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軍認為,未來若發生保衛祖國人民戰爭,除了注重中小規模作戰的研究和訓練,結合使用傳統的戰鬥方法來殺傷、消耗和消滅敵軍部隊之外,也非常有必要對現代化、大規模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研究和訓練給予適當的重視,以在重點地區進行戰略殲滅,打造戰略突破,結束戰爭。
戰略殲滅是戰爭的基本規律之一。只有戰略殲滅 (大規模殲滅)才能轉變戰場局面,結束戰爭。在談到1975年西原戰役中戰略殲滅的價值時,黃明草上將曾寫道:「戰略殲滅規律和戰略決戰在西原戰役得到成功的應用,並繼續在順化峴港戰役中發揮強大的影響力。最後,這一規律在胡志明戰役中發揮出最大限度的影響力。
黃明草上將(1921.10.25-2008.9.8)
越軍認為,戰爭通常包括許多不同規模和形式的作戰行動,其中包括戰略殲滅。然而,在每場戰爭中,隨著國家的背景、條件、作戰對象和實力的不同,戰略殲滅是在不同層次上進行的。回顧世界上的各場戰爭,勝利大多屬於出色實施戰略殲滅的國家軍隊。典型的有:1942年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由於大規模殲滅德軍集群,蘇聯紅軍創造出了戰爭的轉折點;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的勝利使蘇聯紅軍在整個蘇德戰線上採取進攻戰略,取得了柏林戰役的最終勝利,勝利結束戰爭。
按照越南歷史書所述,在其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歷史上,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在於極其多樣、豐富、靈活、巧妙的不同規模、不同層次的軍事行動以及「以少敵多、以小敵大、以謀取勝」的軍事藝術。其中包括獨特的軍事藝術,成功進行戰略殲滅和戰略決戰。突出的戰役有:981年3月白藤江之戰,1077年3月如月江之戰,1285年章陽、升龍、西結、萬世等戰役,1288年4月白藤江之戰,1426年11月卒動-祝動之戰,1427年10月8日-11月3日支棱-昌江之戰,1789年玉回、埬多之戰等等,這都是大規模殲滅的戰役,從根本上改變戰場局面,結束戰爭。(筆者註:這些戰役可以參考解放軍出版社的《中國歷代戰爭年表》)
1944年12月22日武元甲在高北諒地區組建「越南解放軍宣傳隊」,後來這一天定為越南建軍節,共有34人
越軍認為,在胡志明時代抗法戰爭中,成功進行了多次大規模殲滅,最典型的是摧毀敵人據點群的奠邊府大捷,迫使法國政府簽訂《日內瓦協議》,結束越南戰爭。在抗美救國戰爭中,儘管面對的是一個經濟和軍事實力都遠勝於我們並配備著當時武器裝備最先進的敵人,開展了許多極其多樣化和靈活的作戰行動。憑藉直接攻擊美軍的戰役,開展多場關鍵性、決定性的戰役,我們已經全殲美軍全營,重創美軍旅師,挫敗美軍戰略作戰方法,使其一步步削弱,最終陷於潰敗。特別是被稱為「河內-空中奠邊府」大捷的1972年防空戰役的勝利迫使美國簽署《巴黎協定》並從越南撤軍。在與受到美國的大量支持和援助的西貢偽軍作戰時,在戰爭後期,我們開展了許多戰略戰役,摧毀敵軍許多師,解散敵軍軍團,打造戰略突變,打破敵軍戰略陣勢,為成功進行戰略性決戰-胡志明戰役,結束戰爭創造有利陣勢和戰略機遇。
1954年奠邊府戰役中,越軍312師部隊進攻Him Lam據點,活捉法軍將領卡特里(De Castries)
越軍承認,對於未來若發生的保衛祖國戰爭,在談到戰略殲滅時,仍有許多不同的意見,但大多數「同意」以中小規模作戰為主;傷害、消耗和摧毀敵方部隊,迫使敵人削弱,陷入困境並被擊敗。那種「同意」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面對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的好戰國、侵略者和其同盟,而我們武器具有有限性,沒有和以往的解放戰爭一樣受到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持和支援,那麼難度就很大。