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腦卒中,「三問三答」帶你快速了解Ta!

2023-10-31     家庭醫生在線

原標題:正確認識腦卒中,「三問三答」帶你快速了解Ta!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腦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腦組織引起缺血(腦梗死),造成腦組織損傷,導致殘疾甚至生命危險,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和經濟負擔高的「五高」特點,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後果嚴重,在我國是成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是嚴重危害中國國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腦血管病專科主任王藝東教授告知提到,腦卒中患者的救治,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過程,關鍵在於儘早識別卒中症狀,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同時,王藝東教授還採用「三問三答」的方式,幫助進一步認識腦卒中的識別、治療,並把握最佳功能康復時機。

01

牢記「中風120」

就可以識別卒中症狀嗎?

王藝東教授:近幾年來,「中風120」這個適用於國人的快速識別腦卒中的方法已經得到很好的推廣:

「1」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

「2」代表「查兩隻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

「0」代表「聆(零)聽講話是否清晰」。

只要突然發生上述表現的其中一項異常,就很可能是發生了中風,應立刻撥打急救電話120或自行送醫院診治。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少見的中風表現容易被忽略,如突發行走不穩、視力下降、視物重影等。如果出現突發行走不穩、視物不清,也很可能是腦卒中,要儘快到醫院診治。這兩個症狀的增加可以使公眾在家自我識別卒中的成功率由原來的70%提高到超過90%。

「中風120」源自於美國的腦卒中識別宣教——FAST:「F」為Face(面部),「A」為Arm(手臂),「S」為Speech(言語),「T」為Time(時間),表示要及時送醫院診治。國際上近幾年在原基礎上增加了兩個待識別症狀,更新後的快速識別中風的方法簡稱BE FAST,其中「B」為Balance(平衡),指平衡或協調能力喪失,突然出現行走困難;「E」為「Eyes」(眼睛),指突發的視力變化,視物困難。

02

腦卒中的最佳溶栓取栓時間是幾個小時?

王藝東教授: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極強的時間依賴性。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約占腦卒中的70%,在時間窗內開展靜脈溶栓治療和血管內介入治療(動脈取栓)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而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應對缺血性腦卒中,國際上公認的靜脈溶栓治療是發病4.5小時內,少部分患者經特殊的影像檢查評估後發病4.5-9小時也容許靜脈溶栓。動脈取栓可以在發病24小時內進行,但大部分患者只適合在發病6小時內進行動脈取栓,超過6小時也需採用特殊的影像檢查評估,才能決定是否可以採取取栓治療。出血性腦卒中通常病情較重,不少患者需要早期手術治療。

若腦卒中患者超過上述發病時間再進行治療,治療效果將明顯降低,致殘和死亡的機率都大大增加。所以,一旦發生腦卒中,需要儘快到最近的具備相應卒中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通常是三甲醫院)接受規範救治。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是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在2016年即設置了腦卒中綠色通道,組建以急診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介入科、放射科等科室為主體的多學科團隊,為發病24小時內到診的可疑腦卒中患者提供快速的檢查、診斷和救治,適合溶栓或取栓的患者絕大部分能在到院後35分鐘內(溶栓)或90分鐘內(取栓)得到有效的治療,達到國家高級卒中中心評估的優秀標準。實際工作中,醫護人員也接診了大量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因為沒有及時到院,超過治療時間窗而無法溶栓或取栓,沒有能取得好的治療效果,留下嚴重殘疾甚至死亡,甚為可惜。

02

卒中患者最佳的功能康復時機是什麼時候?

王藝東教授:腦卒中患者多存在各種功能障礙,包括肢體活動障礙、言語不清、吞咽困難、認知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生活。除早期的搶救治療外,還需要為患者提供肢體功能訓練、語言訓練、生活活動訓練、認知訓練、心理康復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統康復。

腦卒中患者病情穩定後就應開始康復治療。康復治療的最佳時機是在發病後3個月以內,之後康復效果逐漸降低。超過1年後,各種功能恢復的效率都較低。

希望患者和家屬要積極配合康復訓練,樹立康覆信心,可以在院期間學習一些康復和護理方法,為出院後在家繼續康復做準備。

本文指導醫生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神經科 主任醫師 王藝東

通訊員:劉文琴、黃睿、林澤鋒

男子用嘴幫女友吸傷口,確診三級暴露!

別吃太清淡?181個國家研究:吃得越咸,壽命或越長?答案來了

壽命長短,看臉就知道?壽命長的人,一般會有5個特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40cf9492c5735b9d1498d3935d38a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