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丨借國潮經商的東風,大女主劇重回主場

2023-11-16     影視獨舌

原標題:風口丨借國潮經商的東風,大女主劇重回主場

2023年11月16日刊| 總第3421期

近日,華策出品的大女主經商劇《國色芳華》官宣,登上熱搜。作為楊紫在爆劇《長相思》後接的第一個項目,《國色芳華》分外引人矚目。

隨後我們發現,明年或許是大女主經商劇扎堆的一年。

截至目前官宣的項目就有7部,除了《國色芳華》,還有《女商》《惜花芷》《珠簾玉幕》《蜀錦人家》《玉蘭花開君再來》《咸雪》,分別涵蓋了花卉培育、外貿生意、小吃、珠寶、織錦、飯店和鹽商等領域,古裝劇尤其顯示出了對傳統文化的青睞。

2025年前全面復興傳統文化,是國家的重大決策,而年輕人也十分樂意為國潮買單。傳承傳統文化的國潮熱之風,這幾年從綜藝刮到了影視劇里。

在此之前,主要有兩類劇融入了國潮元素,一類是以非遺傳承為主題切入劇情的故事,多聚焦某類「匠人」職業和新老代際關係。

另一類則是以歷史文化名城如敦煌、洛陽、西安為故事發生地,聯動地方文旅的古裝劇它往往以男性向懸疑探案為主線,一邊探案一邊旅遊,帶著觀眾沉浸式感受古城人文民俗景觀。這條路由《長安十二時辰》開風氣之先,《風起洛陽》發揚光大,現在《清明上河圖密碼》繼續接力中。

但這一次,國潮元素和大女主經商劇匯聚在了一起,一個新的市場類型正在悄然起勢。

7部大女主經商劇,畫風各不同

《國色芳華》改編自意千重的同名小說,由張鳶盎編劇、丁梓光執導,楊紫和李現主演,講述的是商賈之女何惟芳和離出戶,憑藉培育稀世牡丹的高超技能,涉足商海勇闖長安的故事。

這部劇里有種花創業和女性互助,有家國情懷、權謀線和言情線,看點十分豐富,也有將女性氣質和發揚傳統文化相融合的主題定調,頗具大劇品相。

以初唐為背景、揚州為戲劇主場的《珠簾玉幕》,改編自談天音的小說《崑山玉前傳》由謝澤執導,講的是採珠女在珠寶世界逆風翻盤的故事。此前趙露思和劉宇寧在《長歌行》中不論造型還是CP感都大獲成功,這部劇同為唐朝背景,正好促成二搭。

四川星空影視出品的電視劇《蜀錦人家》,地域特色很明顯,主演也是來自四川的譚松韻,講述的是益州浣花染坊的小姐季英英傳承家族染色秘方,幫助家族渡過危機的故事,有宅斗和商戰元素。

以上三部劇的女性事業線和感情線比例、共同傳遞的傳統文化與匠人精神氣質均較為相似。相比之下,《惜花芷》的言情感和趣味性要更重一些。

《惜花芷》根據空留同名小說改編,朱銳斌執導,胡一天、張婧儀主演。女主人設前後反差較大,一開始是典型種田文女主心性,好吃、藏拙、專心過慵懶小日子,之後經歷家族變故才開始經商做各種美食小吃,展現大女主的一面。

陝文投藝達影視出品的電視劇《女商》,改編自南方赤火在晉江連載的小說《大清藥丸》,這部小說在網文里口碑不錯。講的是女主林玉嬋高考後清穿了,但不是回到雍正時期做格格,而是投胎到了喪權辱國的晚清,這個背景設定很少見。

底層女主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決生存危機,其次才是和廣州十三行的富家少爺蘇敏官一起做生意、改變世道。整本小說的時間線從太平天國貫穿到洋務運動,諸多晚清知名人物出場,有考據,但也有些說教感。

