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西窗
在線音樂市場上關於訂閱付費的故事,似乎正在按照行業期待的方向發展。
昨天(8月15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TME」)對外發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財報數據顯示,TME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量在今年6月突破一億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在線音樂付費率升至歷史新高,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實現連續5個季度的增長,在本季度達到人民幣9.7元。
TME的在線音樂服務業務迅速發展,也讓平台迎來營收主力軍的更迭。二季度,TME在線音樂服務收入達到42.5億元,首次超過了社交娛樂服務。
這份數據對在線音樂市場而言,是一份里程碑式的數據。一方面,它意味著音樂付費會員規模正式突破億級大關,國內音樂用戶付費教育進入新階段,音樂消費市場釋放出更大的增長潛力;另一方面,音樂付費與社交娛樂的交替,也說明用戶不僅僅追求單純的娛樂消遣,而更加看重平台綜合性音樂服務。
國內在線音樂市場逐漸孵化出屬於自己的生態,音樂內容的商業空間在不斷擴展,行業正在站在爆發前的臨界點,新的火花即將產生。
從「啟明星」到《劉艷芬》,TME的在線音樂生態
今年一季度,TME在線音樂收入首次追平社交娛樂服務收入,在線音樂的商業故事迎來了一個標誌性節點。到了第二季度,TME延續了上個季度的故事走向,在線音樂服務收入首次超過了社交娛樂服務收入,迎來發展新階段。
財報數據顯示,TME二季度在線音樂服務收入達到42.5億元,同比增長47.6%,這其中在線音樂訂閱收入達到28.9億元,同比增長37.2%。實際上,TME在線音樂服務業務已經連續幾個季度的增長勢頭,這讓行業意識到:在線音樂的商業路徑已經顯露關鍵節點,TME整體進入一個持續健康發展的生態中。
這不難理解,內容行業的商業規則是相似的,好的內容是吸引用戶消費的根本。國內音樂行業在經歷流量階段之後,頭部在線音樂平台更加注重音樂內容品質和服務,以音樂吸引用戶,拓展付費業務的空間。
TME在線音樂服務收入飛速增長,是一個具象體現。近兩年,TME已經從上游音樂創作、中端營銷宣發乃至下游線上音樂演出,構建出一個完整的音樂生態。
從上游創作埠而言,扶持音樂人、創作優質的音樂作品,始終是TME的重要理念。去年5月,TME推出面向全行業音樂創作者開放的一站式音樂製作服務平台「啟明星音樂助手」,為音樂創作者和從業者提供支持,解決詞曲DEMO的評估交易、資產管理等音樂作品製作環節中的問題。今年3月,啟明星平台已經推助歌曲《生活要樂在其中》Demo交易成功,該歌曲登上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多個音樂榜單,歌曲原唱及翻唱版本BGM在短視頻平台超過500萬人使用。
同時,TME也嘗試將AIGC引入到生態中,最大化提升用戶內容體驗。TME推出了AI音樂伴侶「小琴」,這是基於用戶的播放行為、幫助用戶增強音樂體驗的AI助手,小琴能進行歌曲推薦和介紹,幫助用戶更全面地理解歌曲背後的創作故事和歌手信息等內容,這無形中提升用戶音樂享受,刺激用戶釋放付費意願。
另一方面,TME在積極孵化屬於自己的音樂IP矩陣,挖掘優質音樂內容與音樂人,覆蓋多元受眾圈層,也通過內容本身創造商業空間。TME已經陸續推出「Next Singer 2023」全國校園音樂大賽、「浪潮製造者」和「巔峰音樂節」等IP,儘可能擴大平台音樂內容受眾覆蓋面,這些音樂IP也獲得了越來越多不同品類的品牌廣告主青睞,並推動TME在線音樂非訂閱服務營收持續穩健增長。
線下演出作為音樂產業鏈條的核心環節之一,TME也希望通過線下演出來延續音樂內容的生命力,為中國在線音樂打造屬於自己的、面向國際的頂級音樂盛典。以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為例,該IP已被打造為屬於中國數字音樂娛樂行業的巔峰盛會。今年TMEA已經邁入第四個年頭,成為海內外藝人合作互動、中國音樂文化發展的重要場景。7月,TMEA 2023為觀眾呈現了出色的陣容,單個周末打造出一連四場音樂活動,如此大型的線下音樂活動吸引了近4萬名觀眾線下觀演,並在線上引發了過百億的社交話題閱讀量,再度締造國民音樂盛事。
可以看出,無論是創作扶持還是機會拓展,TME攜手行業打通和完善各個關鍵環節,為音樂內容的商業化提供更大的空間。
付費滲透率創新高,越來越多人願意為好音樂付費
今年5月,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發布了《2023年全球音樂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中國錄製音樂總收入達到12億美元,超過法國成為全球第五大音樂市場。
今年6月,TME在線音樂付費用戶超過1億,二季度月度ARPPU達到9.7元,在線音樂付費滲透率達到16.7%。這些數據已經讓很多人驚喜,但放眼全球音樂市場超過40%的付費滲透率,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付費用戶比例仍有相當的提升空間,還有巨大的消費潛力等待挖掘。
現實中,隨著國內在線音樂內容生態與服務模式的不斷完善,用戶音樂付費的意識與習慣逐漸增強,越來越多人願意為優質音樂付費。
TME付費用戶突破1億,對於整個行業而言,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這背後,這背後象徵著國內音樂產業環境的變化,無論是國家文化產業政策扶持,還是內容企業積極業務探索,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線音樂市場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而對產業上游唱片公司、音樂創作者們等而言,這已經不是「酒香怕巷子深」「知音無處尋」的時代。用戶能夠篩選出好的音樂內容,願意為音樂付費,甚至成為內容的自來水,自發對外傳播。同時版權保護體系的逐漸完善,唱片公司、藝人等頭部創作者版權權益得到保護,自上而下,中腰部創作者擁有更多路徑展現音樂內容,實現商業化。行業最終回歸本真,好的音樂與音樂體驗才是王道。
用戶則更加成熟,他們追求更加優質與完整的音樂體驗。不僅僅是聽音樂,他們在音樂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音樂相關周邊消費,參與線下活動,給予創作者強烈且正向的反饋,甚至成為音樂創作與發行中的一環。音樂消費場景更加多元化。
新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隨著國內在線音樂市場付費用戶進入億級時代,市場競爭將進一步走向內容生態比拼,行業邁向高質量增長。市場需要優質的音樂創作者與內容,也需要平台專業化的推助與服務,讓創作者、渠道和流量資源的優勢為最大化發揮,為好的音樂作品創造出最好的生長土壤。而整個音樂產業,也將進入良性、繁榮的競爭狀態,用戶的音樂體驗成為根本,行業更追求長期發展,最終用戶獲得更優質的音樂內容與平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