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當著21國代表的面,專門挑了不友好國家,說了一些

2023-12-09     科羅廖夫

原標題:普京當著21國代表的面,專門挑了不友好國家,說了一些

普京日前在克宮接受21名外國新任駐俄大使遞交的國書,並在舉行的儀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在講話中,普京先是祝賀所有新任外國駐俄大使能夠在俄羅斯正式開展外交活動,然後強調了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和理念——莫斯科一直奉行獨立和有原則的外交政策,不接受集團對抗的理念,對與所有國家的合作都持開放態度。

普京還強調,作為金磚國家2024年輪值主席國,俄羅斯將積極發揮出自己的作用。而在巴基斯坦、伊朗相繼被納入上合之後,該組織已經成為亞歐大陸最重要的地區組織之一,俄羅斯非常期待上合能夠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上面的講話,只是一個前奏。接下來,普京一個個點名這次遞交國書的國家,則是這場儀式的重頭戲。

在這21個國家中,對於友好的國家,普京從來都不吝嗇自己的讚美。比如,在談到土耳其時,普京高度讚揚了俄土關係正處於高水平,雙方不僅在能源領域,還在貿易和高技術領域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

事實上,土耳其雖然是北約成員國之一,但俄烏衝突爆發後,在涉及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與其他北約成員國採取了不同的立場,繼續跟俄羅斯做生意。這或許也是俄羅斯為什麼要把土耳其列入「友好國家」名單。

至於那些被列入「不友好國家」名單的國家,普京當著21國新任大使的面,對他們進行了委婉的批評。

第一個是德國。普京表示,在過去幾十年以來,俄羅斯和德國一直在能源領域保持密切合作,不僅使得兩國受益,也讓整個歐洲大陸受益。然而「北溪」管道爆炸導致雙方關係處於「凍結」狀態,無論是經濟和政治領域,還是文化、教育和人道主義領域,兩國之間的聯繫都被打斷了,這對於雙方而言都沒有任何好處。

也就是說,普京認為俄羅斯和德國之間的關係之所以惡化,很大程度上是德國的過錯,他們不僅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而且還積極參與,甚至主導了對俄制裁。最後,普京還不忘補充一點,「俄羅斯一貫主張在平等、互利、尊重彼此利益的原則上建設俄德關係」。說白了,就是希望德國能夠「回頭是岸」,回到默克爾時代。

第二個是英國。在談到與英國的關係時,普京強調,雖然兩國同為聯合國「五常」之一,但目前莫斯科與倫敦的對話渠道並不多,為了兩國人民的利益,俄方希望局勢能夠繼續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過去一段時間,在俄烏衝突問題上,英國始終跟著美國的外交政策走,積極對烏提供援助,參與對俄實施制裁,是除了美國之外,對俄頭號的「不友好國家」。但即便如此,普京在談及兩國關係時,還是希望與英國恢復關係,沒有徹底把話說死。

第三個是韓國。對於韓國,普京的批評力度也是比較大的。他強調:「俄羅斯和韓國的關係正處於困難時期,至於未來雙方的合作是否有可能回到有利於雙方的夥伴關係軌道,這主要取決於韓國政府。」說白了,就是兩國關係能否恢復正常化,就看韓國方面主不主動了,反正在普京眼裡,俄方在這一問題上,是沒有什麼過錯的。

至於第四個,則是此前加入北約的瑞典。普京強調,現在的瑞典已經放棄了自己長期堅持的「不參與軍事集團」的政策,成為了北約的一分子,這既不符合兩國的安全利益,也對整個歐洲的地緣安全局勢造成了負面影響。在此背景下,兩國之間的政治、經貿合作、文化和人道主義領域,都失去了聯繫。不過,即便如此,俄方還是希望能與瑞典政府保持「睦鄰友好」的關係,避免歐洲安全局勢進一步緊張。

當然,除了以上四個國家,普京還對其他「不友好國家」進行了批評,不過在這裡,我們就不一一贅述了。從批評的方式來看,普京明顯還是收了力度的,並沒有火力全開。一方面,說明俄羅斯也沒有想過要與西方徹底決裂,另一方面也說明,西方也不想跟俄羅斯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否則也不會派出新任大使到莫斯科履職。

整體來說,從普京的批評力度來看,對於美國的盟友,包括前面提到的英國、瑞典、德國等國家,俄羅斯還是分得很清楚的,只是「點到為止」,並不像之前在抨擊美國時那樣毫不留情,而是為後續雙方恢復外交關係留有一定的餘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20bd941a996d39b44afdd00cff58c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