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前高管入職騰盛博藥 中國創新藥出海背後的「全球智力」更迭

2024-01-05     福布斯

原標題:GSK前高管入職騰盛博藥 中國創新藥出海背後的「全球智力」更迭

GSK前高管入職騰盛博藥 中國創新藥出海背後的「全球智力」更迭

文/福布斯中國

2024年新年開工第一周,關於中國創新藥企與海外機構合作「出海」的消息頻頻見諸媒體。

1月5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攜手蘇州瑞博生物及瑞博國際研發中心共同開發治療非酒精性或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NASH/MASH)的小核酸創新療法。根據雙方合作條款,總交易金額超過20億美元。

同日,AI製藥公司英矽智能宣布與義大利跨國藥企美納里尼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Stemline Therapeutics達成AI藥物對外授權合作。本次合作交易總額逾5億美元。此外,英矽智能還有望獲得潛在可達兩位數的特許權使用費率。而去年9月,英矽智能將自家的USP1小分子抑制劑以8,000萬美元首付款對外授權給納斯達克上市公司Exelixis。

1月4日,創新藥企馴鹿生物與美國Biotech Umoja Biopharma基於以往的合作後,再次宣布就新型體外和體內細胞與基因療法的研發和商業化開展一系列新的合作。

而新年開工第一日,蘇州宜聯生物與羅氏達成全球合作和許可協議,合作開發ADC新藥的全球開發和商業化工作。合作金額約10.5億美元。

剛剛結束的2023年是中國醫藥產業具有標誌性的一年,也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一方面Biotech在一級及二級市場的交易數量和金額都大幅度下降,Biotech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另外一方面中國藥企的BD交易中License out交易金額超過400億美元。

其實,早在著一個又一個License out出現時,一場生物科技企業的「全球智力」借力早已開始,且已經有更迭升級。

在中國尚未能形成創新藥研發氛圍時,外資藥廠在華團隊偏向商業化拓展,這些企業的研發部門的職能主要是做臨床研究,所以中國區很少能介入和參與到全球藥物開發的策略制定中。

第一波海外歸來的生物醫藥人才在看到國內行業痛點後,開始創業,中國創新藥研發開始起步。比如我國創新藥領頭羊——百濟神舟,創始人王曉東應邀回購組建科技改革首個體制外「試驗田」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之後,與另一位創始人歐雷強在2010年創辦百濟神舟。王曉東在回國之前已經是美國院士。國內CRO行業拓荒者——藥明康德創始人李革也回國創業,並吸引了劉曉鍾和張朝暉一起逐夢。

這一波初創公司從0到1,組建研發團隊很難,組建一個全球研發團隊,過程要比想像的更加艱難。有經驗的科研人才缺乏,且這些初創企業也難得到在華外資藥企的科學家的青睞。

所幸很多創始人有留學以及跨國藥企的磨練,他們具有全球視野,也熟悉行業發展,有的甚至已有海外創業經歷,這些因素都讓這些初創企業節約了時間和成本。「科學家+商業」在中國醫藥健康領域非常常見。

中國生物醫藥行業開始蓬勃發展。中國醫藥領域的政策改革不斷推進,也推動越來越多生物醫藥人才湧入本土企業。

在搭建本土研發團隊時,一些創新藥企業也放眼全球。在百濟神州的研發體系中,臨床前研究主要布局在中國,而臨床開發則是一個「雙核」型結構,中國和美國並重,同時在全球其他地方布局臨床運營和醫藥政策、註冊等力量。設立多國研發中心/團隊成了不少創新藥初創公司的打法之一。

這裡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你可以看見一些海外「智腦」加入中國的生物醫藥公司。2022年, 曾在施維雅製藥、Medisix Therapeutics 等機構擔任研發負責人和首席醫學官的Raffaele Baffa博士出任港交所上市藥企科濟藥業的首席醫學官。

本周,創新藥企騰盛博藥也宣布了曾在ViiV Healthcare和葛蘭素史克擔任新藥開發副總裁,為ViiV/葛蘭素史克的HIV系列藥物做出了貢獻,發現了多替拉韋和卡替拉韋這兩種突破性藥物的Brian Alvin Johns博士為公司首席醫學官。

從宏觀角度看,過去20年,中國已經積累了一大批生物醫藥領域的學術人才和產業人才,再加上政策和資本的支持,為藥企「出海」提供了「紅利」。

一個新的情況是,最近幾年,國內醫藥行業的人才流動也比以往頻繁。創新藥企業的高管流動凸顯,人才流動的背後,映射著本土藥企與跨國藥企不斷調整戰略以及人才架構以應對行業發展的新態勢。不少醫藥企業被迫剝離「非核心業務」、調整人才架構來壓縮成本,應對市場變化,尋求新的增長點。

但中國創新藥出海,對人才,尤其是高層次的人才需求依舊強烈。這也逼著這些創新公司從組織、激勵以及文化等方面切入,面向未來,全鏈條人才的提前統籌,價值鏈上下遊人才引進整合,以及除核心價值鏈(研、產、銷)外,人財法合規風控等職能條線人才更多的行業專業能力積累,將成為確保企業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有足夠的輸入才有源源不斷的輸出,出海大背景下,全球「智力」正被吸引,中國成為全球創新的重要一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8384185ae2b1cca991ec08d72bc9e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