然而,很多觀點仍然認為,有必要在重點地區進行戰略殲滅,因為只有進行戰略殲滅,才能摧毀敵方速戰速決戰略和其他戰略作戰方法,形成對我們有利的戰略突變;甚至就算敵軍被削弱,陷於困境,也還是需要進行戰略殲滅。與以往的解放戰爭相比,保衛祖國戰爭的戰略殲滅具有更有利的條件,即我們充分準備了國家的潛力和合力;其中,軍事實力是特色,人民軍隊戰鬥力是核心和基礎。在作戰力量方面,我們的解放戰爭是由小到大,以陸軍作戰為主的。當今,我們從一開始就擁有一支強大的力量,特別是一支「精簡強、機動性高、武器裝備現代化」的戰略機動部隊,尤其是海軍、防空空軍等部隊。這些是進行戰略殲滅的基本力量。
1975年4月30日越南人民軍T-54坦克停在西貢南越總統府外
在形勢方面,越方認為在以往戰爭中,要贏得人民,開闢土地,但如今,土地、天空、海洋、島嶼等都屬於自己,已經擁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從和平時期就開始進行基本準備(包括在重點地區進行戰略殲滅的準備),並在戰爭發生時逐步補充完善。
對於高科技武器,越軍也有人擔心敵人具有較強的制空制海和網絡空間能力,但多數意見是「戰爭實踐表明,誰取得制陸權,誰就是贏家。對敵人高科技武器的擔憂是有根據的,但高科技武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無論是多麼現代化的武器,都必須由人使用,人是決定因素。」
越南空軍的蘇-30МК2В
當然,越軍也清楚,戰爭發生時,可能沒有受到像以前那樣的支援和支持。這是一個困難,但實踐表明,戰爭的勝負主要取決於國家內力,取決於黨、國家、人民和軍隊的努力、意志和決心。從以上思路可以看出,除了以傳統戰鬥為主的中小規模作戰外,在未來的戰爭中,我們具備一定的條件來在重點地區進行大規模作戰和大規模殲滅。因此,必須為組織大規模殲滅創造條件和機會,以大量消耗和摧毀敵軍重要部分,挫敗敵人的戰略措施; 在選定的地點和戰場上開展中小型戰役、戰略戰役和戰略決戰戰役。
在保衛祖國戰爭中,應在廣泛和連續的各種作戰規模的基礎上進行戰略殲滅,為開展現代諸軍兵種協同作戰戰略戰役創造條件和機會,其中包括成功實施關鍵決戰,以殲敵多個營旅,重創敵師。至於好戰國、侵略者及其盟友的作戰對象,戰略殲滅可以造成戰略突變,產生強烈衝擊,使敵軍戰略作戰措施破產,對敵人的侵略野心和意志產生重大影響。黃明草上將曾說過:「在高度工業化時代的現代戰爭中,諸軍兵種協同作戰是不可或缺和日益增長的要求」。越共十三大決議也確定,「越南到2030年的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是,力爭成為擁有現代工業和中高收入的發展中國家」。這是建設現代化越南人民軍、現代化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重要基礎。
越軍倉庫儲存的 M41輕型坦克,保養得不錯
為有效開展戰略殲滅,必須著力做好以下基本措施:(一)堅持全民國防和人民戰爭路線,從和平時期就做好戰爭準備,建設潛力、力量和態勢全面的全民國防陣勢;注重建設牢固的省市及軍區防守區;(二)加強現場部隊和戰略機動部隊建設;其中,需要建設精簡強、機動性高和現代化的戰略機動部隊,擁有強大的步兵師和機械化步兵師、現代的海軍、防空空軍單位和兵種旅——實施戰略殲滅的主要力量;(三)積極建設全國戰場作戰陣勢,著力建設牢固的全民國防陣勢、人民安全陣勢和「民心陣勢」;(四)在預計進行戰略殲滅的重點地區做好戰場裝備的準備和部署,隨時準備把全民國防陣勢轉變為人民戰爭陣勢;(五)預先制定多個戰略作戰計劃並按其進行訓練和演練;其中,注重提高指導指揮能力,創造並掌握戰略時機;靈活地部署戰略機動部隊和轉化陣勢;將現場部隊作戰和戰略機動部隊作戰緊密相結合;(六)加強保衛祖國人民戰爭軍事科學與藝術研究與發展;結合加強中小規模作戰的研究,對現代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研究給予適當投資力度,其中包括在重點地區的大規模戰役。
越南海軍俄制獵豹級HQ-015號護衛艦Tran Hung Dao「陳興道」號引領水面艦艇編隊