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這樣一種人:做著那些你總想著10年、20年後要做卻一輩子也沒能去做的事情。
距離日本九州本土西側50公里的茫茫大海里,密密麻麻地點綴著大大小小140座島嶼。
這裡地形複雜多變,自然景觀引人入勝,因為五座大島而得名五島列島。
小值賀島是五島列島北部一座因海底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島嶼,地勢平坦,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時有島民2433人。
從九州本土的佐世保港乘坐遊輪出發,大約3小時後才能到達小值賀島南部的笛吹港。就算坐快艇也需要1個半小時。
碧草連著大海,大海又在遠處與藍天相接……這樣的風景在小值賀島就像一日三餐那樣稀鬆平常。
時間在這裡停止了流動,好像可以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管它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滄海桑田。
就好像橫山桃子,日子像一件傳家寶,從曾爺爺那裡傳給爺爺,又傳給爸爸,再傳到她手裡,還是從前的老樣子:
不過是排版,
印刷。
橫山桃子的爸爸是晉弘舍活字印刷廠的第三代傳人。說是廠,其實只是一個代代相傳的家庭作坊。
桃子仍然年輕,父親健在,但她決意要繼承這家作坊,現在已經開始「修行」了。
她仍然用著爺爺那一代起就開始用的活字,印刷品帶著一股穿越時空而來的隔世之感。
像下面這種卡片,上面的插畫也是爺爺傳下來的:
有著70後、80後在小學課本里見過的畫風:
就是這樣一家小小的家庭作坊——小值賀島上唯一的印刷廠,現在已經是小島一張拿得出手的名片。
活字印刷術自幕末起在日本流行,隨著雷射照排技術的革新,上世紀70年代開始悄然淡出歷史舞台。
和平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帶著觸手可及的凹凸感,邊緣的些許暈染也古色古香,那種質感是現代印刷術無可替代的。
所以名片、請帖等對印刷質量要求比較高的印刷品仍然廣泛運用活字印刷。
桃子印過報紙:
名片:
筆記本:
各種卡片:
以及為島民印刷的普通印刷品:
每一個文字、每一個圖案都有這樣一顆小小的活字:
不斷地有新的活字被製作出來:
這個過程痛並快樂著:
從成千上萬顆活字里挑出需要的排版就是她的日常:
用完後拆版,像小時候玩拼圖一樣:
拆版實際上是個體力活兒。2016年剛開始,桃子就把大概不會再用到的兩塊活版拆了,把字放回原位。不同字號,不同字體……簡簡單單的一頁文字後面,是一項聲勢浩大的工程。
來五島列島旅遊的人很多,桃子的晉弘舍也常常迎來參觀的客人。
有時,排好的活版會被不小心的參觀者弄壞,修理又花去半天功夫:
但這,都是桃子「修行」的一部分。
事實上,雖然活字印刷已經堪稱罕見,但晉弘舍並不是日本仍然在做活字印刷的唯一一家工廠。和許許多多其它行業一樣,很多日本家庭一輩子就做一件事,子子孫孫,世代無改。
在日本全國各地,時不時都會湧現這樣的報道:幾十年如一日,某某百年老鋪堅持活字印刷。
又或者, 某個年輕人忽然投身活字印刷,從此專心做起了手工作坊主。
每每有這樣的新聞,媒體總是樂意報道;讀者對這樣的新聞也是喜聞樂見。
因為這世界變化實在太快,不變其實比變更需要勇氣——而他們做的,就是那些你總想著10年、20年後要做卻一輩子也沒能去做的事情。
他們是:
秋田縣,加藤隆男,80歲
東北秋田縣的上小阿仁村,上小阿仁新聞社47年來一直用活字印刷報紙。
但說是「新聞社」,從策劃、采寫、編輯,到組版、印刷、校正……都由加藤隆男一個人完成。每周一期,每期400份,全年無休。
最輝煌的時候,新聞社裡共有六名員工。
但後來,只剩下加藤隆男一個人。這份報紙變成了一張兩面印刷的A3紙大小,單面大約6600字。
就是這樣一張薄薄的報紙,大約要花三天時間排活版,一整天印刷。
印刷完成後拆版,把活字放回原位大概又需要三天時間……
所以采寫基本上只能抽空完成。
但就是這樣,加藤隆男還是獨自堅守,直到現在。
也許,他會一直做到自己倒下那一刻……
埼玉縣朝霞市,渡邊昌郎,81歲(2014年)
2014年5月有日本媒體報道,渡邊昌郎通過媒體尋找傳人並願意將作坊里的十萬多顆活字免費贈送。
81歲高齡的他因病不得不將印刷廠停業,讓他心痛的是,那十萬多顆活字從此恐怕將永遠地廢棄了。
渡邊昌郎5歲時雙腳殘疾,10歲父母雙亡,1949年剛剛年滿16歲就在東京的印刷廠里幹活了。
1978年,他終於在埼玉縣朝霞市擁有了自己的印刷廠,廠里現存的活字包括明朝體在內等8種型號。
自此,他一直是一個人,直到自己力不從心……
神奈川縣,「築地活字」印刷廠,創業96年
「築地活字」印刷廠1919年由初代平工太三郎創立,太平洋戰爭時曾一度被燒毀。
戰後,重建後的工廠曾幾度更名,但一直將活字印刷堅持到了現在。
過去,因為另一家活字印刷工廠關閉,「築地活字」從他們那裡買來了珍貴的字版。所以現在,這家印刷廠的活字型號十分豐富,重要的母字甚至存在保險箱裡。
他們也製作並出售活字:
多年前,因為經營困難,「築地活字」也曾一度面臨倒閉的危險。不過好在後來在現在的傳人平工希一的帶領下迎來了轉機,這也才讓更多的人至今仍能感受活字印刷獨有的溫暖。
這樣的質感,又豈是平版印刷能夠代替的?
東京新宿,嘉瑞工房,創業超過70年
嘉瑞工房創立於二戰前,創始人曾是日本郵船上的船員,在倫敦生活過5年,期間對外文字體頗有研究。
上圖右手邊的男子就是嘉瑞工房的創始人,如今的社長高岡昌生之父的師父。
高岡昌生也是一名「學院派」,有豐富的留洋經驗,還是英國皇家藝術協會的成員。
嘉瑞工房主要製作英文印刷品,多年前的老機器仍然在工房裡運轉,似乎在講述著工房跨越大半個世紀的故事。
紙只是一種載體,而印刷卻賦予了其生命力,在高超的人類智慧與技術下,將我們每一刻的記憶、智慧、獨一無二的一瞬間保存起來,彌足珍貴。
小小的活字印刷,沿承的不僅是文字,更是日本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堅守。 感謝有他們,否則未來活字印刷術只有在書里才能找到了。
資料來源:網絡綜合整理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並動動您的小手給我們加星標,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
以下是星標的添加方法,在這裡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別忘了點「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