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人考:富㩋(2)

2023-08-12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宋詞人考:富㩋(2)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富㩋(2)

多麗·壽劉帥

[宋]富㩋

淡雲收、曉來春滿湘中。柳如煙、花枝如糝,萬紅千翠纖濃。照簾旌、微穿麗日,動羅幕、輕轉香風。天上良辰,人間淑景,生賢和氣顯殊鍾。映時表、南山北斗,相併兩穹崇。須知道、英明罕比,文武誰同。〇奉慈親、承顏戲彩,更聞吉夢占熊。掃蠻氛、遂清三楚,定徐方、行策元功。趣召遄歸,康時佐主,指揮談笑虜巢空。壽觴舉、器舟斟海,不用水精鍾。休辭醉,千齡會遇,美事重重。

富㩋,《宋史》無傳,清·陸心源《宋史翼》亦未增補。《全宋詞》富㩋小傳殊簡略,且有訛誤,茲予訂補。

富氏名「橚」,非「㩋」。齋名「學古」。

徽宗宣和三年(1121)生。非高宗「紹興七年(1137)」。

韓元吉《富修仲家集序》曰:雒陽富橚字修仲,文忠公四世孫也。幼孤。長於伯父樞密公季申,以其恩入官。好學敏銳,自其少年,詩語字畫則已過人遠甚。士大夫游富氏之門,皆知其為令子弟也。既壯,為他文辭益贍。又刻意進士舉,累薦於漕台。上官一見,輒器愛之,爭俾任其箋奏。雖其伯父亦謂其可世吾家也。既更京秩,試一邑,貳一州,得守軍壘而遽終,莫不嘆而惜之。其二子集其平生所為文以示予,曰:先君之交,君其厚者,願為之序引,以藏於家。予於是惕然而驚,恤然而感,曰:曩予與修仲昆弟同寓於閩,訪僧廬,游名山,把酒賦詩,追逐上下,今猶多見其文字,獨修仲不可見矣。其文實可傳焉,可不為之一言?雖然,士之所不得自用者,才也;所抱者,志也。才之用否,繫於時與命;而志之所尚,非文字安能發之?修仲先世之勳業與才之所可用,一見於天子,而不獲盡於一州,年才五十,則命之奇,無可言者。然其事親極於孝,兄弟極於友愛,交朋之間樂易而無忤。至其趣向所守,則端正而不頗。遇先達名輩,每汲汲咨問其作文之法。見當路貴人,率告以天下之利害,未嘗為其身謀,則其志為可知。其為文與詩,則平淡簡遠,不為世俗鎪鏤奇崛之態,蓋皆自其家學。好事者因其文集而探其志,則修仲庶其不泯,豈獨傳於其家而已哉!淳熙丙午八月,潁川韓某序。

按,「文忠公」,北宋名臣富弼,卒諡「文忠」。

「樞密公季申」,南宋名臣富直柔,字季申,官至同知樞密院事。

「淳熙丙午」,即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全宋詞》小傳謂富橚「紹興七年生」,是誤以韓元吉作序之年為富氏卒年,又據韓元吉序中「年才五十」之語推定者。但韓元吉作序之年,乃富橚之子請韓元吉作序之年,未必即富橚之卒年。且韓元吉序曰「曩予與修仲昆弟同寓於閩,訪僧廬,游名山,把酒賦詩,追逐上下,今猶多見其文字,獨修仲不可見矣」云云,是平輩友朋口吻。而韓元吉生於徽宗重和元年(1118),倘若富橚生於高宗紹興七年(1137),則比韓元吉年輕約二十歲,成了韓元吉的晚輩。竊考富橚卒於孝宗乾道六年(1170),詳見下文。由此上推五十年,可知富橚實生於徽宗宣和三年(1121),只比韓元吉年輕三歲。

徽宗宣和五年(1123)六月,以曾祖富弼蔭補將仕郎。

《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八一曰:照得富橚初補,因宣和五年六月御筆:富弼輔佐三朝,年祀未久,家世零替,其曾孫橚與補將仕郎。

又《選舉》三二之二五曰:乾道六年八月二十六日,吏部言:故右朝請郎富橚、司馬備皆以致仕恩澤蔭補其子。緣橚初因宣和中進神考御札,備因建炎中錄司馬光之後,各特補官。

按,韓元吉《富修仲家集序》曰:幼孤。長於伯父樞密公季申,以其恩入官。

《宋史》卷三七五《富直柔傳》曰:富直柔字季申,宰相弼之孫也。除同知樞密院事。

韓元吉《序》曰富橚以伯父富直柔恩入官,與《宋會要輯稿》齟齬。當以《宋會要輯稿》為正。《宋會要》乃朝廷檔案,其可信度高於非當事人所撰之序跋。

又,富橚補將仕郎時,年方三歲。《宋會要輯稿》所謂「進神考御札」,即將家藏神宗皇帝寫予富弼之御札上獻給朝廷的,應是當時富氏家族中實際主事的長者。

約高宗紹興十年(1140)至三十一年(1161)間,曾任隆興府南昌縣尉。

宋·張元干《蘆川歸來集》卷二《奉送富修仲赴南昌尉》詩曰:吏道雖餘事,人情要飽諳。家風端自守,句法有同參。南浦翻雲浪,西山滴翠嵐。折腰與趨走,政恐未能堪。

按,富橚任縣尉時,自已成年。如以最小值計算,自其生年下推二十年,是紹興十年(1140)。其任南昌縣尉,不應早於此年,是為上限。而張元干卒於紹興三十一年(1161),說詳王兆鵬先生《張元干年譜》,則富橚任南昌縣尉,亦不得晚於此年,是為下限。

南昌縣,已廢入今江西省南昌市。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二六《江南西路·隆興府·縣沿革》曰:南昌縣,望,倚郭。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