《咸雪》和《玉蘭花開君再來》均為晟喜華視出品。其中,大女主+復仇+商戰buff疊滿的《咸雪》改編自天下塵埃的同名小說,由陳宇編劇,是妥妥的正劇范。

從故事簡介來看,《咸雪》頗有《琅琊榜》內味兒。該劇背景設定在清末鹽務積弊的兩淮之地宣城,講述的是鹽商蘇家遭遇滅門慘事,唯有女主蘇靖瑤僥倖活命,她籌謀十年,以富商遺孀倪夫人的身份重返宣城,肅清蘇門名譽、還兩淮鹽業清朗之風的故事。

《玉蘭花開君再來》是這幾部劇里唯一一部沒有IP打底的原創故事,根據上海錦江飯店創始人董竹君女士的生平事跡改編而來,具有明顯的上海地域和民國時代特質,被網友押寶具有得獎潛力,目前這兩部劇還沒有官宣主演陣容。

大女主劇借國潮東風,能重回主場嗎?

女性做匠人、經商的故事,在影視劇里一直都有,只不過先前較為小眾。大女主經商劇一夜之間遍地開花,成為平台和影視公司看好的新風口,其實有跡可循。

一方面,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樣的故事裡,有所謂的言情、宅斗作為戲劇性來源,同時它也涵蓋了女主在家庭內部的勞動與經營線。

男性的舞台在朝堂,女性則負責管理內宅、交際,經營愛情婚姻,做好當家主母的一切「工作」。盛明蘭管家算帳,和手下的莊子鬥智斗勇,理財保住家族產業,這些日常瑣事讓大女主的成長線和男女主的cp線更落地、可信、「見真章」。

將這個戲劇模型抽離出來進行放大,我們可以看見大女主經商劇的基本樣貌。當然在《知否》長尾效應的這些年,也有《知否》十級學者開過腦洞:若是盛明蘭沒有覓得佳婿,愛吃、手握鋪子地契、有經營頭腦的她開店經商,也不是不可能。

只不過,作為古代的高門貴族女性,經商屬實不符合這個階級的人該有的行為《卿卿日常》里的李薇也是如此,她們的身份決定了即使愛吃會做也只能到愛好和情趣為止,而不能進一步將其做成事業。但階層再往下、再接地氣一些的女性就不一樣了。

可以發現,現在的這幾部大女主經商劇,她們要麼是商人之女,耳濡目染,又遭遇家庭危機不得不站出來,要麼是有手藝的底層女性,求生欲爆棚,才會憑藉著不斷精進的手藝一路逆襲,展現頑強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大女主劇發展至今,遭遇宮斗、宅斗、雌競、瑪麗蘇等諸多批評和唱衰,往往一類題材走紅不久就會成為敏感詞,口碑路徑受阻。而以復興傳統文化為旗幟的國潮,恰似一股東風,可以為大女主劇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保障。

近年來,有不少劇在傳統文化、非遺元素和服化道細節上下足了功夫。不過,觀眾的審美和辨別力也在提升,一部劇是真國潮還是蹭熱點的偽國潮,也是騙不過觀眾的。

此外,劇集市場裡已有大女主經商劇的成功案例,如《那年花開月正圓》《夢華錄》《風吹半夏》,可供後來者對標和進一步改進延伸。是選擇愛情為主、事業為輔,還是事業為主、愛情為輔,不同類型的做法也不盡相同。

當然,誰能在這波大女主經商劇中脫穎而出,關鍵指標除了文化和商業細節的呈現,還有敘事格局,光是一個女人與她的家族與家庭故事所帶來的戲劇體驗,很難捲入大批觀眾。

可以發現,不少項目都將故事設定在了一個宏大的社會背景下。一個國家如何解除內憂外困,一個遭難的世家大族如何生存發展、東山再起,一個女人如何過好這一生無愧於心,每一條線都有諸多故事可展開,結合到一起更是跌宕起伏、格局頓開。而劇中男主往往要擔起勾連女主個人成長和家國敘事的戲劇功能。這樣複雜的敘事,也更考驗編劇和導演的水平。

【文/飛魚】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72db64bbb7d50e5af48d90b17b1b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