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賺錢國內花!福建富豪紮根寧夏15年,讓13萬畝沙漠變綠洲

2022-10-11   環球情報員

原標題:國外賺錢國內花!福建富豪紮根寧夏15年,讓13萬畝沙漠變綠洲

「別人是賺中國的錢,跑到國外花,而我要賺外國的錢來建設中國」,這是福建富豪陳德啟曾經對自己立下的誓言。也正是因為這句誓言,讓陳德啟足足花了15年的時間,才讓別人相信他的腦袋沒有被門夾過。

2007年,已經在福建、泰國等地小有名氣的陳德啟,跟隨閩寧幫扶考察團來到寧夏考察。原本想著來寧夏繼續投資房地產的他,看著路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突然萌生了另一種想法。於是在經過15分鐘的短暫思考後,陳德啟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耗資16億買下了13萬畝在當時一文不值的戈壁灘。

當身邊的親戚朋友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嘲諷他是不是腦袋被門夾了,花這麼多錢買沒人要的戈壁灘。而陳德啟對此並沒有理睬,在買下13萬畝戈壁灘後,陳啟德又買來500萬顆白楊樹苗,打算栽種到這片戈壁灘上。從哪以後,陳德啟跟著工人住了11年的彩鋼房,而他種樹的目的也只有一個:種葡萄。

此時外界眾人紛紛猜測,這位名楊福建、泰國商界的投資新星,葫蘆里到底買著什麼藥,為什麼要千里迢迢跑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種葡萄呢?

上世紀50年代,陳德啟出生在福建晉江的一個窮苦家庭,沒接受過什麼教育的他,20來歲便和同鄉一起前往「南洋」闖蕩。後來又飄揚過海來到泰國發展,在這個地方陳德啟靠著倒賣「片仔癀」的原材料豬膽黃素,掙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陳德啟也從這裡開始他的發家之路。

在泰國積累了足夠資金後的陳德啟,回到了內國內發展,開始投資當時在日本非常流行的米果食品。回國後的陳德啟,又是買地又是建廠,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同時,也為當地提供了大批就業崗位。而陳啟德的米果,也因為品質出眾遠銷日本、歐洲等地,更是一度占據歐洲60%以上的米果市場。

從白手起到,到身家數十億,陳德啟仿佛是一個天生的生意人。可是在幾十年的從商生涯中,陳德啟看到了很多很多富豪帶著從國內賺的錢,跑到國外消費。也就是這個時候,陳德啟立下了:「一定要賺外國人的錢去中國投資建設,幫助中國人擺脫貧困!」的誓言。

所以當陳德啟跟隨考察團來到寧夏後,才做出花16億開發戈壁灘種葡萄的決定。而陳啟德這一舉動,也與現在很多唯利是圖的商人形成了鮮明對比。例如前不久宣布辭職卸任的地產大佬潘某,甚至在武漢特殊時期,社會各界傾囊相助之時,他卻選擇袖手旁觀,只留下一句輕飄飄的「加油」。

要知道,就在他說出這話的不久前,潘為了給自己的兩個兒子謀求一張名校的門票,和接觸一種流行哈佛的「Wright」抑衰物,可是一次性向哈佛和耶魯捐贈了五億,而面對自己國家需要之時,他卻能做到不聞不問。不過讓潘打臉的事情,來的也很快。

在潘給國外5億,遭到國內媒體的質疑時,潘不僅不以為意,還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炫耀因捐款接觸到的「Wright」類物質。並說明這是哈佛的新研究,能夠從細胞端粒結構入手,激活機體功能,減緩機體老化速度,還表示自己一次性買了2000萬。

可以不久後就有人扒出,雖然潘對「Wright」類物的描述,在國外《Nature》的知名期刊上卻有記載。但此物並不是什麼新玩意,在歐美富豪圈已經流行多年。並且在多方資本的干預,和生科企「萊特維健」的介入早就進入了國內,如今根據京-東等處的數據顯示,該物已經在國內高凈值群體中下沉。

潘的這番搞笑操作,也讓我們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確是存在差距的。陳德啟老爺子在買下13萬畝沙漠之後,身邊的朋友親戚沒有一個人贊成的,甚至有不少人譏諷他腦袋被門夾了。可是陳德啟對此視若惘然,因為他知道腳下踩著的這片戈壁,需要有人去改變。

在將500萬顆白楊樹種下後,陳德啟開啟了他的葡萄種植計劃,為了解決水源問題,陳德啟又在當地修建水庫,平時和工人也是住在一起。但由於當地的環境惡劣,前期的改造投資就像是一個無底洞,轉眼間幾個億就打了水漂,卻沒濺起一絲水花。

當時,誰也不看好陳德啟的計劃,可他卻堅持了下來,不惜高價從法國引起了耐抗旱、鹽鹼地種植的葡萄苗,又從以色利引進了灌溉技術。終於,在陳德啟15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他的葡萄園已經成為了當地一片靚麗的風景線。

如今,陳德啟的葡萄酒,已經在國內外打開了市場,而當地也因為他的投資,擺了脫貧困。這個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的福建商人,用他的行動還給了祖國13萬畝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