限的「長租公寓海第一股」,但到2022年1月,青客公寓也已走向破產清算。

2022年9月26日遞交上市申請書的魔方公寓,至今沒有好消息,而根據港交所規定,自招股說明書籤署之日起6個月內,未能完成聆訊或者上市,招股書都會自動失效,如今距離魔方公寓招股書失效僅剩不到10日了。

在盈利能力這一核心上,這幾家長租公寓公司都深陷虧損漩渦

根據蛋殼公寓招股書及停留在2021年Q1的財報數據,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蛋殼的凈虧損分別為2.72億(人民幣,以下未註明則同)、13.70億元和34.37億元,2021年Q1蛋殼凈虧損12.34億元。

青客公寓招股書及財報數據也顯示,2017財年、2018財年、2019財年、2020財年、2021財年,青客的凈虧損分別為2.45億元、5億元、4.98億元、15.34億元、5.69億元。

魔方公寓的數據稍微好看一些,根據魔方公寓上市招股書,其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截至6月30日,凈利潤分別為0.64億元、-2.31億元、2.95億元和41萬元。

在蛋殼、青客、魔方這三家公寓中,蛋殼似乎與自如更為相似,主做分散式房源的長租公寓,青客、魔方則主要是集中式長租公寓。

雖自如亦有涉及集中式長租公寓,但分散式公寓仍是自如的主力。

只不過相較於蛋殼因「租金貸」暴雷,自如曾多次強調,其「租金貸」占比僅25%、或30%。這或許是自如的安全性之一。

但僅憑這一點,自如能說服投資者嗎?

另外,借「增益租」模式,自如做起了裝修生意。自如官網頁面顯示,自如家裝目前包括「智愛家」「靈之」「自如優品」「Z-CASA」,其中「智愛家」是家裝品牌,為業主提供一站式產品化設計智能家裝服務,累計交付智能化房源超62萬間。

而「靈之」「自如優品」「Z-CASA」則分別是自如家裝的全屋智能、建材定製、生活家居品牌。

在家裝方面,自如曾披露最新數據,目前自如每年裝修交付單量達7.5萬,供應商超300家。只是這些單量中,外部單量占比如何,自如需要披露這一核心數據,才能證明平台裝修業務的成色。

對於自如來說,壓力倍增之下,尋求上市謀求融資有其可能性,而鏈家「雙生」的貝殼已經上市,自如也有追趕的可能性。

只是不知,自如的故事夠不夠性感,資本市場是否會為自如的故事買單。

參考資料:

《自如CEO熊林:我們不是長租公寓》,來源:虎嗅;

《自如,穿越周期》,來源:《財經》。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沫沫、艾可、小陸、琳達、浪浪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844d3860c009bdc10ee0fa43a4cab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