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秒讀出52個肺結節

2024-08-28     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余瑾毅 通訊員 張全錄

高超的放射科醫師,能從CT片細微處發現重大疾病的萌芽。然而,某些病變肉眼難以發現,少量細微或潛在病灶很可能成了漏網之魚。如今,彌補人工閱片缺陷的「AI(人工智慧)眼」已經走入武漢市肺科醫院。它腦聰目明,肺上結節可「一網打盡,一眼看穿」,給出的判斷也常「一語中的」。

8月26日,放射科醫師李寶學正在給黃女士閱片。他首先沿用傳統方式,通過肉眼將這名患者的600張電子CT影像飛速瀏覽一遍,做出基本判斷。之後,他讓「AI眼」上場,智能閱片。

「AI眼」,其實是診斷圖像處理的系統,醫生點開電腦上的埠,它就開始拚命工作。

「AI眼」為黃女士的CT閱片,秒讀出52個3毫米以上的肺結節。這個數量多於李寶學的發現。

李寶學說,這是「AI眼」的優勢——看得全。它能夠根據後台算法規則,像一張無形的篩子一樣,預先設定篩眼的大小。3毫米以下的結節,風險極低,只需隨訪觀察即可。設定3毫米後,「AI眼」將肺篩一遍,無一遺漏地發現任何一個結節。它的規則是「寧可誤認,絕不漏認」。通過設置,「AI眼」最高甚至可以捕捉大亞毫米級別的肺結節。

接下來,放射醫師會逐一對「AI眼」提示出來的結節,通過多個維度二次甄別。李寶學說,通過人眼與「AI眼」優勢互補,如今,肺上結節可以100%被捕捉。這是任何頂級放射醫師,僅靠肉眼無法達到的高度。另外,人眼閱片,會受到疲勞、情緒等多重因素影響,細微處出現誤差在所難免。「AI眼」可以高質量、無休止地晝夜工作。閱片在人工智慧的輔助下,接近零誤差。

看得全只是「AI眼」的基本功,看得透更是它的獨門絕技。

8月26日,李寶學和「AI眼」互動閱片。在多名患者的CT片中,「AI眼」不僅發現肺結節,還不斷提示著結節的性質,分析惡性的可能性等。

李寶學在黃女士肺上發現一可疑病灶後,手動測量量得的尺寸是35毫米,但「AI眼」測量結果是41毫米。

誰錯了呢?雙方都沒錯。正如一個部分腐爛的蘋果,人眼只能看到它腐爛變質、變色的部分,「AI眼」卻能夠根據內部算法和微觀領域的數據,看到肉眼無法看到的變質部分。

「這些肉眼不可見,卻被AI捕捉到的部分,對醫生具有較高的判斷意義,也決定著對不同肺結節採取不同的管理手段。」李寶學說。

目前,對肺結節,世界各國專家已逐步形成多個版本的《指南》。醫生對這些複雜且不斷更新的《指南》瞭然於心並不容易,逐一查詢又耗時費力,而「AI眼」可輕鬆存儲各種版本的《指南》,閱片後,還能根據這些數據提出精準的肺結節健康管理指南。

雖然能力驚人,「AI眼」仍勤奮好學。它將醫院所有醫生每天處理的CT片數據吸收、消化、學習、糾錯,不斷提高研判水準。

不過,「AI眼」腦聰目明,仍無法擁有人腦所具有的系統性思維。面對「同病異像」「同像異病」等問題,有著機械性的弊端,仍要依靠醫師最後的研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3471aec2ff5a6fd036685a9f62364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