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山上發現一物挖回家砌牆,經專家奮力搶救,保住10萬件珍寶

2023-12-16   吳忠強

原標題:老漢山上發現一物挖回家砌牆,經專家奮力搶救,保住10萬件珍寶

前言:

一段寶藏的歷史,一個經久不衰的傳奇。每一個寶藏發掘的背後,都是因為一個偶然的發現造就的。

采草藥時的發現

張某,河南西峽縣丹水鎮的一個老實憨厚的農民。1992年的一個冬天,他打算去當地的一個叫做伏牛山的山上挖一點草藥。當地的氣候很適合草藥的生長,山上長有許多珍稀的藥草。

伏牛山上的植被非常的茂盛,草木的種類繁多。在行走了1個小時進入了小路,不久之後,他便發現了一株草藥。他先坐在那裡休息了一會兒,抽了一會兒煙之後拿起鋤頭,他往草藥的根部奮力的挖去。

石頭蛋撞碎的鋤頭

「哐啷!」一聲清脆的聲音傳來,為繼續了很大的力量。老張的鋤頭崩去了一個口。要知道鋤頭的鐵制部分是經過千錘百鍊的,一般情況下不太可能會斷裂。此時老張拿開除頭蹲下身子往土裡用手扒拉了一下。土的下面有許多「石頭」,他撿起了一顆「石頭」。這個石頭類似於蛋的形狀。

密密麻麻地排滿了,因為這個石頭異常的大,他用鋤頭的背面敲了敲。沒有發現有什麼異樣的,而後他便將他帶回家了,由於蛋的數量十分多,老張僅僅是撿了幾顆放進了背簍。這次草藥的採挖,並沒有因為挖到這個石頭蛋而中斷。他採集完了所需的草藥。

回到村裡之後,老張挖到石蛋的消息,很快就被村民們知道了。在告知了是在什麼地方發現了這個東西之後,村民們紛紛扛著鋤頭上山。都圖這個玩意兒新鮮,有的拿回家玩,而有的卻拿它去砌牆。或許有的人只是覺得驚奇,又有人覺得石頭堅硬拿去砌牆方便。

新鮮勁過去了之後消停了一會兒。村民也並沒有把它當一回事兒,繼續過著自己正常的生活了。一年之後,村裡開始有外來的人開著車來打聽誰家有石蛋。而他們以極低的價格收購石蛋。不久來了更多的人湧進這個村莊,都是來收購石蛋的。自然石蛋也水漲船高,因為有利可圖,村民們紛紛上山挖石頭蛋。

記者的一篇稿子挽救了10萬件恐龍化石

3月份,一位新聞記者郭偉在這裡採訪,一位女民兵是了解到有石蛋的存在。於是她親自去的伏牛山上查看。當過記者見識過許多東西,看過現場的情況之後,記者憑藉多年走訪全國各地,瀏覽你各個方面的新聞的經驗來看,她馬上意識到這個極有可能是恐龍蛋於是她寫了一篇稿子向上面彙報。

這個消息一經發出便得到了縣裡的重視。西峽縣的精幹警力和民兵一起來到伏牛山,打擊盜挖恐龍蛋行為。不過他們的齊心協力,他們查封了200多處盜洞,且從村民的手中收回了八百多枚恐龍蛋的化石。與此同時,考古發掘也同步進行了。

已經流失的恐龍蛋令人惋惜

因為發現得較晚,早有文物販子來這裡收購恐龍蛋,導致恐龍蛋化石的價格也一路暴漲。一些人將化石轉手賣出國外,說可以賣到10萬塊錢的高價。即便是有著警力的保護抵擋不住不法分子對錢財的渴望。為了保證考古人員的正常勘測與人身安全,民兵為考古隊員配置了一支武器。

夜晚,他們都會向天空射出信號彈,來警告那些想要輕舉妄動的文物販子。據專家估計,伏牛山是一個大型的恐龍蛋化石的集中地,化石是白堊紀時代恐龍留下的。它對我們的價值不可估量。在這個恐龍蛋化石群發現前,恐龍蛋是十分稀少的。此後,在本地也建了供人觀賞的恐龍遺蹟景點。

總結:

老張能夠第一個發現恐龍蛋,是因為上山採藥的時候,偶然機會見識了。如果不是老張在伏牛山採摘草藥,或許沒有人知道在伏牛山頭有如此數量眾多的恐龍蛋。如果文物部門能夠主動性、經常性對自己轄區內的山區進行了解,翻閱大量本地恐龍史料的記載,或許第一個發現的就不是老張這樣一個普通農民,而是文物專家了。也不知道這一部分的文物專家平時在文物部門是不是有對自己地區的生物和歷史進行過深入了解,這樣可以避免有些不法之徒捷足先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